許雋超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乾嘉金石、書畫大家黃易(1744—1802)的生平家世及仕履交游①黃易,字大易,號小松、秋盦,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乾隆九年(1744)十月十九日生,嘉慶七年(1802)二月二十三日卒。以監(jiān)生捐納,由東河汛員,仕至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護理山東運河道。著有《秋盦遺稿》《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等。,早已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其中,《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手跡》《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黃易年譜初編》等書②故宮博物院:《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手跡》,故宮出版社2014年出版;故宮博物院:《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故宮出版社2015年出版;楊國棟:《黃易年譜初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年出版。,內(nèi)容豐富,考訂細致,嘉惠學林。今就新見黃易、玉山往來書札六通,參以相關檔案、族譜、縉紳錄等史料,略作考訂,就教于學界同仁。排列以撰札先后為序。
一
黃易致玉山便札兩通(以下簡稱“黃易前札”“黃易后札”),載日本株式會社東京中央拍賣2015年春季拍賣會圖錄,全文如下:
傾蓋訂交,生平快事。滿擬作竟夕談,乃竟不果,如何如何!漢畫僅拓本一紙,又撿得小聯(lián),并呈上。即日竣工,如鵲橋已駕,正可大展離悰也。專此,順候日祉。不備。師大老爺、李太老爺、七太爺,均此奉候。愚弟黃易頓首。景四兄所囑,已銘諸心版。又及。③雅昌拍賣:1074清人書簡集卷 手卷 水墨紙本,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68031074/。(黃易前札)
所得佳印泥在張秋,未得攜來。尊處既在急須,姑以行篋平常者應用,馀俟將來再上。專此,順候升祉。不一。愚弟黃易頓首。④同③。(黃易后札)
札尾玉山親筆題記:“前后二信,丁未秋間在睢汛工次,小松所與者,紀其日月云。兼齋玉山?!卑矗裆?,號兼齋,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時任江西按察使額勒春之子。乾隆十三年(1748)生①吳階:《禮石山房詩鈔》卷四,《拜酹玉刺史兼齋先生墓下感賦二首》后一題為《五十初度次趙兵備甌北先生八十自壽韻六首》。吳階乾隆二十二年(1757)生,玉山應歿于嘉慶十一年(1806)前。。副貢生,由工部筆帖式,仕至山東東昌府同知,署泰安、兗州知府。檢山東巡撫惠齡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奏折:
