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紅光
高中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五個原則
谷紅光
(延邊第二中學,吉林 延吉 133000)
高中英語活動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要重視高中英語課堂活動的必要性,全面了解課堂活動的功能性,積極發(fā)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性,落實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從而設計出有實效、有層次、有情景的課堂英語活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高中英語教學;課堂活動;設計;原則
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確定了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在英語活動中,學生學到了語言、運用了語言,理解了語篇含義,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發(fā)展了個人的思維,培養(yǎng)了文化意識,形成了英語學習能力。英語課堂活動作為學生英語活動的重要一項,應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這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英語學習觀的具體體現(xiàn),更是教育培養(yǎng)高階人才的最終追求。
作為執(zhí)教者,教師要重視活動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意義,才會在行動中重視活動開展,重視活動設計。高中英語課標倡導英語活動觀,鼓勵教師在活動中教學語言的辦法,可以幫助教師整合課程內(nèi)容,實施深度教學,落實課程目標。課標倡導英語活動觀,鼓勵學生在活動學習英語的辦法,可以更深刻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英語學習效果。課標鼓勵師生雙方圍繞主題語境和重點語篇,基于口頭和書面等形式,開展語言交流、思維碰撞、文化融合等活動,深刻理解語篇的文化深意。
課堂活動作為英語活動的重要一項,其目的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在語言應用活動中,習得語言知識、提升語言技能。在課堂活動中,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闡釋文化內(nèi)涵,比較各種文化的異同,培養(yǎng)自己的文化意識。在課堂活動中,學生能夠?qū)W習語篇,提煉語篇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情感、形成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英語課堂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適應變化的語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抒發(fā)自我情感、自由表達觀點、形成文化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課堂英語活動的功能很多,我們大致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嘗試分析。聽的課堂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聽力、理解文化。教師的口語表達、教材的聽力播放、考試中的聽力試題等都是聽的活動。這樣的活動主要是一種語言輸入,是內(nèi)化的過程。說的課堂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觀念、說明態(tài)度、抒發(fā)情感、練習口語等。課堂上師生問答、學生溝通、表演對話等都是說的活動具體表現(xiàn)。說的活動更是一種語言輸出,是外顯的過程。課堂上讀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接收外界信息、了解世界、理解他人、形成自我意識。讀具體表現(xiàn)為篇章閱讀,語段理解等。朗讀雖然是一種閱讀,但是如果只出聲,不會意就不是真正的閱讀,充其量只是語音語調(diào)的訓練。朗讀是一種語言輸入,只有大量的閱讀,才會有足夠的積累,才能夠有好的釋放。課堂上寫的活動主要表現(xiàn)在寫作。當然可能是簡單地寫單詞,寫句子,也可以發(fā)展為比較高級的寫作文、寫篇章、寫觀感、寫日記等。寫作也是一種語言的輸出,但是這種輸出經(jīng)歷了思維的淘洗,故而更加成熟,更加深刻了。翻譯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種課堂活動功能,但是初高中對譯的要求不高,這里就不贅述了。其實上述四種功能在實際情況往往又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教師沒有必要把它們絕對地割裂開來。一項活動中,多種功能的落實更具有實效性。
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是教師,但是課堂活動的實踐者卻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更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學生的主體性,才會在活動設計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使活動為學生所愛、為學生服務、提高學生的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認為,英語不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英語的人文性特點要求我們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要考慮學生的人文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嚴。因為學生是有著具體個性的人,是有情感的個體,所以我們的活動要保護學生的們情感,努力讓活動充滿樂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倆來,在活動中受益。
