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杰,萬 鋒,譚昌恒*
(1.中國科學(xué)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天然藥物化學(xué)室,上海 201203;2.中國科學(xué)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圖書情報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
屠呦呦研究員因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xué)或醫(yī)學(xué)獎后,青蒿因其重要的醫(yī)療價值變得世界矚目,然而人們對青蒿的藥用、食用歷史卻知之甚少。青蒿是一種常用中藥,在許多中醫(yī)藥典籍中都有記載,同時其也是一種食材,一些中醫(yī)藥典籍及食物典籍中有其食用方法的介紹。關(guān)于中藥青蒿的品種,以前典籍中記載有些混亂,現(xiàn)已經(jīng)統(tǒng)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明確認(rèn)定中藥青蒿的來源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1]。青蒿在典籍中,除了以青蒿命名外,常用草蒿、方潰、蒿、香蒿、秋蒿、荻、菣、犱等別名[2-4]。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青蒿資源,本文主要對其藥用、食用歷史進(jìn)行歸納總結(jié)。
青蒿入藥,最早見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用于治療牝痔[5]。漢朝《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作為后世本草的源頭,將青蒿作為草蒿的別名進(jìn)行記載:“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潰。味苦,寒,無毒。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蟲,留熱在骨節(jié)間,明目。生川澤?!盵6]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記載治寒熱諸瘧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盵7]此后,公元992年,王懷隱所撰《太平圣惠方》記載青蒿散;公元1111-1117年,太醫(yī)院《圣濟總錄》中記載青蒿湯;公元1347年,朱震亨所撰《丹溪心法》中記載截瘧青蒿丸;公元1406年,朱櫹所撰《普濟方》中記載青蒿散;公元1798年,吳鞠通所撰《溫病條辨》中記載青蒿鱉甲湯;這些方劑中都是采用青蒿作為君藥用于治療瘧疾[8]。梁朝陶弘景所撰《名醫(yī)別錄》和《本草經(jīng)集注》中記載基本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相同:“草蒿:味苦,寒,無毒。主疥瘙痂癢,惡瘡,殺蟲,留熱在骨節(jié)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華陰川澤?!盵9-10]
唐代蘇敬主編的《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中記載的內(nèi)容,前半部分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相同,即:“草蒿:味苦,寒,無毒,主疥瘙……”,后半部分為:“草蒿處處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此蒿生挪敷金瘡,大止血,生肉,止疼痛良?!盵11]宋代唐慎微所撰《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中記載:“食療(本草)云:青蒿,寒,益氣長發(fā),能輕身補中,不老明目,煞風(fēng)毒。搗敷瘡上,止血生肉。最早,春前生,色白者是。自然香醋淹為菹,益人。治骨蒸,以小便漬一兩宿,干,末為丸,甚去熱勞?!盵12]宋代寇宗奭所撰《本草衍義》中記載:“草蒿:今青蒿也,在處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為蔬,根赤葉香?!盵13]
