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飛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實驗操作有比較固定的程序,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收集觀察信息,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樹立觀察意識,矯正觀察角度,形成系統(tǒng)性認知,對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實驗;觀察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3-0059-01
小學科學教學實驗展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讓學生在信息積累中形成學習認知,在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過程中內化認知。如按順序觀察、比較觀察、連續(xù)觀察等都屬于常見的觀察方法,教師要給出具體的要求和設計,激活學生的觀察思維,促使學生完成實驗認知的構建。
一、按順序觀察,促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認知
科學實驗操作有比較明確的操作程序,教師在實驗操作和布設時要理清操作順序,并給出具體的觀察任務,使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對實驗現(xiàn)象、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等內容展開觀察活動,從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中獲得不同的觀察信息,以便形成完整的觀察學習認知體系。
科學實驗展開后,教師要提醒學生進行定向觀察,以便找到實驗認知構建的路線。如教學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時,教師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首先將水槽放置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放入水中,這時磚塊下沉到水底。然后教師拿出木塊,輕輕放置到水里,本塊漂浮在水面上。教師讓學生說一說這兩種物體在水中的不同狀態(tài)。學生觀察細致,給出了正確的判斷:磚塊密度大,放進水里會快速下沉;木塊密度較小,只有少部分浸在水面以下,大部分露在水面上,這就是上浮。
從學生的觀察結論中可以看出,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的實驗觀察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能夠對實驗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說得很清楚,自然對沉與浮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從物體密度的角度展開判斷,這是依據(jù)觀察信息得到的結論。學生對實驗進行有序觀察,這是值得提倡的學法運用,操作效果顯著。
二、比較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差異認知
觀察方法眾多,比較性觀察有特殊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在對比實驗中形成嶄新的學習認知。教師要對對比觀察內容和對比視角進行指導,以便學生開展對比觀察操作。即使是同一個實驗,也可以對不同實驗現(xiàn)象展開對比觀察,從求同存異中建立認知維度。學生對觀察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只要教師指導到位,通過對觀察信息的對比梳理,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觀察體驗。
如教學《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的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探索實驗:分給每個小組一個馬鈴薯、一個酒精燈、兩個不銹鋼調羹、一杯濃鹽水、40克食鹽、40克白糖、兩只燒杯、一根筷子,然后將馬鈴薯分別放人清水、鹽水、糖水中,看其沉浮情況。學生通過對不同液體進行密度分析,了解馬鈴薯在不同液體中沉浮的原因。學生還可以用不銹鋼調羹弄點液體放置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調羹中會有什么物質生成,并從中找出馬鈴薯沉浮的原因。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布設展開實驗操作,在觀察、討論中逐漸形成學習共識。在成果展示時,學生都能夠對觀察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并對馬鈴薯在不同液體中沉浮的原因進行深度解析,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認知。
教師為學生布設小組探索實驗,要求學生展開多重觀察,并對觀察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原因。學生觀察細致,分析深入,由此建立起來的實驗認知也很深刻。
三、連續(xù)觀察,引導學生強化認知
有些科學實驗是一系列性操作,只有通過連續(xù)實驗才能歸結出實驗結論,學生也需要展開連續(xù)性觀察,以便形成價值度更高的觀察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連續(xù)性觀察意識,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科學實驗的相關規(guī)律,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選擇科學實驗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觀察操作的便利性,使學生能夠順利進入觀察位置,獲得更好的操作效果。如教學《給冷水加熱》時,為了讓學生對水受熱后體積會增大有更直觀的感知,教師給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利用溫度計隨時掌控水溫,對燒杯水平面進行連續(xù)性監(jiān)控:用酒精燈對燒杯中的冷水進行加熱,水溫不斷提升,水平面也隨之升高。學生用溫度計連續(xù)測量水溫,記錄水溫以及燒杯水平面上升的高度等數(shù)值,從中找出一些規(guī)律。教師則對學生的觀察結果和分析給出積極的評價,使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更高。
科學實驗展開后,教師讓學生對不斷變化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不間斷監(jiān)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連續(xù)觀察的機會。從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也能夠看出,教師的實驗調動是比較成功的。學生對科學實驗有主觀觀察意愿,這是最需要教師把握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合理激發(fā)學生的觀察意識,對課堂教學形成強力支撐。
(特約編輯 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