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黎
文言文教學是新課標下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離不開可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分析初中語文學科文言文教學與班級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優(yōu)化完善教學方法,建構高效的文言文教學課堂,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深刻感受我國古代的文化思想,提升文言文知識理解層次、思想境界的同時發(fā)展語文能力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教育、技術二者完美結合是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符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具體要求,將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勢在必行。教師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將信息化教學方法巧妙滲透到文言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信息化情境中獲取課文知識以及情感體驗,在輕松積累文言文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程度。
以《曹劌論戰(zhàn)》為例,這是一篇選自《左傳》的文言文。教師要在解讀《曹劌論戰(zhàn)》文學常識、課文內(nèi)容、主題思想、謀篇布局等基礎上針對班級各個層次學生的語文水平、文言文學習能力等,將信息化教學方法引入課文教學中,通過網(wǎng)絡搜集、篩選、整理和《曹劌論戰(zhàn)》課文知識點相關的素材,巧用現(xiàn)代技術軟件,在文字處理、短片剪輯、動畫制作等過程中以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課文多媒體課件、PPT,在內(nèi)容有效調(diào)整的基礎上將其貫穿到《曹劌論戰(zhàn)》教學課堂,順利展開信息化教學。隨后,教師可以在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播放課文中涉及到的歷史戰(zhàn)爭短片,再現(xiàn)逼真的長勺之戰(zhàn)場景,和班級學生共同觀賞,在互動、交流中使學生主動融入教學課堂。教師要在把握課文內(nèi)容基礎上尊重班級各個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操作多媒體設備的同時在屏幕中呈現(xiàn)課文閱讀問題。
比如,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簡要概括課文寫作思路,曹劌為什么要請見魯莊公以及對魯國戰(zhàn)前準備的評價;曹劌如何幫助魯莊公選擇正確的反攻時機;魯國獲勝之后,曹劌對“公問其故”的解釋分為幾層意思。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先在播放《曹劌論戰(zhàn)》朗讀音頻的基礎上指引學生聽讀,利用紙質(zhì)與電子工具書,解決課文生字、生詞、拼音等問題,在認準、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譯一譯課文段落中重要的詞語、句子等,在通讀、精讀、泛讀等過程中厘清課文脈絡、疏通文意的同時深入思考提出的這些問題,在互動、交流中大膽回答課文問題。教師要在點評、歸納的基礎上結合傳統(tǒng)板書設計的同時融入多媒體功能作用,進行深化整合,在動靜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情境中直觀、生動講解課文段落內(nèi)容,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未解決的問題,在閱讀的基礎上共同評析課文中魯莊公、曹劌人物形象,共同探討課文的謀篇布局、寫作特點、主題思想等,讓各層次學生在信息化情境中進行多層面互動,輕松、高效地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在情感獲取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學習曹劌身上忠心愛國等高貴品質(zhì),明白民心向背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關鍵性因素這一道理。
教學分層、合作學習都在新課程理念中大力倡導的,教師要在剖析語文教材以及學情的基礎上將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同時融入文言文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各層次學生在思考、探究、實踐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展現(xiàn)主體地位的同時破解文言文重難點、鍛煉文言文思維等,在教學方法優(yōu)化中能有所進步。
以《唐雎不辱使命》為例,這是一篇選自《戰(zhàn)國策》的文言文。教師要在分析《唐雎不辱使命》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以班級學生為中心,對課文教學目標、內(nèi)容、問題等進行合理化分層,優(yōu)化設計教學全過程,同時引入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確保班級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這一新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的基礎上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圍繞課文基礎知識、重難點內(nèi)容,堅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層導入課文知識點的同時進行講解,設置梯度明顯的課文問題。
比如,在閱讀的基礎上借助工具書、課下注釋,解決關于課文基礎知識的問題;劃分課文段落的同時概括各個大段段意,講述課文故事內(nèi)容;唐雎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以及在反駁秦王“布衣之怒”中,唐雎舉歷史上哪些人物的例子以及事前都有哪些征兆;在比較唐雎與秦王的語言的基礎上分析唐雎人物形象。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學生在通讀、反復讀的基礎上思考、探究、解決課文各層次問題,深化理解課文段落知識點,在質(zhì)疑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提出新的問題,在問題層層導入中促使每位學生在互幫互助中高效學習文言文。隨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學生在把握《唐雎不辱使命》主題思想、主要內(nèi)容、人物形象等基礎上合理組織語言,編排關于《唐雎不辱使命》的情境對話,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詮釋不同角色,還原歷史故事的同時拓寬知識面。
班級每位學生都能準確把握《戰(zhàn)國策》知識及其包含的常見成語,掌握重要的古文知識,在思考、探究以及實踐中深刻體會唐雎這一人物形象。比如,有膽有識、敢于斗爭、不畏強暴,深入了解課文突出重點以及中心的寫作手法,在發(fā)散、鍛煉文言文思維過程中掌握寫作方法并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zhì),確保文言文教與學兩大層面目標順利實現(xiàn)。
初中語文學科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學生語言知識運用與語文綜合能力發(fā)展都離不開實踐。教師要在優(yōu)化完善的基礎上靈活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借力生活化元素讓文言文課堂充滿生機活力,使學生在輕松、高效掌握文言文知識的同時將其應用到生活化實踐中,提高文言文學習能力。
以《三峽》為例,這是酈道元筆下的一篇游記散文。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三峽》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班級學生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等路徑搜集一些當下三峽的信息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在預習《三峽》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比分析古代三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三峽,進行合理化歸納、總結。課中,教師可以在引入生活化元素的基礎上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呈現(xiàn)古代與現(xiàn)實生活中三峽面貌,針對課前預習中班級學生對三峽古今了解情況,有效展開課堂教學,講解課文知識的同時設置課堂問題、引入隨堂練習,讓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深刻感受三峽古今自然之美。課后,教師合理設置《三峽》文言文理論作業(yè)以及生活化實踐作業(yè),讓班級學生自由組合游覽當?shù)厝我庖惶幟麆俟袍E,在拍攝圖片、錄制視頻的基礎上記錄游覽的點點滴滴,自擬題目的同時借鑒課文寫作思路、寫作手法等,寫一篇游記散文,在描寫景物的基礎上將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夯實語文文言文理論基礎,培養(yǎng)語文能力、人文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以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以及探究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實際情況,在理論銜接實踐中改進語文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促使各層次學生在積累、內(nèi)化、活用語文文言文知識中將其轉(zhuǎn)化為自身所需的各項技能,鍛煉文言文思維、能力的同時塑造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全面以及個性化發(fā)展,提高語文文言文教與學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