明代時期的本草著作中記錄青蒿的較多,李時珍所撰巨著《本草綱目》中同時記載了“青蒿”和“黃花蒿”,對青蒿列舉了“草蒿、方潰、菣、犱蒿、香蒿”等別名,其性味和主治病癥的介紹與歷代本草記載的青蒿一致:“(氣味)苦,寒,無毒。(主治)疥瘙痂癢,惡瘡…….瘧疾寒熱,等”,也就是現(xiàn)代的中藥青蒿(來源是“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而所記載的“黃花蒿”并非植物學(xué)上的“黃花蒿(ArtemisiaannuaL.)”[14,2-4,8]??娤S核摹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疏》中記載:“草蒿青蒿也,稟天地芬烈之氣以生,故其味苦,其氣寒而芬芳,其性無毒。疥瘙痂癢惡瘡,皆由于血熱所致。留熱在骨節(jié)間者,是熱伏于陰分也。肝胃無熱則目明,苦能泄熱,苦能殺蟲,寒能退熱,熱去則血分平和,陰氣日長,前證自除,故悉主之也。諸苦寒藥多與胃氣不宜,惟青蒿之氣芬芳可人,香氣先入脾,故獨宜于血虛有熱之人,以其不犯胃氣故爾。是以蓐勞虛熱,非此不除矣?!盵15]陳嘉謨所撰《本草蒙筌》中記載:“草蒿即青蒿。 味苦,氣寒。無毒。山谷川澤,隨處有生。葉實根莖并堪入藥,春夏采用莖葉為宜。入童便熬膏,退骨蒸勞熱。生搗爛絞汁,卻心痛熱黃。息肉腫癰,燒灰淋濃湯點;泄痢鬼氣,研末調(diào)米飲吞。秋冬用之,取根與實。實須炒過,根乃咀成。愈風(fēng)疹疥瘙,止虛煩盜汗。開胃明目,辟邪殺蟲?!盵16]
清代及其以后著作記載的青蒿內(nèi)容大致與以前本草典籍相同,如:清代陳士鐸所撰《本草新編》中記載:“青蒿,味苦,氣寒,無毒。入胃、肝、心、腎四經(jīng)。專解骨蒸勞熱,尤能瀉暑熱之火,愈風(fēng)瘙癢,止虛煩盜汗,開胃,安心痛,明目辟邪,養(yǎng)脾氣,此藥最佳。蓋青蒿瀉火熱,又不耗傷氣血,用之以佐氣血之藥,大建奇功??删沙迹挚勺羰?,無往不宜也?!盵17]清代黃宮繡所撰《本草求真》中記載:“青蒿(專入肝腎三焦)。性稟芬芳。味甘微辛。氣寒無毒。陰中有陽。降中有升。能入肝腎三焦血分。以療陰火伏留骨節(jié)。故凡骨蒸勞熱。及風(fēng)毒熱黃。久瘧久痢。瘙癢惡瘡。鬼氣尸疰等癥。當(dāng)須服此?!盵18]現(xiàn)代所編的《中華本草》從釋名、品種考證、來源、原植物、栽培要點、采收加工、藥材及產(chǎn)銷、藥材鑒別、化學(xué)成分、藥理、炮制、藥性、功能與主治、應(yīng)用與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劑、現(xiàn)代臨床研究、要論、集解各個方面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歸納、總結(jié)[19]。
菊科蒿屬植物很多可以食用,明代朱櫹所撰的《救荒本草》中就記載有茼蒿、野艾蒿、米蒿、紫香蒿、鐵桿蒿、白蒿、野同蒿、抪娘蒿等可食[20]。只是蒿屬植物多有氣味、苦味,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青蒿在本草中的記載都是:味苦,寒,無毒。無毒是食材的重要特點,其實青蒿的確是可以作為食材的,如前面提到的唐代蘇敬主編的《新修本草》中記載:“草蒿處處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11]宋代寇宗奭所撰《本草衍義》中記載:“草蒿:今青蒿也,在處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為蔬,根赤葉香”[13],就是將青蒿作為蔬菜食用的。明代李時珍所撰《本草綱目》中記載青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即此蒿也……青蒿春生苗,葉極細(xì),可食……干者炙做飲香尤佳”[14],也說明青蒿常被人食用。明代王磐所撰《野菜譜》中記載有用青蒿嫩葉制作茵陳餅:“青蒿兒,即茵陳蒿,春月采之,炊食時俗二月二日,和粉面作餅者是也”;清代顧仲所撰《養(yǎng)小錄》記載:“茵陳蒿,即青蒿。春采,和面作餅炊食。”[21]這兩本著作中都是用青蒿作餅,雖到底是青蒿還是茵陳蒿無從考證,個人認(rèn)為,由于是新發(fā)嫩葉,與茵陳蒿難以區(qū)別,很可能是這兩種蒿混用的。清代汪昂所撰《本草備要》中記載用青蒿與白面、赤豆、杏仁、蒼耳、紅蓼制作神曲,用于化痰、消食[22]?!渡虾3S弥胁菟帯芬粫杏涊d:“秋蒿,學(xué)名黃花蒿(ArtemisiaannuaL.),可作清暑飲料”[23],說明青蒿食用歷史由來已久,嫩葉可作蔬菜,也可和面作餅,這應(yīng)該是考慮口感之故,待到長成,則可作飲料。
經(jīng)過考證,個人認(rèn)為青蒿具有長期的藥用、食用歷史,其味苦、寒、無毒,可以用于治療瘧疾等癥,也可作為食材,嫩葉可用于制作青蒿餅,作蔬菜,全草可以用于制作神曲、茶飲等食品,也可提取后用于食品加工原料使用,是一味藥食兩用的好中藥,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