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濤 張岳鋒
菌核病在溫室大棚的番茄上發(fā)生普遍,如果不及時防治,會造成落花落果,嚴重的造成番茄減產(chǎn)20%~30%。
1 ? 危害癥狀
果實被害多從果柄開始向果實蔓延。病部灰白色至淡黃色,斑面長出白色菌絲及黑色菌核,病果軟腐。莖部染病后呈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縱裂,病斑大小、形狀、長短不等,邊緣水浸狀,表面和病莖內均生有白色菌絲及黑色菌核。葉片多從葉緣開始,初呈水浸狀,暗綠色,無一定形病斑,潮濕時長出白霉,后期葉片灰褐色枯死。
2 ? 發(fā)生特點
病菌寄主范圍很廣,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萌發(fā)時產(chǎn)生子囊盤及子囊孢子,依靠氣流傳播,先侵染衰老葉片及果托,再進一步侵染果實及莖部。西安地區(qū)一般在1—2月為發(fā)病期。過度密植、棚內濕度高、地面潮濕,均易引起莖腐和果腐。
3 ? 病原菌癥狀
病原為核盤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菌核球形至豆瓣形或鼠糞狀,直徑1~10 mm,可生子囊盤1~20個,一般5~10個。子囊盤杯形,展開后為盤形,開張0.2~0.5 cm,盤淺棕色,內部較深。子囊圓筒形或棍棒狀,內含8個子囊孢子,大小113.87~155.42 μm×7.7~13 μm。子囊孢子橢圓形或梭形,單胞,無色,大小8.7~13.67 μm×4.97~8.08 μm。菌核由菌絲組成,外層系皮層,內層為細胞結合很緊的擬薄壁組織,中央為菌絲不緊密的疏絲組織。菌核無休眠期,但抗逆力很強,溫度18~22 ℃,有光照及足夠水分條件,菌核即萌發(fā),產(chǎn)生菌絲體或子囊盤。菌核萌發(fā)時先產(chǎn)生小突起,約經(jīng)5天伸出土面形成子囊盤,開盤4~7天后放射出孢子,后 凋萎。
4 ? 防治方法
4.1 ? 農(nóng)業(yè)防治
1)用明凈華PO膜,能提高溫度、降低濕度,可起到良好的控病防病效果。
2)在播種前,將棚內前茬枯枝敗葉帶出棚外焚燒或深埋,每畝用15%百菌腐霉利500 g熏棚。
3)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每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3 000 kg或二伽一有機肥40 kg作底,施高磷高鉀化肥75 kg作底,防止偏施氮肥。
4)合理密植,控旺防徒長。創(chuàng)造合理的通風透光條件,冬季每畝2 600窩,春季每畝3 000窩。苗期噴施碧護3 g+碧歐30 g,隔20天再噴1次,防止徒長。
5)控制棚內溫濕度。27 ℃時放風,降至20 ℃關閉風口,使夜間室溫保持在15~17 ℃。陰天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及時通風。播種前澆足底水,實行地膜全覆蓋,壟畦和過道均覆蓋地膜,避免地表水分蒸發(fā),起到增溫、保墑、降濕作用。陰雨霧天禁止?jié)菜?。澆水前聽預報,晴天或無雨多云天持續(xù)3天以上時可澆水,澆水后抓緊通風,降低濕度。
6)發(fā)現(xiàn)病葉、花、果,及時摘除并噴藥,將摘除的病體帶到棚外深埋或焚燒。
4.2 ? 化學防治 ?發(fā)病后及時噴藥防治。
1)畝用65%克得靈50 g+適樂時30 g,對水45 kg噴霧,隔6天噴1次,連噴2~3次。
2)畝用40%施佳樂80 g+50%撲海因50 g,對水45 kg噴霧,隔6天噴1次,連噴2~3次。
3)陰雨天用煙劑15%腐霉利350 g/畝,隔3~4天熏1次,連續(xù)2~3次。
4)陰雨天也可用粉塵劑乙霉威1 kg/畝,隔5~6天噴1次,連噴2~3次。
5)菌核病發(fā)生較嚴重時,畝用凱澤48 g+卉友12 g,對水60 kg噴霧,隔4天噴1次,連噴2~3次;或用22.2%戴唑霉40 g+50%撲海因50 g,對水60 kg噴霧,隔4天噴1次,連噴2~3次,防效可達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