考慮到人性的特點,活動設計就要尊重人性的一面,保證活動的可接受性。既不讓活動太easy,孩子們完成得太輕松,不具有挑戰(zhàn)性;也不要太難,學生雖然努力但仍然無法完成任務。學生們跳一跳能夠完成的活動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樂趣的。
活動也要盡可能真實,或半真實,真正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實際教學中,經(jīng)??匆娊處煷罅康亟M織學生朗讀課文、對話。這種活動雖然可以讓學生熟練朗讀課文、對話,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卻不一定能得心應手的應用。因為這種活動并非發(fā)生于真正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表達也不真實,學到的都是機械性的語言。當?shù)搅苏嬲纳钋榫持袝r,孩子們就不能脫口而出,實際應用。希望教師們就多設計些真實或者半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結(jié)合語境應用。這樣訓練中得到的語言會在具體生活環(huán)境中能夠自然地流淌出來。
語言的交際性還體現(xiàn)在活動的具體任務上。在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努力讓活動具有正式的任務目的。譬如單純地讓已經(jīng)認識的同桌互問“What’s your name?”就不具有任務性。但是可以在新組建的班級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筆記本去登記班級同學的具體信息。學生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鍛煉了口語,也完成了任務。這樣具有任務指向的活動學生更喜歡,活動更有意義。
課堂活動很多,從思維深度上我們可以把它們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學習理解類活動。這類活動往往更加注意讓學生去感知語篇,在語篇感知中獲取知識、梳理結(jié)構(gòu),并從而概括和整合知識框架等。第二層次是應用實踐類活動。這類活動更加注重描述與闡釋現(xiàn)象、分析和判斷事實,內(nèi)化和運用語言。這類活動非常注重知識內(nèi)化,往往通過知識的運用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結(jié)構(gòu),促進語言的自動化生成,從而把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能力。第三層級的活動是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這個層級的活動動用了高級思維,超越了語篇,上升到了心靈的層次。在具體表象上,他們往往呈現(xiàn)為推理和論證、批判和評價、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行為動作。
教師在課堂活動設計中,要注意這三類活動的區(qū)別和層次,在設計中要合理兼顧。其中學習理解類的活動必不可少,但想要培養(yǎng)人才,提升學生是素養(yǎng),后兩類活動一定不可忽視。教師的活動設計應該是從低到高,從低階思維到高級思維逐步轉(zhuǎn)化。
考慮各類活動的功能,教師在課堂活動設計中要注意活動的層次性。努力讓課堂活動,讓學生練習呈現(xiàn)從低到高的遞進特點。譬如在“If I were you...”句型教學時,首先感性接觸句型,或聽、或讀,然后多批次地,流利地朗讀這個句型。這是一種機械性操練,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流利度。接著讓同學在教師給定的環(huán)境中嘗試說這個句型,書寫這個句型。最后再創(chuàng)建一個真實的,或者半真實的情景。比如未來某一天災難發(fā)生時,學生們?nèi)绾伪憩F(xiàn)。讓學生結(jié)合場景,自然地使用這個句型。
為了使設計的活動在實踐中具有高度時效性,教師設計活動時還要注意圍繞目標語言。高中課本都是以話題為設計原則的,所以每個話題,都會有配套的句型或語法點。教師的活動設計要緊密地和這些語言點、語法點結(jié)合起來,讓每一個活動都有一個重要的語言訓練中心,從而不讓教師的活動設計指向性不強,目標不集中。理想的課堂活動設計是系列化的,每天都有新的主題,但每天都能復習舊的知識點。理想的課堂活動應該是有線索的,譬如初一談論的Tom,高中還是Tom,但是Tom就是在不斷解決就問題,面臨新問題,而成長起來的。理想的課堂活動也應該是有情節(jié)的,倘若每個活動都是一個故事,學生就會樂于參與其中,其活動完成也具有趣味性。
課堂活動的線索性不要影響活動手段的多樣性。活動手段的多樣性表現(xiàn)于活動完成手段要多樣化,或聽、或說、或讀、或?qū)?、或演、或譯,多種方式練習,多種技術(shù)手段應用,多樣方式解決問題。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都應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來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重視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性,即符合生活常識,關(guān)注活動的有效性,真正對學生有益?;顒釉O計時既要關(guān)注活動主題、又要落實活動目標,還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或?qū)W習經(jīng)驗,并以此來設計活動。確保我們設計出的活動能夠和課程內(nèi)容相整合,能夠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實效、有層次、有情景的活動,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高。
[1]王艷榮.初中英語課堂活動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英語教師,2016(2).
[2]周幫釗.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思維訓練對策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
[3]宗艷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中英語課堂活動設計與實施[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6).
2020—10—23
G633.41
A
1673-4564(2020)06-01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