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仙
(濟南大學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古代女性深居閨閣,較少出游者。晚清以來興女學、倡女權,女性開始走出閨房,甚至走出國門,女性游記應運而生。
清末外交官錢恂的夫人單士厘是最早出國旅行的近代女性。1899年單士厘以外交使節(jié)夫人的身份旅居日本,1903年隨丈夫離開日本到俄國,后又赴德、法、英、意、比以及埃及、希臘等國。她的《癸卯旅行記》是由日本出發(fā),經朝鮮,到達俄國的旅行日記,被認為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一部女性外國游記,錢恂在該書的《題記》中云:“以三萬數(shù)千言,記二萬數(shù)千里之行程,得我國婦女所不曾有?!盵1]單士厘在該書《自序》中曰:“今癸卯,外子將蹈西伯利之長鐵道而為歐俄之游,予喜相偕。十余年來,予日有所記,未嘗間斷,顧瑣細無足存者。惟此一段旅行日記,歷日八十,行路逾二萬,履國凡四,頗可以廣聞見。錄付并木,名曰《癸卯旅行記》。我同胞婦女,或亦覽此而起遠征之羨乎? 跂予望之?!盵2]希望自己“廣聞見”的旅行能喚起廣大女性“遠征”的渴望。
同年,另一位湖南女性程瓊也沖破種種顧慮,隨自己弟子一家開始了遠游:
予自有生以來,非不稍有知識,奈閨門之禁,已閱四十余年矣。自甘淹沒,不預興亡,疾病多端,無能為也。追憶笄年,二老見背,深疚侍奉無狀。自矢貞居,以奉王母耄耋之年,王母享壽百齡。終養(yǎng)后,歷數(shù)年,吾弟子大官于鄂,迎予同居。歲癸卯,有女士王瓊娟者,問字于予,相依既久,情誼彌篤。女士之父,亦當今志士也,居恒究論教育之本,頗以昌女學為懷。迄孟春,將攜其女赴滬,入女塾。謂予師弟之間,情逾骨肉,不當遽令乖違。且又惜予之懷抱,更不應久居閨牖,乞予同游,既足以增益予之見聞,復資其女游學之顧問焉,一舉而得兩善,計莫便于此者矣。其時予以只身遠游,慮滋疑謗,又因氣體怯弱,難耐風霜,未遽應請者累日。而其父勸駕甚殷,極言游歷察學之效益。且家庭教育,乃學校之先河,而女學尤為教育之基礎,考察有得,其影響必有不可思議者。故予再四籌思,不獨王君之盛意可嘉,即女界中原有自治之責。況年逾四旬,人壽幾何,行將就木,冥然罔覺,徒負此生,深可愧矣。因告諸子大,乃亦力贊其成,始決計出游。[3]
她從武漢到南京、上海再到杭州,一路游覽各地名勝,考察各地女學,結識了很多“有志之女士”,頓覺眼界大開,志氣大增。在《游歷記》中,她記錄了久居閨門的女子走出家門時的猶豫、擔憂與游歷中的見識以及游歷之后的心態(tài)轉變:
予乃一深閨老女,世無聞者,豈圖有此暢游哉?此皆王君勸駕之功,與吾弟匡助之殷,俾予得以遍覽名勝之區(qū),又歷觀諸女塾,得識中外之女士多人,擴我見聞。積郁一開,沈疴頓起,幸何如之,樂莫甚焉。于是曩之鄙吝全消,精神益憤,而欲效諸志士之為,力求當世有用之書,躬率瓊娟,朝夕討論其旨,以趨于實學,抱此志愿,未知能酬否也。雖然,事在人為,氣不可餒,茍有高明特達,為予啟迪而贊助之,更得諸名女塾陶镕而進益之,他日幸獲有成,得附名于愛國女學之途,以償其素志,方為不負吾此生也。[4]
