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華,王潤貴,何美華
(江西省皮膚病??漆t(yī)院,南昌 330000)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性傳播疾病,目前我國梅毒發(fā)病率仍在增加,梅毒在江西省也被列為重點防治的傳染病,為有效防治梅毒傳播,應盡可能早期發(fā)現(xiàn)更多的感染者[1,2]。梅毒血清學檢查因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很高仍是梅毒診斷的優(yōu)先方法,但該試驗在窗口期可出現(xiàn)假陰性結(jié)果[3]。為尋找一種相對客觀、陽性率高的檢查方法來彌補梅毒血清學檢查的不足,本研究初步探討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對一期、二期梅毒的診斷價值。
1.1 病例來源 從2016年12月-2018年10月之間,納入臨床懷疑為早期梅毒(如生殖器潰瘍或皮膚、黏膜有可疑梅毒疹)的皮膚性病門診患者,所有納入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梅毒診斷標準》,本研究梅毒確診病例滿足以下3項標準:⑴有流行病學史;⑵臨床表現(xiàn);⑶非TP血清學試驗和TP血清學試驗均陽性。如TPPA、RPR結(jié)果不一致時,通過FTAABS試驗來進一步驗證。為排除前帶現(xiàn)象,當TPPA陽性而RPR陰性時,均將此血清稀釋后再做血清學試驗。鑒于梅毒感染不足4周時TPPA可為陰性、不足6周時RPR可為陰性,本研究對所有病例在入組時以及隨訪2個月后分別予梅毒血清學檢查以觀察陽轉(zhuǎn)情況。此外,對所有患者進行HIV、HSV-2檢查等常規(guī)性病檢查。梅毒確診患者同時給予正規(guī)治療。
1.2 樣本采集 ⑴患者在被判斷為疑似病例后,于次日清晨抽取5ml靜脈血送至性病實驗室進行RPR、TPPA、FTA-ABS試驗。⑵FQ-PCR標本采集:滲出性潰瘍采用無菌生理鹽水將皮疹處沖洗干凈后,用拭子將組織液擠出并采集;非滲出性皮膚黏膜損害取材用鈍刀輕輕地刮數(shù)次 (避免出血),取組織滲液。標本采集后均置于無菌試管中,送至檢查。
1.3 試劑 ⑴RPR、TPPA、FTA-ABS試驗試劑盒購于上海榮盛生物公司。⑵FQ-PCR基因擴增選擇已公布的TP-polA保守序列,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設計一對引物,引物序列和探針序列及標記如下:上游引物 P1:5’-GGTCCTITGTCTITCGTA-3’;下游引物 P2:5’-CTACTTGCGATTGACCTGG-3’;熒 光 探 針 :5’-(FAM)-ACACGCTCCTAACGTCCDAB-(MGB)-3’
擴增條件:預變性 93℃,2min;變性 93℃,45s;退火 55℃,60s;延伸 72℃,60s,共 40個循環(huán)。 標準品稀釋、結(jié)果判定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Excel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SPSS16.0軟件統(tǒng)計分析,用描述性統(tǒng)計指標(%)統(tǒng)計各類樣本的FQ-PCR陽性率,χ2檢驗統(tǒng)計不同臨床樣本FQ-PCR陽性率,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信息 共納入134例具有皮疹被懷疑為早期梅毒患者,收集134份標本用于FQ-PCR檢查,其中一期梅毒可疑(表現(xiàn)為潰瘍)60例,二期梅毒可疑(表現(xiàn)為斑疹、丘疹或結(jié)節(jié))74例。入組時RPR、TPPA均陽性58例,其中一期梅毒36例,二期梅毒22例。6例TPPA單陽性,經(jīng)稀釋血清均已排除前帶現(xiàn)象。2個月后復檢RPR、TPPA均陽性67例,較入組時增加9例,其中5例入組時RPR、TPPA均陰性,4例入組時RPR陰性、TPPA陽性,結(jié)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共診斷一期梅毒41例、二期梅毒26例。入組時FQ-PCR陽性但RPR陰性11例,其中5例患者TPPA陰性、隨訪2個月RPR、TPPA均轉(zhuǎn)為陽性;另外6例RPR陰性、TPPA陽性且經(jīng)FTA-ABS試驗驗證全部陽性,4例HIV陽性、隨訪2個月RPR轉(zhuǎn)為陽性,另外2例HIV陰性、隨訪2個月RPR仍陰性。這9例確診梅毒中一期梅毒5例、二期梅毒4例。FQ-PCR陰性但RPR、TPPA均陽性12例,其中一期梅毒7例、二期梅毒5例。67例非梅毒中46.27%(31/67)被診斷出其他性病,其中19.35%(6/31)為生殖器皰疹。