查有候補直隸州知州玉山,年四十三歲,廂黃旗滿洲副榜,由工部筆帖式簽掣廣西桂林府通判,調(diào)補太平府龍州通判,煙瘴要缺,丁母憂回旗。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內(nèi)引見記名,五十年五月,奉旨補授河南光州直隸州知州,是年六月到任。委辦睢州十三堡漫工,并無貽誤。嗣因與河南巡撫臣穆和藺誼屬姑表兄弟,循例回避,簽掣山東候補,五十五年六月到東。查該員心細才長,辦事明敏,現(xiàn)在署理泰安府印務,率屬有方,極為妥協(xié),以之借補東昌府同知,洵屬人地相宜。②惠齡:《奏請以候補直隸州知州玉山借補東昌府同知事》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錄副折,文獻編號:046702。
折內(nèi)“委辦睢州十三堡漫工”語與玉山題記“同在睢汛工次”相合。揆諸其他史料可知,河南睢州下汛十三堡于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九漫工,經(jīng)全力堵筑,十月初十大堤合龍。黃易前札云“傾蓋訂交”,知二人初識于防汛工次,時玉山官河南光州直隸州知州(正五品),黃易官山東兗州府捕河通判(正六品)③黃易仕履,以其自述最為權威。東河總督李奉翰乾隆六十年(1795)閏二月二十八日《題報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黃易丁憂日期事》題本,內(nèi)引黃易呈稱:“竊卑職現(xiàn)年肆拾玖歲,浙江杭州府錢塘縣監(jiān)生。遵川運例,捐從九品,乾隆肆拾貳年揀發(fā)河東河工。肆拾叁年咨補商邱縣主簿,肆拾肆年調(diào)補陽谷縣主簿,肆拾陸年咨升武城縣縣丞。肆拾柒年升署東平州州判,伍拾年咨升東平州州同。伍拾壹年升署衛(wèi)河通判,調(diào)署捕河通判,伍拾肆年升署蘭儀同知。是年玖月內(nèi),調(diào)署運河同知,伍拾陸年拾貳月內(nèi)實授。茲卑職親母梁氏,年捌拾玖歲,染患腹瀉,醫(yī)治不痊,于乾隆陸拾年閏貳月初伍日,在署病故。職系親子,并無過繼違礙等弊,例應丁憂,回籍守制。俟服闋之日,仍赴河東河工候補?!敝袊谝粴v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2-01-03-08090-011。。乾隆五十一年(1786)八月,黃易于嘉祥發(fā)現(xiàn)漢武氏祠,黃易前札云“漢畫僅拓本一紙”,或即武氏祠漢畫像拓本,玉山稍后為武氏祠保管室捐錢五千④武氏祠原址所立翁方綱《重立漢武氏祠石記》碑,后附修祠助金者題名,有“光州直隸州知州長白玉山錢五千”,見傅惜華、陳志農(nóng)編:《山東漢畫像石匯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518頁。。
黃易后札云“所得佳印泥在張秋”,張秋鎮(zhèn)為捕河通判官署駐地。山東捕河通判“經(jīng)管運河,有疏浚修防,催攢漕運之責”⑤蘭第錫、伍拉納、長麟乾隆五十四(1789)年二月初四日《河南省署開封府蘭儀同知呂昌會終養(yǎng)員缺請以現(xiàn)任山東兗州府捕河通判黃易升署》題本,見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內(nèi)閣大庫檔案,登錄號:068226-001。,此時黃易何以在河南防汛,應略作說明。聘佐雜屬吏為幕友,本歷任河督之慣例。黃易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抵東河候補,旋入河督姚立德幕。國家圖書館藏稿本《黃小松友朋書札》有乾隆四十三年四月潘有為致黃易札,札有“喜聞投轄帥府”⑥《黃小松友朋書札》第5冊,國家圖書館館藏稿本。之語,即指此。黃易曾為幕主治“姚立德字次功號小坡之圖書”印,邊題“乾隆四十三年清和月,屬吏黃易謹刻于濟寧節(jié)署之平治山堂”[1]189,雖有意強調(diào)自己的官員(屬吏)身份,但只有幕友方可棲宿河督官署內(nèi)。乾隆五十一年冬,黃易致邱學敏札中,有“自就微官,仍依幕下”[1]195之語,時以河南衛(wèi)輝府衛(wèi)河通判,在河督蘭第錫幕?!饵S小松友朋書札》第1冊,張方理乾隆五十二年夏致黃易札,有“春來,聞九兄來往豫、東,輪蹄未嘗寧息”⑦《黃小松友朋書札》第1冊,國家圖書館館藏稿本。之語,知仍在河督幕,僅偶爾到捕河通判署辦公而已。