正是這次游歷,程女士“精神益憤,而欲效諸志士之為”,傳統(tǒng)閨秀向知識女性蛻變。與鼓勵程女士外出游歷的王君一樣,致力女學的有志之士們認識到了游歷對于女性獨立人格養(yǎng)成的效益。廣州女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杜清持1906年在《女子世界》發(fā)表《論游歷閱報為女子立身之要務》一文,強調游歷對女子立身的重要性,鼓勵廣大女性們走出家門開闊眼界:“游學之益,愈遠愈廣,愈久愈多。以今日之中國,求一稍美備之男學堂而不可得,況女學乎?然或謂中國女子,素以不出門為守禮,以讀書為末務。且跋涉長途男子尚郤足,而欲求之于荏弱無知之女子,無乃懸格太高,可言而不可行乎?吾應之曰:不然。我輩今日不欲脫離奴隸圈則已,否則必先造人格;必欲造下乘之人格則已,否則不能不游學,以養(yǎng)成造人格之材料。以屋內之人,談門外之事,其真?zhèn)蜗嗳ィ淮钦呖芍?。游學之遠近,當視其資斧多少以為比例。然不必遽言歐美,或東洋亦可;亦不必遽言東洋,或由縣而郡而省會,亦何不可?即使出里門一步,亦無不可謂之游學。何也?其眼界進一步,知識亦進一步矣。我輩今日,欲求平權平等,斷不能不從廣交游長智識做起,而游學實又為其先聲也。”[5]隨著女子外出游歷機會的增多,女性游記漸漸涌現(xiàn),如煉石的《留日見聞瑣談》《東瀛覽勝賦》、呂美蓀的《萬泉河放舟記》等。
各種婦女報刊雜志也紛紛關注女性游記這一新文體,如《婦女時報》第三期編輯室云:“邇來關于游記、小說、醫(yī)學之投稿甚多,當以次登出,本報發(fā)起之時,即歡迎投稿,尚望源源而來也?!钡谑牌凇熬庉嬍抑勗挕狈Q“游記投稿者甚多”。 第二十期再次表示“游記與日記,投稿者亦有多種?!睆?1911 年至 1917 年,《婦女時報》共出版 21 期,刊登的游記中,有20篇確定為女性。又如《婦女雜志》自創(chuàng)刊起就開始刊登游記,從1915年至1919年刊登的游記中,有31篇確定為女性游記??芍^數(shù)量可觀。大量女性游記的出現(xiàn)是近代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現(xiàn)象,女性游記成為中國女性文學、近代文學非常重要而又特色鮮明的組成部分。
近代女性游記的作者大概有以下三類:
一是具有新思想的閨秀。這類女性出身士紳官宦之家,自幼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又在近代思想變革的大潮中,接受了新思想,成為由閨房走向社會的新女性先驅。她們在丈夫或其他家人的陪伴下走出了家門,見識到外面的廣闊世界,在游歷中記錄下自己的見聞與感想。如單士厘的《癸卯旅行記》《歸潛記》、亞俄女士的《菲律賓新年雜志》都是作者隨丈夫出行國外的旅途見聞;程瓊的《游歷記》是作者隨弟子一家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游歷記錄;趙蒨蓀的《金陵游記》為作者隨丈夫在金陵游覽的旅行日記等等。其中一位八十二歲高齡的作者濮宿貞,隨兒子兒媳到到南京觀覽南洋勸業(yè)會后,寫下了洋洋五千言的《金陵游記》。游記用大量的筆墨描述了國際性博覽會的盛況,其敘述中不乏世界眼光和發(fā)展眼光。這些由閨房走出來的女性,接受過系統(tǒng)傳統(tǒng)教育,同時又受周圍新文化的影響,具有了新思想與開放的眼光。
二是職業(yè)知識女性。她們大多在新學堂接受了專門、系統(tǒng)的新式教育,有些人還留學海外,具有了較全面的知識結構,有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些職業(yè)女性游記作者主要為女教師、女報人、女編輯等。她們的游記主要有以下幾種:1.任職旅行記。在新學堂學有所成的知識新女性們在赴各地任職旅途中,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如余佩皋的《南游日記》寫了作者赴南洋婆羅洲山口洋中華女校任職途中的沿途風情;汪杰梁的《如皋旅行記》記錄了作者由上海到如皋任職的見聞;計宗蘭的《桂林旅行筆記》記錄了她從上海赴廣西省立第一女子師范任職的旅途經歷;楊雪瓊的《京津重游記》記寫了她北上就任北京崇實女校教員的旅途體驗等等。