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梅
【摘要】 目前,“問題探究式教學”,已成為新課改教學的一種基本教學方式。但它并未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出了問題。如何走出誤區(qū),構建卓有成效的課堂,這里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一點淺見和思考。
【關鍵詞】 新課程問題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1-010-010
新課程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要從本質上改變以往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以教師啟發(fā)、引趣,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的新模式。時下,“問題探究式教學”成為了教學的日常,但這一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卻被曲解、誤讀,以至嚴重走樣,甚至本末倒置。
一、目前“問題探究式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從“滿堂灌”到“滿堂問”
“問題探究式教學”以問題為主線,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問題是是教學手段,但不是目的。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上將問題當成了目的,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回答問題”畫上了等號,使學生疲于應付問題卻失去了真正的思考。這種密集式提問方式,使教師成為課堂表演的主角,逃不了“填鴨式”教學的老套,結果是學生問題意識的喪失。
(二)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問題過難或過易
“問題探究式教學”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設計的難度與生活的契合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課堂提問,不易停留在“已知區(qū)”和“未知區(qū)”,即不能太易或太難。太易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太難,可能會失去學習的信心。
(三)不是主動探究,而是被動探究
現在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最常見的套路是:教師幻燈出示、提出一系列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交流一教師作一番小結。這樣一來,課堂表面看起來是以“問題”為中心,是學生在自主地解決問題,但實際上,這些問題絕大多數是教師課前設計好的,學生是在被動地探究問題,并沒有發(fā)揮其主動性。
(四)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弱化
有人認為:“問題探究式教學”教師講得越少越好,重在學生的自我探究的活動教學。但是,很多教師將其片面化,導致活動泛濫。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也欠缺理性的深層次提升和引導,課堂點評泛泛而談,難以碰撞出師生間思想的火花。
二、對“問題探究式教學”的一點建議和思考
(一)精心設計問題,問題在精不在多
課堂教學提問要講藝術,不應只追求數量,而更應注重質量,最好能為一節(jié)課設計幾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例如,筆者在講《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這一課時,并沒有拘泥于教材的體系和模式,而是有機整合了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情景設置和問題探討。筆者選了同學們比較熟知的“明星真人秀活動”作為探討的話題,當幻燈打出“奔跑吧,兄弟”、“中餐廳”、“極限挑戰(zhàn)”、“追我吧”等明星真人秀活動的圖片時,同學們馬上興奮起來,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筆者適時地拋出了問題一“這些明星真人秀活動為什么能流行”,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基本上可以總結出當今文化生活的一些顯著特點。筆者又結合臺灣藝人高以翔猝死綜藝節(jié)目,進一步追問,提出了問題二“你是如何看待明星真人秀活動的”,同學們有的表示喜歡,有的表示反感,將同學們的觀點進一步引導,大家都看到了文化生活喜憂摻半的現狀,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課堂氣氛活躍,效果突出,而且教學內容一石三鳥。
(二)問題要貼近學生生活,難度要適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如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貼近學生生活,問題太難或太易,都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即使這個問題設計得再完美,也不能發(fā)揮“問題探究式教學”的作用。例如,在講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時,剛開始筆者設計的情景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為什么臺上精彩,臺下冷清,你能為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振興獻計獻策嗎?筆者預計這兩個問題是能引起討論與反思的,但是在課堂實施中,卻陷入了無人問津的局面。事后反思,學生對傳統(tǒng)戲曲所知甚少,要獻計獻策也著實為難他們。于是,筆者深入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關注點,重新設計了這一內容。課堂上播放了今年熱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片段,一下子點燃了同學們的熱情,筆者馬上問,“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嗎,喜歡它的同學說一說理由”。大家立刻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接下來,“這部電影的熱映給我們文化創(chuàng)新帶來什么啟示?”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難易適度。
(三)應讓學生參與到情境創(chuàng)設中來,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相比教師或教科書給定的問題,學生自我提出的問題是在學習過程中思考探索的結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個性特點。對于這類問題,學生一般會表現出執(zhí)著的追求性和強烈的興趣。因此,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更具有意義。
《多變的價格》課題中,我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現象羅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教學方式,而是獨辟蹊徑。針對新聞熱炒的“豬肉價格大漲”經濟現象,組織同學成立探究型小組,研究大漲的原因,大漲造成的影響,以及該如何應對漲價提出自己的建議。同學參與熱情很高,在課堂上,陳述自己的分析報告時,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在提出建議時,還能高屋建瓴,做法實際可行。這種有意識的研究性訓練,使學生能將理論和現實有機地結合,最后使學生達到能發(fā)現有價值的問題,能進行自主地探究與分析,并提出獨到的見解。
當然,“問題探究式教學”還要求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這意味著教師要不斷積極優(yōu)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水平,才能贏得學生,贏得課堂新的挑戰(zhàn)。
[ 參? 考? 文? 獻 ]
[1]何克抗.《關于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與哲學基礎——對建構主義的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維果茨基著,龔浩然等譯,《教育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