二
國家圖書館藏稿本《黃小松友朋書札》第8、9冊內(nèi),有玉山致黃易二札(簡稱“玉山前札”“玉山后札”):
春間一晤,轉瞬蟾蜍已八圓矣。契闊情深,想九哥大人定有同心。邇維簪徇凝禧,順時茹吉,顓賀顓賀!弟東都一行,茲復由省門回任,晤期尚遙,益形依戀耳。專此,布候升安,統(tǒng)惟霽照,不宣。小松九兄大人,愚弟玉山頓首。拙刻附函呈政,又及。①《黃小松友朋書札》第8冊,國家圖書館館藏稿本。(玉山前札)
握別轉瞬十月,人世升沉之感,良朋闊契之思,交縈五內(nèi)。以弟之思兄,知念我更切也。邇維宦祉亨佳,隨時共泰,曷勝企賀!弟于客冬抵都,仰蒙圣恩浩蕩,準其贖罪,現(xiàn)在摒擋贖鍰,知承關切,用以奉聞。承許惠鐵筆,希于書畫作就,一并賜之。再,奚鐵生兄燈片,妙絕今古,竟覓一對,不大不小,書室中可掛者,其架寄片來,弟自作,庶幾東壁余光,鄰女借照耳。專此,布候升祺,諸惟丙照。不宣。愚弟玉山頓首。任城諸相好,晤時致意。又及。有回信,交歸三哥處為妥。并及。二月七日。②《黃小松友朋書札》第9冊,國家圖書館館藏稿本。(玉山后札)
玉山前札,引首黃易有“光州玉兼齋”五字題識,知作于玉山光州牧任上。按,洛陽為河南府首縣,古稱東都。乾隆五十四年閏五月,河南府知府劉文徽升任河南糧儲鹽法道,巡撫梁肯堂檄飭玉山署理。張松孫七月補授河南府知府,玉山是年秋冬回光州知州本任。玉山前札云“弟東都一行,茲復由省門回任”,即指此。③河南巡撫梁肯堂乾隆五十四年閏五月十三日《奏請以玉山署理河南府知府》折,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錄副折,文獻編號:040695。玉山前札,作于乾隆五十四年秋冬。乾隆五十四年二月,黃易由山東兗州府捕河通判,題署河南開封府蘭儀廳同知(正五品)。玉山前札云“春間一晤”,或指黃易春間在河南省城時,兩人曾晤面。
玉山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到山東候補,旋署理泰安知府。據(jù)端方《壬寅銷夏錄》“黃小松載書圖冊”條,黃易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八日為張玉樹繪《載書圖》,并題詩三首,后附玉山和作,其一:“探來脈望有誰知,插架琳瑯到處隨。笑我過從頻問字,蔭堂書卷小松碑。”其二:“勘定猶如非種鋤,誦成十乘汗牛車。溪山盤繞縹緗處,盡是先生篋里書?!逼淙骸胺傧汔ㄜ茻o聊,消受蒼山萬里遙。試看五云多瑞氣,載歸爭迓使君軺?!焙笫穑骸耙傈S小松韻題《載書圖》,呈蔭堂大兄教正。兼齋玉山?!盵2]知彼時與黃易等往來頗密。張玉樹(蔭堂)以濟寧直隸州知州署青州知府,乾隆五十五年七月補授云南臨安知府。
玉山后札,引首黃易有“玉司馬兼山”五字題識。按,《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載:“嘉慶六年三月十五日,奉旨:‘此次接駕之王奉曾等十五員,俱無可加恩,嗣后該員等不必再行接駕。欽此?!盵3]90后附王奉曾等十五員履歷,其中即有玉山:
玉山,原任山東東昌府同知。乾隆五十六年,因前在河南光州知州任內(nèi),于所屬光山縣役何九等毆斃鄭宗宜一案,該州庇役改供,失于查察,經(jīng)吉慶參奏,奉旨革職嚴訊。嗣據(jù)吉慶審明,玉山于所屬縣役滋事刪改情節(jié),漫無覺察,僅據(jù)該縣初報,錄供揑稟,以致案情謬誤,雖經(jīng)革職,不足蔽辜,奏請將玉山從重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是年十一月,玉山之子德克進,呈請繳銀二萬五千兩,代父贖罪。奉旨:“玉山準其贖罪回旗。欽此?!盵3]90