2.探親訪友旅行記。隨著近代女性交游范圍與空間的增大,探親訪友旅行記也成了女性游記中的一類。如蔡陳漢俠的《汴梁游記》、蔡蘇娟的《牯嶺五日記》、鄭申華的《返寧五日記》等,在探親訪友的旅途中,她們記錄了各地的見聞與故事。3.休閑游覽記。作者利用閑暇,或與家人、友人結伴,或單獨游覽山水名勝。如陳義蘭的《西泠游記》、施淑儀的《西湖日記》、杜清持的《西湖游記》、計宗蘭的《游虞山記》、湯修慧的《石交亭記》等等。
三是在校女學生。新式教育的環(huán)境中,女學生們有了很多出游的機會,留下了大量的游記。女學生游記大概有以下幾種:1.參加集體活動出游記。女學生游記中這類游記的數(shù)量最多。張志學的《杭州旅行記》、錢素君的《游莫愁湖記》、龔暉的《金陵旅行記》、邱鴻仙的《旅杭七日記》、劉崚渤的《游種植園記》、蔣安全的《邗江旅行日記》、郭宛琴的《游清涼山記》、林德育的《總統(tǒng)府女學游園會記》等等,都是隨班級、同學集體出游的游記。2.求學或家校之間的旅行記。如余洗琴的《北行六日記》,寫作者赴北京求學的經歷;楊雪瓊的《京津游記》是作者求學時從蘇州坐船經煙臺到天津,再轉車至北京趕考的游歷記;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學生高珍有《赴張家口紀程》,記錄放暑假從天津回張家口一路見聞;梁國英有《民國六年返粵紀程》,記錄作者暑假隨家人從天津回廣東老家探親的旅行等等。3.近郊游覽記。如李芬的《重九登高記》、曹詠絮的《春郊遠眺說》《柳堤晚眺說》、徐蘭如的《春雨后郊外閑游記》、常瑞麟的《游五峰山記》、丁祖任的《游惠泉山麓記》等等。
游記是女性從閨房走向外部世界的重要標志。近代不僅出現(xiàn)了大量的女性游記,而且這些女性游記中,旅行記占多數(shù),多以敘述、議論為主,記錄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現(xiàn)出了與古代寫景抒情游記完全不同的特點。游記作者們更關注社會現(xiàn)實,比如女性教育、商業(yè)經濟、政治時事以及社會人生的諸多圖景等等,呈現(xiàn)出創(chuàng)作主體新的知識結構及其鮮明的社會關懷意識與民族國家意識。
(一)全新的知識結構。近代女性游記多以記錄旅行中的見聞為主,創(chuàng)作主體視野開闊,歷史、地理、軍事、交通、教育、體育、實業(yè)、商貿、宗教、風俗人情等等,無所不涉,呈現(xiàn)出作者不同于古代閨秀,也迥異于傳統(tǒng)文人的新知識結構。如彭胡清在《潤州旅行記》中的記述:
園之中,有西式屋宇一所,為承志小學校之舊址,今曹君家屬即居此焉。鎮(zhèn)江學務不甚發(fā)達,前該學辦理,成績斐然可觀,惜以經費支絀,遂致莘莘學子,未卒所業(yè),深滋遺憾。是亦地方上對于教育有所失維持之過,章女士為余言及,猶不勝為之扼腕。園之后面,有聲隆隆然而氣勃勃者,曹氏之榨油廠也。該廠制油,純依機械力之作用,故出油之多,較尋常油廠不啻十數(shù)倍,其油均消售于南部閩廣一帶,聞獲利甚巨云。故振興國家,首在實業(yè)。
旋循山徑,上攀是山之巔,則有炮臺在焉,即所謂焦山炮臺者是也。炮位鞏固,有十三時徑口大炮三尊,與對岸象山,形勢并稱險要。論者謂鎮(zhèn)江為南京之咽喉,長江之門戶,誠至論也。蓋守鎮(zhèn)江,即所以鞏南京,若鎮(zhèn)江有失,則南京有東顧之憂。登覽之余,不勝感慨,俯視大江,一瀉千里。長江天塹守之,固足以自雄也。然茍偷安旦夕,不事振作,國是日非,則此錦繡江山,天然供我資守者,不旋踵即為傷心慘目之地,又安足以聽吾人之游觀哉?
