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群
【技法點撥】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清人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睕]有統(tǒng)帥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沒有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的文章就沒有生命。立意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作文的成敗,立意是否新穎、高遠、深刻則是拉開作文檔次的關鍵。
立意的“深”就是深刻,深刻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質特性,挖掘事物的時代意義,寫出自己深刻的感悟,表達自己深入的思考。作文立意要深一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寫作角度求小求新
一般的作文材料都會給出可供選擇的幾種寫作角度,盡管我們也強調要選取自己比較熟悉的有話可說的角度,但這樣往往流于大眾化和膚淺化。要想立意深遠,就要言人之不敢言,發(fā)人之所未發(fā),也就是善于推陳出新,另辟蹊徑。立意時如果能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往往會收到新奇的效果。比如弄斧就要到班門,一反常規(guī)的謙虛謹慎,構思為“要大膽地展示自己,不怕出丑,勇于向行家學習”,因為“有了行家的指點迷津,一定會進步很快”,這樣立意就更深刻。
行文分析時切入的角度一定要小。要善于大中取小,大題小做,即從宏大的整體中選取小寫作點,但又能夠以小見大,洞隱燭微,深入發(fā)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以細小的局部顯示宏大的整體,透過平凡的現(xiàn)象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質,通過小事情、小角度,來反映豐富的社會內容,揭示出深刻的社會主題。如寫話題“習慣”,如果全面地談“習慣”,很有可能大而無當,說得不著邊際。我們可以把范圍縮小,濃縮成以下立意:“習慣是人生的偉大指南”“習慣是一種巨大而又可怕的力量”“人不能成為習慣的可憐蟲”,等等。
二、文章思路顯層次
文章思路是否清晰是一篇文章是否深刻的基礎,要做到思路清晰,就要分清層次。具體到寫作中,就是既要注重橫向比較聯(lián)系,又要注重縱向深入分析;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在逐步呈現(xiàn)自己的觀點時,不管是順向思維,還是逆向思維,都要遵循思維的基本邏輯,即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內。
袁枚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文章的立意尤其如此,分析說理時如果能層層深入,就能達到引人入勝、啟人思考之效。如話題作文“常識”,有考生以“知之,行之,思之”為題,從認識、實踐和反思這三個層面來逐步深入說理,這樣的文章思路清晰,論點層層深入,使得文章層次井然,渾然一體。
三、哲理思維常運用
在文章的生成過程中,思維貫串始終。觀點的提煉、材料的整合、結構的布局、語言的駕馭等,均離不開思維。哲學是知識之根,思維之根。哲理思維既是論證觀點的好方法,又是增強文章厚重感、使立意達到深刻的有力的工具。作文中的哲理思維主要包括整體與部分、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現(xiàn)象與本質、對立與統(tǒng)一、內因與外因、量變與質變、主要與次要、主觀與客觀、物質與精神等方面的關系。作文的思維分析中,如果不從二元關系的角度來進行哲理分析,就難以使文章立意深刻。
例如要從內外因的角度來分析“雞蛋孵出小雞”這個觀點,我們可以這樣來分析:一定溫度下,雞蛋可以孵出小雞,但無論如何,石頭是孵不出小雞的。因為雞蛋是內因,溫度是外因,雞蛋有孵出小雞的根據(jù),而石頭沒有。雖然雞蛋有孵出小雞的內因,但如果外在的溫度過高,我們就只能吃熟雞蛋了,這說明外因只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起作用。
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的發(fā)展等級里,有“深刻”一詞,也就是要求文章的立意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能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等等,這就需要在文中運用哲理思維。
【關于寫作】
作者不是忠實地刻畫事件,而是把他眼中的內在的實質傳達給觀眾。
——愛爾默·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