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感”原指新聞給受眾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受眾在獲悉新聞時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近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不回避時事熱點,體現(xiàn)時代精神。在這樣的命題背景下,增強高考作文的“現(xiàn)場感”,可以增強作文的個性美、生動性和感染力。
一、有獨特思考
考生要想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同時又打動別人,關鍵要看作文中有沒有體現(xiàn)出獨特的思想,以及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深刻,對思想認知的表達是否有自己的個性?!把灾形铮d之有道,讀之有暢,誦之有勢?!边@是好作文的標準。如2019年全國卷Ⅰ優(yōu)秀作文片段:
尊重勞動的人,對于勞動有著一份敬畏。他們尊重路邊的清潔工,能夠停下車,靜靜等待他們掃過眼前的路,而不是摁喇叭催促;他們尊重餐廳中的服務員,能夠耐住性子,等待菜端過來,而不是吆三喝四,指指點點;他們能夠對默默無聞的勞動者說一聲“謝謝”,而不是漠然走過。
考生將“小我”的思考融入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之“大我”的語境中,尊重勞動就是要尊重清潔工、服務員等一切默默無聞的勞動者,這樣的認知閃耀著新時代青年熱愛勞動的思想之光。
再如,優(yōu)秀作文《體育鍛煉譜寫美好青春》中的片段:
體育鍛煉并不是將時間肆意揮灑,更不是對自己恣意放縱,而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正如毛澤東所言“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
作文沒有表達“體育鍛煉浪費時間”的老舊觀念,恰恰相反,說這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這種獨特而深刻的認知,無疑增強了作文的“現(xiàn)場感”。
二、有身份意識
這里所說的“身份”,是指讀者身份和作者身份。
1.讀者身份
高考作文的讀者,是閱卷老師,這個“讀者”和常態(tài)下的讀者身份是大不一樣的。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時間緊迫,容易產生審美疲勞。面對這樣的“讀者”,考場作文須快速入題。有的考生撇開題目材料或任務要求,另起爐灶,似是而非,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沒有引述材料,或引述材料太晚,甚至把材料當成作文的一個論據(jù)。這樣就失去了高考作文的“現(xiàn)場感”。
2.作者身份
作文是一種對自我的自由表達,盡管這種表達與一般的自由創(chuàng)作不同,但都是在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胺趴諛尅薄按騺y炮”的作文給人以“瞎蒙亂撞”之感;無病呻吟、“強說新詞”的作文給人以“矯揉造作”之感??忌纳矸菔且幻磳厴I(yè)的青年學生,考場作文要見事見物,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唯有如此,作文的思想境界和格調情懷,才能與眾不同,才具有“現(xiàn)場感”。如優(yōu)秀作文《高中生的愛國之道》中的片段:
怎樣將自己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建設國家的一份力量呢?我們需要結合實際,艱苦奮斗,為將來的事業(yè)奠基。我們也許不似英雄們那樣轟轟烈烈,但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傾心竭力、精雕細琢。我們唯有趁青春年華努力蓄勢,才能在祖國需要之時,召之能來,來之能戰(zhàn)。試問,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如果沒有那么多專業(yè)的科研人員和醫(yī)護人員科學決策、積極治療,國家沒有那么多可用之材,怎么可能打贏這場艱苦的疫情阻擊戰(zhàn)?作為學生,我們應不懼困難,刻苦磨礪自己,不斷增長自己的學識,努力使自己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兼?zhèn)涞暮细袢瞬?。只有積攢了足夠實力,才能為將來投身國家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段文字曉之以理——“我們也許不似英雄們那樣轟轟烈烈,但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傾心竭力、精雕細琢?!薄叭绻麤]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員和醫(yī)護人員……我們怎么可能打贏這場艱苦的疫情阻擊戰(zhàn)?”動之以情——“我們唯有趁青春年華努力蓄勢,才能在將來祖國需要之時,召之能來,來之能戰(zhàn)。”愛國主題的作文,考生容易誤入夸夸其談的誤區(qū),以上這段文字抒真情、發(fā)實感,真摯感人,“現(xiàn)場感”十分強烈。
三、巧用修辭
高考作文的寫作過程其實是考生依托語言載體向閱卷老師展示自己寫作才華的過程。語言是否有亮點,作文是否有出彩之處,直接影響到作文的得分。考生在平時要有意識地錘煉語言,妙用修辭,使作文語言富有文采。如:
天空投影在水的碧波中,于是有了梭羅坐在瓦爾登湖畔,垂釣水中一望無際的夜空繁星;天空投影在詩人的明眸中,于是有了楚國的屈原仰望天空,吟誦奇麗詭譎的《天問》。天空孕育了哲人的靈魂,他們因此有了天空般遼闊的情思與胸襟。
此段運用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并以豐富的聯(lián)想,將哲人的情思與天空融為一體。又如:
同學們,和平安寧的校園生活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xiàn)在,珍惜這一切,珍惜為此所付出的所有。同學們,讓我們奮發(fā)向上,勇于拼搏,讓我們做擔當有為的青春少年!
此段運用反復、呼告的修辭手法,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語言,激起讀者感情的波濤,產生蓬勃向上的力量。再如:
青年之擔當,你我之責任。梁啟超先生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錦,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p>
此段運用引用的修辭手法,引用句中又含對偶句,鏗鏘有力,增強了作文的感召力。
四、應用文格式規(guī)范
近年來高考作文頻繁考查書信、演講稿、觀后感等應用文體,這些應用文的寫作除了具有一般議論文的基本特征外,還要有固定的格式。譬如,書信、演講稿、倡議書等文體開頭要有稱呼語、問候語,文末要有落款,書信的結尾一般還要有祝頌語,等等。考場作文符合格式是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的某些格式對作文“現(xiàn)場感”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就熱點話題“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寫作,具體要求為“作為中方發(fā)言人的你,想發(fā)表什么樣的觀點?請寫一篇發(fā)言稿”。其中以“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為主題的一篇發(fā)言稿,開頭和結尾是這樣寫的:
尊敬的各國代表:
大家好!時值金秋,來賓滿座,我謹代表中方,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痹谌蚧慕裉欤澜绺鲊?lián)絡日益緊密,彼此連結成大陸,地球村的觀念深入人心。
…………
世界是一個整體,我們相依相存,一起走在謀求發(fā)展的路上,縱使荊棘密布,險阻重重,只要我們守望相助,攜手共贏,就可以掃除重重障礙,迎來國家發(fā)展的美好未來。
我的發(fā)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
發(fā)言稿的稱呼語“尊敬的各國代表”中加上“尊敬的”幾個字,既禮貌又親切;問候語“大家好”和“我謹代表中方,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容易拉近與聽眾的距離;結束語“我的發(fā)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既是演講稿結尾的格式用語,也是禮貌用語。這些格式是實用類文體的客觀需要,考生不可誤用,更不可缺失。
【王朋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