中冷泉者,江南之名泉,即夙稱天下第一泉者是也。處地甚僻,去市甚遠,故無甚囂塵上之氣,而有高爽宜人之風。雅士騷人,金閨淑媛,遠近咸必一蒞止焉。此泉有一特奇之點,與尋常不同者,則泉水如沸,粥粥有聲,人咸疑其水甚熱,然實不然。蓋天工造化詭譎,令人不得索其解。以愚意度之,必此種泉水由泉眼上騰時,有氣促之上升,而其促之上升之力,又必甚強而后始可排去上層水面空氣之壓力,以達其突然上升之目的,不觀乎泉水上騰之處水色皆青乎?[6]
在作者看來,鎮(zhèn)江學務的蕭條“是亦地方上對于教育有所失維持之過”;實業(yè)興隆國家才能發(fā)達,“故振興國家,首在實業(yè)”;鎮(zhèn)江為軍事要地,不能“茍偷安旦夕”;中冷泉泉水如沸,有其科學原理。獨到的見解呈現(xiàn)了近代知識女性開闊的知識視野與思想視野。計宗蘭的《游虞山記》中有大量歷史地理人文知識的介紹,如范蠡乘舟出五湖的故事、吳塔鎮(zhèn)名字由來的兩種傳說、村莊的興衰史、常熟的風土人情等;也有對自然景觀的科學解釋:“旁有朱砂洞產朱砂,白鱔洞產滑石。余乃向居者取朱砂滑石而細視之,則所謂朱砂者似系水酸化鐵混粘土之物,所謂滑石者似系硫酸石灰之類,鄉(xiāng)民無理科知識,而名之以朱砂滑石,固無足怪?!盵7]內涵豐富的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地理學、化學等知識。又如林德育在《京師白云觀遊記》中對道教教義作了詳盡解說,并比較了道教、孔教、基督教的異同,并不時發(fā)表自己的宏論:“無論何宗教,無論何學術,無論何事業(yè),皆不能出天地之范圍?!盵8]其廣博的學識與深刻的見解,呈現(xiàn)了近代知識女性的學術氣質。
近代科學技術圖景更是頻繁出現(xiàn)在女學生的參觀記游中。楊雪瓊的《游金陵勸業(yè)會》參觀記錄了南洋勸業(yè)會各館的展況:“先入工藝館游玩,內見物類繁多,不能記憶,今將分部記之。此館中分六部,先入陶器部,次土木建筑部,次化學工藝部,次染織工業(yè)部,次采礦冶金部,次制件工藝部。六部中以我一人私見觀之,覺織物及礦山模型及雕刻等作,最為精細?!盵9]游記對各地的教育、實業(yè)、工藝、美術及醫(yī)學衛(wèi)生、海陸軍用等等,有詳略得當?shù)挠浭雠c分析。直隸第一女校師范生劉崚渤在《游種植園記》中記述了她在直隸水產學校參觀學習的過程:“既而由該校長導至禮堂右旁之物理室中,其所儲之器械,乃為物理學實驗之用具、天文器,與夫聲電熱力汽光等學之器皿,無不備有。觀且盡,并由孫子文先生試講各物之學理。時余且聆且觀,無不登記日簿,以為回校之參考。及畢,復登樓,歷觀漁撈、制造各科,參考品室,并觀定量分析室,及圖畫室、定性分析室,周覽各種船式模型。最后復觀其制造工廠,見各種機器,及其汽爐之設置,罐頭之制法,均由該校長指講?!盵10]展示了新式教育背景下女性的知識體系。不少女學生們的旅行記還記錄了各校體育活動的現(xiàn)場,如邱鴻仙的《旅杭七日記》、蔣安全的《邗江旅行日記》、龔輝的《金陵旅行記》等,展現(xiàn)了近代新女性的體育知識與體育精神。
近代女性游記展現(xiàn)了女性前所未有的知識視野與思想視野,標志著近代女性由閨秀向知識女性的轉型。
(二)社會關懷意識。關注社會現(xiàn)實是近代女性游記的突出特點。作者對旅行途中各種生存圖景的敘寫中,呈現(xiàn)出近代女性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批判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關注民生疾苦。如趙蒨蓀的《金陵游記》敘寫了沿途災民的“困苦之狀”:“時見乞丐一群,約數(shù)十人,幼者長者,扶攜而來,菜色饑容,褸衣蔽體。小兒才三四歲者,亦赤身奔逐于其后,皮色枯黧,咿唔索食。聆其音,蓋皆皖省被水災之難民也。嗟夫!樂者自樂,憂者自憂。吾皖素稱富有之鄉(xiāng),巍紳富宦,擁厚資坐享,曾不聞有慷輸巨款,為貧民謀一線生路者。試觀此儕困苦之狀,不識有動于中否也?”作者同情流浪街頭的難民,希望“巍紳富宦”能“為貧民謀一線生路”。同時,作者對沿途各類女子職業(yè)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有恃針黹為生活者,大多為貧苦之家,或為成衣鋪縫綴衣緣,或為襪鋪綴底,鞋鋪切靴鞋之片,每日所得,仍不過百文左右而已。