2.2 FQ-PCR敏感性 一期梅毒FQ-PCR敏感性為95.12%(39/41),二期梅毒FQ-PCR敏感性為61.54%(16/26),兩組敏感性有顯著性差異 (P<0.05)。7例梅毒中4例HIV陽性,F(xiàn)Q-PCR陽性4例,敏感性為100%,63例HIV陰性梅毒中FQPCR陽性51例,敏感性為80.95%(51/63),兩組敏感性無顯著性差異(P>0.05)。
2.3 FQ-PCR特異性 FQ-PCR在67例非梅毒患者中2例陽性,特異性為97.01%(65/67)。
梅毒患者在感染早期,由于機體未能及時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或抗體量少,導致前期梅毒血清學檢查結(jié)果往往呈陰性。一般感染梅毒后未治療可在4周、6周之前特異性TP試驗、非特異性TP試驗出現(xiàn)假陰性,有報道一期梅毒梅毒血清學檢查敏感性為86%左右[4]。本研究對入組時懷疑一期、二期梅毒患者分別在入組時、2個月后分別兩次開展梅毒血清學檢查發(fā)現(xiàn)梅毒血清學檢查轉(zhuǎn)陽9例,按照梅毒確診的國家標準,梅毒血清學檢查按入組時對一期梅毒的敏感性僅為78.05%。因此,一期梅毒需要尋找較梅毒血清學檢查更為敏感的診斷方法。
梅毒傳統(tǒng)診斷方法包括病原學檢查和血清學檢查。病原學檢查有暗視野顯微鏡檢查、鍍銀染色法、兔感染試驗等,是臨床上診斷梅毒的金標準。隨著病程延長,機體免疫應答增強,導致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數(shù)量減少或活力受限,造成暗視野鏡檢陽性率低。TP在鍍銀染色后呈深褐色,敏感性雖高于暗視野檢查,但仍低于梅毒血清學檢查[5]。兔感染試驗(RIT)是取被檢查病人的血清注射進兔子體內(nèi),可檢查有否活的TP存在,但該方法費時且敏感性低,常規(guī)開展不切實際[6]。
隨著TP-Nichols株和SS14株基因全序列的測定,為設計出更多的高特異性的PCR靶序列提供了依據(jù)。本研究采用的FQ-PCR融合了PCR的高靈敏性、核酸分子雜交的高特異性和光譜技術的高精確定量等優(yōu)點,利用熒光信號的出現(xiàn)及其積累強度對PCR全進程進行實時測定,利用光信號值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具有穩(wěn)定性好、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梅毒血清學檢查比較,F(xiàn)Q-PCR診斷敏感性一期梅毒較高、二期梅毒敏感性較低,但兩種檢查診斷一期、二期梅毒的特異性無差異。理論上PCR方法可在各期梅毒樣本中檢查到TP-DNA,但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受多種因素影響:⑴靶基因。本研究選擇檢測TP已公布的特異性鑒別基因TP0105(polA)保守序列:GenBank TPU57757。PolA是一個編碼多聚酶、廣泛分布于生物體的保守基因,TP-polA與其他生物PolA無同源性,針對TP-polA建立的PCR法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及敏感性,是一種相對客觀的檢查方法[7]。 ⑵梅毒分期。一期梅毒患者分泌物PCR檢查敏感率明顯高于梅毒血清學檢查,隨著病程延長,機體免疫反應逐漸變強,PCR的檢查效能有所降低,PCR方法對二期梅毒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如梅毒血清學檢查[3]。⑶標本類型。當TP-PCR檢查某些標本,如血、尿液、腦脊液,可能因其中存在PCR抑制因子而影響檢查結(jié)果[7]。⑷PCR類型。例如巢式PCR利用兩對引物進行兩輪擴增,增加了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8]。⑸合并其他感染。HIV感染可改變梅毒血清學檢查結(jié)果[9],本研究納入梅毒合并HIV感染僅有4例,PCR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卻未見顯著影響。
綜上,我們認為,當懷疑一期梅毒而梅毒血清學檢查陰性時,F(xiàn)Q-PCR或可作為一個替代診斷方法使用。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⑴納入樣本量較少,且病例來自某??迫灼つw病醫(yī)院性病科,存在選擇性偏倚。⑵梅毒血清學檢查兩次間隔時間短,僅有2個月,而部分病例RPR、TPPA轉(zhuǎn)陽時間可能會更長。⑶對可能會對FQ-PCR、梅毒血清學檢查結(jié)果造成影響的因素未嚴格一一排除,如使用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等[10]。下一步我們將針對上述問題開展后續(x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