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自然意象
熱愛大自然,故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景仰之情;
珍愛大自然,故尊崇自然,是人類的敬畏之情。
愛大自然,就要走進自然,融入自然,呼吸它的呼吸,感受它的感受,從而找回自在的心性和自由的恬靜。
愛大自然,不僅要貼近自然,融入自然,更要師從自然,這才是真正的道法和敬畏。
天高地厚,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澤——一個讓日月晝夜普照,一個讓萬物四季生長。
人生況味
人生,有信仰就會守信不失信,有信念就會堅信不迷信,有信心就會自信不輕信。
人生,堅強作為一種品格,堅持是它的修養(yǎng),堅定是它的涵養(yǎng),堅韌是它的素養(yǎng)。
人生,若有自知之明和知止之智,作為一種修為,則會明得失而游刃有余,亦可知進退而收放自如。
人生,其傲骨不可無,當(dāng)屬無疑,而傲氣只要不是恃傲,當(dāng)不當(dāng)有則應(yīng)視情而定,切不可一概而論。
人生,有志氣方可有底氣,有膽氣方可有豪氣,而底氣足和豪氣壯則又會表現(xiàn)得朝氣蓬勃、意氣風(fēng)發(fā)和血氣方剛。
心靈境界
只有敞開心扉,才會放飛心情,故自由;
只有打開心結(jié),才會放逐心性,故自在。
心凈自安,方得大自由;
心靜自適,方得大自在。
故此,快樂和幸福自在其中。
心情坦蕩是一種品性,心口如一是一種品質(zhì),心地?zé)o私是一種品格。
如果豁達是一種心胸,暢達是一種情境,那么達觀則是一種心境。
心靈清靜,心神安寧,心境和融,人生則可寵辱不驚。
心靈的淡定和從容,決不單單是心神的安寧,還有心境的充盈。
修養(yǎng)妙語
修身,清心則智小濁,故而淡泊明志;
養(yǎng)性,寡欲則境自高,故而寧靜致遠。
修身,寬容是一種心胸,越博大越好;
養(yǎng)性,寬恕是一種心境,越廣博越好。
修身,與世無爭,就是對他人最好的善為;
養(yǎng)性.與人為善,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善待。
養(yǎng)生,既養(yǎng)身,又養(yǎng)心,故身心俱?。?/p>
怡性,既怡神,又怡情,故神情皆安。
生活,能放松心態(tài)的,是一種修養(yǎng);
生存,能放低姿態(tài)的,是一種涵養(yǎng)。
道德審視
厚道是道,即大道,故大道至簡;
大德是德,即厚德,故厚德載物。
成人之美,作為一種品性,可謂是善行,作為一種品格,可謂是美德。
美德就是品德,才藝則是才氣,故德才兼?zhèn)涞淖罴丫辰缡堑滤囯p馨。
當(dāng)公德被嘲弄之時,公憤則會挺身而出;
當(dāng)公理被嘲諷之時,公正則會大義凜然。
假公濟私,是說一個人失德;
損公肥私,是指一個人缺德。
而公私分明,則是一個人的仁德之美。
哲理思辨
若有所思也好,匪夷所思也好,“思”作為一種心靈境界,人體是三個層次——其由思而想是入境,由思而辨是妙境,由思而悟是化境。
思想遠行,其游走的思想,即是漫步的人生,而放飛的思想,則是歌唱的生命。
有人說,思考是發(fā)現(xiàn)的種子;
有人說,思索是智慧之樹。
由此推及,不善思考和懶于思索的大腦,永遠是沒有綠洲的荒漠。
當(dāng)思無所思時,則才思枯竭;
當(dāng)悟有所悟時,則腦洞大開。
學(xué)有所成,勤學(xué)而且認(rèn)真是一種素質(zhì);
思有所得,多思而且較真是一種素養(yǎng)。
精神家園
理想遠大,志向宏大,實力強大,貢獻巨大,形象高大,精神才會為之偉大。
信仰是生命的陽光,思想是生命的營養(yǎng),精神是生命的力量。
只有思想高尚,生命之真與美才會生根發(fā)芽;
只要精神崇高,生命之美與善就會開花結(jié)果。
信仰是陽光,思想是營養(yǎng),精神是力量,誰擁有得越多,誰就會更有志向,更有擔(dān)當(dāng),亦更有作為。
思想可以遠行,精神可以屹立。其遠行的思想是真諦,而屹立的精神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