玉山以河南光州知州任內(nèi)舊案,乾隆五十六年(1791)七月革職,解赴豫省質(zhì)訊。旋擬從重發(fā)往伊犁効力,后獲準繳銀贖罪,玉山后札中“仰蒙圣恩浩蕩”云云,即謂此事,玉山后札應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初七日。玉山后札中的“奚鐵生”,即黃易鄉(xiāng)人奚岡。玉山于革職賦閑之初,仍惦念黃易所允圖章、書畫,期以奚岡所繪燈片裝潢書房,蓋年未五旬,本無衰態(tài)。札尾提及的“歸三哥”,指歸朝煦,時任山東曹州府知府①歸朝煦,字升旭,號梅圃,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歸宣光第三子。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五日生,嘉慶十五年(1810)十月十七日卒。以監(jiān)生捐納,由布政司經(jīng)歷,仕至山東運河道。事具光緒《京兆歸氏世譜》卷六《梅圃老人自述》。稿本《黃小松友朋書札》中,有歸朝煦致黃易札兩通,分別作于乾隆五十七、五十八(1793)年。。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黃易在都引見,奉旨實授山東運河同知②《乾隆帝起居注》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條:“(吏部)又帶領河東河道總督李奉翰等,題請實授之現(xiàn)署山東兗州府泇河同知龔士煃等引見,奉諭旨:‘龔士煃、黃易,俱準其實授?!币娭袊谝粴v史檔案館編:《乾隆帝起居注》第38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第261—262頁。。觀玉山后札,知黃易在都未與玉山謀面,或以行李匆忙,無暇過訪;或知玉山境況不佳,未便叨擾。
三
故宮博物院藏有玉山致黃易《握別兩年札》一通,全文如下:
握別兩年,時深馳企。春間,李濟寧到都,得悉九兄大人履徇凝禧,鼎禋萬福為慰。弟戢影閑居,讀《易》以消永晝,午睡之余,取所藏古人名跡一二種,翻覆展玩,必盡領其意而后收閣。所藏五代黃叔要《禽音和鳴卷》,袁清客收藏過者,元人題跋皆全。又郭河陽《棧閣圖》,劉松年《柳溪訪逸》掛幅,江貫道《江山不盡卷》,長三丈余。沈石田《長松卷》,有石田自題大字詩在卷端,后有文衡山題律詩。文衡山《山居圖》,唐六如《瀟湘八景卷》,作四幅,更有數(shù)絕句小行,行楷仿北海、松雪,佳極章法,四幅奇而秀。陳道樗前、后《赤壁圖卷》,韓道亨書《雨賦》,書畫妙絕古今。董文敏《良常山館圖》掛幅,又著色山水卷,孫漢陽八分書“無聲詩”三大字標首。文嘉《春山訪友》掛幅,細膩而文秀。迨及王石谷、惲南田,近如沈凡民、朱淪翰,筆難罄述。惟無吾小松九兄之畫,每思良友,是用耿然。萬祈于公暇揮毫,畫手卷一、冊頁一寄惠,以便收藏,至禱至禱!專此,布候升祺,諸惟冰鑒。不宣。劉春渚信,祈轉致,并禱。愚弟玉山頓首。癸丑五月廿日,自手帕胡同寄。③見故宮博物院藏《小蓬萊閣同人尺牘》,載秦明主編《內(nèi)涵暨外延:故宮黃易尺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故宮出版社2018年出版)之附錄,第527—528頁。又,薛龍春先生釋文,見該書第586—587頁,與本文略異。
此札作于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二十日,引首黃易題“玉兼齋司馬”五字。札中玉山先自陳京師閑居,藉玩賞書畫遣懷,并歷數(shù)所藏黃筌(叔要)、袁桷(清客)、郭熙(河陽)、劉松年、江參(貫道)、沈周(石田)、文徵明(衡山)、唐寅(六如)、陳祼(道樗)、韓道亨、董其昌(文敏)、孫克弘(漢陽)、文嘉(文徵明次子)、王翚(石谷)、惲格(南田)、沈鳳(凡民)、朱淪翰等唐五代以降名家翰墨,札尾懇黃易揮毫以踐夙諾。李濟寧,指原任濟寧直隸州知州李維謙,春間以事在京。
