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申
很多人都覺得春節(jié)是除夕到元宵節(jié)的長度。其實不然,每個人的春節(jié)都有自己的長短,或是闔家團圓的幸福美滿,或是漂泊在外的孤寂苦悶,抑或是親人墳前的一杯薄酒,一朵苦菊。就這樣,形形色色,交織出人間喜劇,悲歡離合。
很多人的春節(jié)正品嘗著絕望與希望的味道,就像用藥片兌水化開的沖劑,甜蜜鮮艷的糖衣褪去后,只剩下不為人知的苦澀。
正如我的爺爺奶奶。
很久以前,他們的生活還未沾染城市的喧囂,仍保留著泥土的芬芳,他們的身體硬朗而強健,時光流逝,并未留下些許痕跡。帶走的,走著,不免生老病死;帶來的,來著,唯留老樹新芽。
那時候,他們的春節(jié),未及“臘八”,就已敲鑼打鼓,忙里忙外。每年回家,總是觸手可及的熱鬧與歡笑,奶奶與姑姑嬸娘們在廚房調(diào)羹灑塵,爺爺與叔叔伯伯們談天說地,人們的好心情像絢麗的鮮花,任人采擷。吃完團圓飯,夜已三更,可大人們絲毫不覺疲倦,倒是我們這幫小孩,鬧騰得厲害,然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沉入夢境。
一覺醒來,已是新的一年。我們便穿上新的衣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拜年,挨家挨戶,走親訪友,把對親人的相思與寄托一并付諸,人聽了,倒也喜慶。小孩嘴好生討巧,再送上甜甜的祝福,就會有大大的紅包,一摸厚度,就知底細,開心得合不攏嘴。
往后的日子,走馬燈似的晃著,驀然一下,年就到了底,爺爺奶奶在家門口目送我們遠去,漸行漸遠,留下了一對拉長的身影。
那時候的年可真長呀,一眼望不到頭……
后來我發(fā)現(xiàn),爺爺奶奶的年開始變短了,除夕的守歲沒有了,走親訪友也稀疏了,很多東西不知不覺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唯一沒變的,就是一起看春晚時的其樂融融和那一曲悠揚深情的《難忘今宵》。放炮仗的儀式是一定要舉行的,那是每個孩子的新春祭禮。
那些年,我曾固執(zhí)地以為爺爺奶奶不會變老,不會離我們而去,現(xiàn)在看來,時間是無情的,只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或無聲、或有力地訴說著:他們也老了。
再后來,城市“攻城略地”,鄉(xiāng)村“潰不成軍”。年歲已大的他們只能“隨行就市”地搬來城里住。
今年對他們來說更是多舛的一年,年逾八旬的他們身子骨不大好,興許是累了、倦了,忙碌多年,也該有個頭了??粗麄兊纳硇?,像三月里料峭的春風,凌厲地剜著眼,硬生生地疼,讓人心酸。
媽媽和伯母在廚房里忙活,菜品雖齊,卻總覺得少了點山溝里的人間煙火、大地常青。團圓飯也不似從前那般熱鬧,大人們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子嗣,香火綿延,開枝散葉,便顧著自己的小家,卻也淡了那個曾經(jīng)的大家。
打開電視,又是一年的春晚,金燦燦的,滿目繚繞的都是喜慶熱鬧。從前,心里對春晚還有個掛念,但年復一年的,便也倦怠了,爸爸媽媽和我忙著搶紅包,爺爺奶奶坐著,盯著電視機發(fā)愣。
“啪”的一聲,電視機上五彩斑斕的顏色消失得干干凈凈,我詫異地盯著奶奶。身軀佝僂的奶奶嘆了口氣,說早點睡吧,她和爺爺累了,耳根子要清凈。我看著表,九點鐘。表盤上時針、分針、秒針組成一個咧開的嘴巴,無聲地笑,像誰狠狠地給了我一巴掌,打得我猝不及防。
我就在床上,看著別家燈火通明。年味闌珊,大紅燈籠高高掛,卻掛不住這似水流年。我就這樣,在黑暗中數(shù)著寂寞與苦澀,等著下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陽光晴好,本想帶著爺爺奶奶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卻被他們一口回絕,空氣突然安靜,安靜得讓人生畏。驀然發(fā)現(xiàn),一萬響的鞭炮還靜靜地蜷縮在角落里,像個被人遺忘的孩子。
似水流年,原來說的是這個意思,舊的流出,新的流入,怎么也抓不住。流來流去,仍不得春風空繞萬年枝。
抬頭看窗外,明媚的陽光淺照,萬物都浮現(xiàn)出生機與活力,分明是春的味道。是啊,春天一點點化開了。但我卻分明感到,他們的春天,已越來越遠了……
【評點】
文章貴在真實可感,作者筆下的春節(jié),是當下很多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文章以爺爺奶奶生活的變化為主線,往日的喧囂與如今的沉寂,往日的硬朗與如今的疲累,這些鮮明的對比無形中訴說著歲月的流逝,起到了串聯(lián)全文的作用。而前后所展現(xiàn)的相同的熱鬧環(huán)境卻在不同心態(tài)的映襯下呈現(xiàn)出了迥異的體會,更加凸顯了文章的主題,既是無奈,也是呼喚,無奈于年華的逝去,呼喚著親情的回歸。
王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