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0.11
48.00元
田麗
深圳市龍崗區(qū)南灣學校班主任,國家心理咨詢師,2020年深圳市“百姓學習之星”。曾因“兩年寫就100封家書”被《中國教育報》《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等各大媒體報道。曾榮獲2018年全國小學語文組塊教學實驗學校聯(lián)盟課堂教學優(yōu)質(zhì)課評比二等獎,“護航青春·攜手禁毒”2017年廣東省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課件設計評比一等獎等。
本書作者從她寫給學生家長的200余封信里精選出66封,主要圍繞小學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家長關(guān)心的問題,分享她的所思所想。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小學班主任,作者強調(diào)小學階段打好各方面基礎的重要性,指出“不要成績,快樂就好”是個偽命題,談到家長也要修煉進階等,都是比較中肯的意見。書中所舉的具體事例和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措施,也真實可信且具可操作性。
孩子說:“媽媽,我不愛你。”
各位家長:
先祝各位媽媽節(jié)日快樂!愿我們都能一直為自己這個“母親”的身份感到榮光和驕傲!
沒什么可以送給大家的,就給媽媽們寫一封信吧。
信得從一位媽媽發(fā)了孩子的周記給我看說起。這位媽媽把孩子的周記發(fā)給我看后,問我:小孩子寫的是《媽媽,我不愛你》,怎么辦?后面是一連串的哭和折磨的表情。上周五我布置的周記是《媽媽,我愛你》,并要求孩子在母親節(jié)這天作為禮物讀給媽媽聽,結(jié)果她家孩子反其道而行,寫了一篇《媽媽,我不愛你》,怎能不讓媽媽抓狂呢?媽媽希望我“給個0分,讓他重寫”,我沉默了。我想,對于這樣的事情,絕不能簡單粗暴地就給孩子打0分,但究竟應該怎么做比較好呢?
讓我先來看看孩子的周記是怎么寫的吧:
媽媽打我罵我不讓我玩,我不想寫作業(yè),媽媽非要讓我寫作業(yè)。 媽媽不讓我看手機,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搶到手機,我覺得媽媽太壞了。
其實,僅從文章章法上說,孩子的周記寫得挺不錯的,短短幾十個字,思路清晰,表達流暢,還詳略得當。而且從文章內(nèi)容上說,孩子說的應該也都是事實,并無假話。當然,就情感上來說,媽媽看了心里很不舒服,難以接受,這是很正常的。畢竟媽媽會想,我這么做還不是為了你好嗎?問題是,孩子知道你是為了他好嗎?或許他當時也是知道的,但寫周記的時候,怕是又都忘記了。
最重要的是,媽媽真的讀懂了孩子的心了嗎?孩子是在表達不愛媽媽,還是在表達不愛媽媽的這些行為呢?這個問題,很多時候,不僅孩子分不清,成年人也分不清。比如說,我們對著另一半吼叫:你真令人討厭!其實,我們討厭的真的是這個人嗎?還是這個人的某個行為或者某個態(tài)度呢?大人尚且未必能分得清的事情,孩子如何懂得表達自己的真實心意?
所以,晚上我與孩子在電話中進行了這樣的溝通:
師:嘿,你這篇周記寫得不錯喲!達到三年級孩子的水平啦!“九牛二虎之力”這個詞是你自己寫的嗎?
生:是的。(聽得出來,語氣很高興,很自豪)
師:太厲害啦!一年級的孩子居然會用這個詞!周記里你說媽媽打你罵你逼你寫作業(yè),還不讓你看手機,是真的嗎?
生:是真的。
師:既然媽媽這么壞,我們把媽媽換掉好不好?
生:……不要。
師:不要什么?
生:不要。
師:不要換掉媽媽嗎?
生:嗯。
師:你不是不愛媽媽嗎?
生:……
師:這樣問吧!你是不愛媽媽還是不愛媽媽打你罵你這種做法?
生:不愛媽媽打我罵我的做法。
師:哦?也就是說,你還是愛媽媽的咯?
生:愛……
師:那今天是母親節(jié),你讓媽媽傷心了,要不要跟媽媽道歉?
生:要道歉。
師:道完歉再跟媽媽說一句“媽媽,我愛你“好不好?
生:好。
師:老師覺得你的周記寫得很不錯,就不要重寫了,但是可以在最后加一兩句話,就更好了。要不要老師教教你?