遼寧省博物館藏黃易所繪《捫碑讀畫圖》紙本,題識云:“兼齋還都后,得唐宋名跡及古碑刻甚多,摩挲臨寫,致足樂也。書來約余同賞,喜極,為作此圖,期他年必踐佳約耳。乾隆甲寅七月,黃易時在濟寧秋影行盦?!雹茳S易:《捫碑讀畫圖》,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紙本。尾鈐“小松”朱文長方印。后紙附黃易致玉山《近境甚忙札》,亦乾隆五十九年(1794)七月作:
別三年矣,想念大兄,惟縈夢寐,疊承手翰,足見知己見愛之深。緣近境甚忙,所囑拙筆,總不得就,以是作答遲遲,實切負罪。今知大兄得唐宋名跡既多,復有《華山》《孔羨》諸碑,物必聚于所好,益信然矣。吾兄許示弟看,不禁躍然,為作一圖,雖草率,興致卻不淺也,今附便帶上,乞大兄教之?!度A山碑》宋拓本,弟見朱竹君學士處一本,錢少詹處整幅一張。宋商邱藏本,今歸陳太史伯恭,海內(nèi)存者,如此而已,吾兄所得,系何人之本?來書云及似先有一函見寄,弟尚未接到也。弟近得漢碑不少,惜不及與兄面賞耳,墨跡惟元文宗《永懷卷》、唐子畏《兩崦圖》,尚可觀耳。乘便,順候近祉,統(tǒng)惟雅照。不一。愚弟黃易頓首。歸觀察尚在濟寧,俟羅觀察回濟交代,八月間南返。又及。①黃易《捫碑讀畫圖》,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紙本。
札中提及人物,有朱筠(竹君)、錢大昕(錢少詹)、宋犖(宋商邱)、陳崇本(伯恭)、元文宗、唐寅(子畏)、歸朝煦(歸觀察)、羅煐(羅觀察)等。黃易札中云“近境甚忙”除公事冗繁外,剛剛為長子黃元長完婚,亦是所忙之事。②乾隆五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潘庭筠致黃易札有云:“承諭吉期,謹遵臺命可也。惟慚寒素,不能稍備薄奩,悚恧之甚!所示六月間行聘之事,弟與親翁九哥多年好弟兄,承愛許附葭莩,竟可不須費心。若衣飾之類,隨分數(shù)件,只消尊紀攜至,不必如俗間過盤,不但省諸浮費也,小女將來在膝下,盡可隨時賞賜?!币姽蕦m博物院藏《小蓬萊閣同人尺牘》第4冊,見秦明主編:《內(nèi)涵暨外延:故宮黃易尺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故宮出版社2018年出版,第552頁。札中提及的“元文宗《永懷卷》”,為鮑廷博乾隆五十七年所贈③載鮑廷博乾隆五十六年冬致黃易札:“元文宗《永懷卷》,偶逃劫火,若有天相,明春萼巖(金德輿)北上,附郵奉贈,以表區(qū)區(qū)。比因匆遽到省,不在行篋中耳?!币姟饵S小松友朋書札》第11冊,國家圖書館館藏稿本。。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唐侍陛由山東運河道調(diào)補兗沂曹道,歸朝煦調(diào)補運河道。乾隆五十九年五月,歸朝煦以事革職,山東按察使羅煐降補運河道。至黃易七月撰此札時,歸朝煦、羅煐尚未交代。
縱覽黃易、玉山往來六札,可以勾勒出兩人交往大略。乾隆五十二年秋,二人訂交于河南睢汛工次。乾隆五十四年三月,黃易升署開封府蘭儀廳同知,與玉山再次晤面。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后,又同官年余。玉山乾隆五十六年秋革職后,兩人再未謀面,然書信往來不斷。玉山嗜金石書畫,在滿官中尚非俗吏,可以看作黃易金石圈的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