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嶺,向祥輝,羅 雪
(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湖北 襄陽 441000)
隨州吳山銅鉬礦屬湖北省隨縣吳山鎮(zhèn)隨縣,位于秦嶺-大別成礦帶桐柏山南側的隨棗地區(qū)金銀成礦帶內,中型礦床,屬巖漿熱液型銅鉬礦床[1]。
隨州吳山銅鉬礦位于區(qū)域性北西向新市-太山廟斷裂與北西向帚狀壓扭性斷裂、東西谷山花崗巖交會處。主要出露地層主要為南華紀早世武當群(Nh1w)變火山碎屑-沉積巖,南華紀中晚世耀嶺河組(Nh2-3y)變基性火山巖,震旦紀晚世燈影組(Z2∈1d)硅質(燧石)巖等,寒武紀始世楊家堡組(∈1-2y)與早世莊子溝組(∈2z)硅質板巖、碳硅質板巖等。
礦區(qū)及其外圍的巖漿巖以侵入巖為主,主要有石英正長巖、似斑狀花崗巖、花崗斑巖等;礦區(qū)脈巖有花崗巖脈、球粒狀正長斑巖、角閃玢巖、煌斑巖、長石石英脈、石英脈和方解石脈等,長石石英脈、石英脈和方解石脈為含礦巖脈。
隨州吳山銅鉬礦礦主要礦石類型為角礫狀混合巖型銅鉬礦石,集中分布在巖體西南緣外接觸帶部位,呈似層狀-透鏡狀產于混合巖化帶與武當群變質巖之間的斷裂接觸部位、大理巖(震旦紀)為底板的褐鐵礦化大理巖及云母斜長片麻巖(武當群)內層間破碎帶中,成礦時代為燕山期。
本次工作在隨州吳山銅鉬礦區(qū)實測原生暈剖面1 條,采集原生暈樣16 個;樣品由湖北省地礦局襄樊實驗室檢測,檢測儀器為ICP-MS 等離子體光譜儀,GGX-80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試結果見表1。
原生暈相關系數矩陣表(表2):Cu 與Zn 為弱的正相關,與Zr 為弱的負相關;Mo 與Pb 為強正相關,相關系數達0.872,與Au 為弱的負相關。
原生暈聚類分析成果(圖1)大致劃分為3 個元素組合:Pb-Mo-Bi-Ag、Sb-W-Cu-Zn、Nb-Zr-Sr-Au。
圖1 吳山銅鉬礦區(qū)原生暈聚類分析
因子分析的因子抽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作為公共因子,共提取4 個公共(主)因子,其累積方差貢獻達77.796%,基本反映了礦區(qū)的成礦要素。第一個因子解的特征值為3.979,解釋了12 個變量變異信息總量的39.79%,是方差貢獻最大的一個主成份,所以是第一主成份;第二個主因子解釋了12 個變量變異信息的23.725%,前2 個主因子方差貢獻共達56.883%,占總方差貢獻一半以上,是主要的成礦因子,代表的元素組合是礦床的富集元素組合(表3)。
在提取4 個主因子的基礎上,采用方差極大化旋轉后,求得其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表4)。其中F1 因子代表Pb-Bi-Ag-Mo 組合,是Mo 成礦期的元素組合;F2 因子代表Cu-Zn-Nb-Zr 組合,是Cu 成礦期的元素組合,Nb 在該元素組合中可能呈類質同像方式存在;F3 因子代表Sb-W-(Sr)組合,是與W 成礦作用有關的元素組合;F4 因子代表單元素Au 的成礦作用。
表1 吳山銅鉬礦剖面原生暈分析結果表
表2 吳山銅鉬礦區(qū)原生暈相關系數矩陣表
表3 因子特征值貢獻
表4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隨州吳山銅鉬礦可劃分為四個主要成礦元素組合,Pb-Bi-Ag-Mo 組 合、Cu-Zn-Nb-Zr 組 合、Sb-W-(Sr)組合和Au。
Mo 成礦期的元素組合為Pb-Bi-Ag-Mo,Cu 成礦期的元素組合為Cu-Zn-Nb-Zr,與W 成礦作用有關的元素組合為Sb-W-(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