生:好啊……
講完周記怎么改后,孩子表示很高興,說很同意這樣加。改完以后的周記是這樣的:
媽媽打我罵我不讓我玩,我不想寫作業(yè),媽媽非要讓我寫作業(yè)。媽媽不讓我看手機,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搶到手機,我覺得媽媽太壞了。但是如果你要換掉我媽媽,我是萬萬不會答應的!原來呀,我不是不愛媽媽,我是不愛媽媽打我罵我!媽媽說,如果我乖一點,她就再也不打我罵我了。媽媽,我愛你!
除了聊以上的話,我還特地問了孩子,是否清楚媽媽為什么要打你罵你,要逼你寫作業(yè),孩子說不知道。我問孩子:媽媽沒說過嗎?孩子說沒有。其實,像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這類的話,媽媽肯定是說過的,但是孩子完全沒有聽進去。親愛的媽媽呀,“為你好”這樣的抽象概念,7歲的孩子是不懂的。但我要講一個道理,我們要把這個道理變成具體的例子,而且這個例子最好是發(fā)生在他身上或者他身邊,是他不用很費力就能夠理解的。比如,我跟孩子說,如果你不想寫作業(yè)的時候,媽媽不逼你寫作業(yè),第二天上學,你就沒作業(yè)交,你會被誰批評呢?如果被批評的話,你自己會高興嗎?如果早知道不寫作業(yè)就會挨批就會不高興是不是會慶幸媽媽逼你寫了作業(yè)呢?孩子說,是這樣的,是應該聽媽媽的話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說,我跟他說了很多道理,他就是不聽,我有什么辦法呢?我的回答是,目前這個階段,講道理固然重要,但是講故事(真實例子)更加重要。如果講例子不能打動他的話,那就直接讓他行動,反復的行動能夠引起認知、情感的變化,其實也就是直接讓他行動起來,讓他養(yǎng)成習慣再說。好的習慣,會促使他形成好的性格。道理這種事情,在行動中反復強調(diào),慢慢地,他自然會懂的。
最后,我想強調(diào)的是,一個7歲孩子說出“媽媽,我不愛你”的話,當然值得原諒,但是一個17歲、27歲的人再說出類似的話,做出類似的事情,媽媽們就得進行自我反省了。要么是自已確實有不可愛之處,而且這不可愛之處蓋過了可愛之處,要么是孩子從小不知感恩為何物。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沒有的話,是很可怕的事情。其他所有在他身上的努力,都是白費。
以上,就是這件小事讓我引發(fā)的思考。不全面,或者也未必全對。愿意與你探討。
張芷遇媽媽:老師布置的這個作業(yè),我們家孩子也說不知怎么寫,爸爸告訴她,寫媽媽平時怎么辛苦照顧你等。她說了句我們都很震驚的話:“媽媽又沒照顧我什么,平時都是姑姑幫我做的?!蔽覀兇蠹叶笺蹲×?。事后仔細想想,平時都是姑姑做早餐,送去坐車,洗衣做飯,而我只是提供了物質(zhì)上的一些東西,少了溫暖、關(guān)心與陪伴。當她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時,我也沒有去跟孩子溝通,沒有去了解她的內(nèi)心。我這兩天一直在反思自己。
陳程媽媽:這樣的故事我感覺在自家孩子身上也有過。是的,7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大人的一些做法是為他好,所以我們應該多和孩子溝通,讓他明白。田老師說得很對,習慣很重要,會促使他形成好的性格。有時候太忙我也會把手機扔給他玩游戲,這樣是不是不好的習慣呢?我們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讓他慢慢轉(zhuǎn)變。
朱清妮媽媽:其實我還挺羨慕這個家長的,孩子敢于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了解了問題所在??梢?,平時這個家長應該還是比較好溝通的。有時,我看著孩子的文章,中規(guī)中矩,情感也沒有什么波動,就平鋪直敘,為了寫而寫,反而有種無力感。當然她對我的愛毋庸置疑,我腳傷這么多天,她事事都想幫忙,每天起床就看看我的腳,我能感受到她的擔心。但很多時候,我的孩子并不愿意直接表現(xiàn)出她的情緒,很多時候不愿或者不敢和我溝通。不光是不好的、可能會被批評的事情,就是好的、值得表揚的事情她都不會和我主動分享,獎狀都是我從她書包翻到了問她,她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