年來縫衣器出,價廉工速,一般依此為生活者,益形困苦,更有做外活者(女縫師之類),工資較成衣為廉,而人每嫌其縫剪式樣不新,雇用者亦寥寥也。有依手藝為生活者,如絡絲,紡線,織緞帶,欄桿,做絨球,斛絲等事。此類職業(yè)占此地女子職業(yè)之大半,欄桿一業(yè),近已衰敗不振矣。此外更有檢茶、搓燭心者,按其逐日所得資,至多只百文左右,其余各業(yè),更難仆數(shù)。”[11]記錄了貧苦女子維持生計的艱難。計宗蘭的《游虞山記》寫道,常熟農民曾經男種田女紡織,“不乏小康之家”,但自從洋紗洋布進入國內,他們的生計大受打擊:“往往終歲勤務,不足以圖一飽。于是相率而傭于滬瀆者,莫可勝數(shù)。甚者且不惜喪其廉恥,而操淫賤之業(yè)矣。至男子則復習于賭博游惰,強者流為盜賊,弱者流為乞丐,亦日見其眾。而農事乃轉荒廢不治,任其自然,家無蓋藏,室如懸罄?!边@種境況使作者非常痛心:“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推厥原由,何莫非生活知能缺乏之所致乎?優(yōu)勝劣敗,天演公例,以紡織之需人多,費時久,自不足以敵洋紗洋布之銷行。獨惜我女界之中,無一人焉,能為之提倡所以抵制之法,改良之方,致使鄉(xiāng)村婦女出此為傭操淫之下策,影響所及,為害非淺。謂男子之賭博游惰,未始非婦女之拋家遠出以為之階,亦無不可。夫以素號膏腴之地,而民情若此,其他可知。吾愿有志教育者所當急行注意者也。”[12]呼吁“有志教育者”盡快找出解決此問題的良方。西柳女士在《靈巖山游記》中敘寫了胥塘漁民慘淡的經營:“惜吾國漁業(yè)幼稚,咸墨守舊法,未能展布新謀,是以生計日就衰落。昔日業(yè)此者,有擔石之儲,今則僅免饑餒之憂矣!”并關注整個國家的民生現(xiàn)狀:“夫豈持漁業(yè)而然哉?默察吾國各種事業(yè),大抵如此,可勝歡哉?”[13]這些報告式的記寫,向讀者展示了各地民眾的生存圖景。作者對民計民生的關注,源于她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第二,關注文化教育。在近代改良運動中,有志之士大力提倡教育救國、科學救國,走出家門的近代女性也體驗到教育對于國家興盛的重要性。單士厘在《癸卯旅行記》中寫道:“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躋于列強者,惟有教育故。即所以能設此第五回之博覽會,亦以有教育故。館中陳列文部及各公立私立學校之種種教育用品與各種新學術需用器械,于醫(yī)學一門尤夥。更列種種比較品,俾覽者得考見其卅年來進步程度。年來外子于教育界極有心得,故指示加詳,始信國所由立在人,人所由立在教育。有教必有育,育亦即出于教,所謂德育、智育、體育者盡之矣。教之道,貴基之于十歲內外之數(shù)年中所謂小學校者,尤貴養(yǎng)之于小學校后五年中所謂中學校者。不過尚精深,不過勞腦力,而于人生需用科學,又無門不備。日本誠善教哉!”[14]單士厘是較早走出國門的中國女性,她多次往返于日本與國內,見識到日本的現(xiàn)代文明,切身體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姚濮宿貞在《金陵游記》中談到對教育館的看法:“然余意教育、工藝兩館為最。若人人能受教育,則世界人才眾多,能盡道德、建勛績,使萬物各得其所;勤于工藝,可立富國之基礎。此二館固應排列在前也。”[15]計宗蘭的《桂林旅行筆記》中談到:“時則民國肇興,百端待舉,當?shù)酪詭煼督逃葹榭滩蝗菥徶畡铡!弊髡咴诳疾炝斯鹆掷习傩盏纳鏍顟B(tài)后,更感到大力創(chuàng)辦教育的急迫性與重要性:“獨惜民智阻塞,學識不足、蠢蠢噩噩、不識不知者,比比皆是。天地之靈鐘于物而不鐘于人何哉?夫亦限于交通之不便,斯文化灌輸之不易耳。深望當?shù)勒邩O為推廣教育與筑路線,否則欲移風易俗于轉瞬之間,恐非易易也?!盵16]并身體力行。邱鴻仙在《旅杭七日記》中詳細記述了杭州各大、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學狀況,以自己的親身體驗見證了教育的重要作用:“曩聞西人之科學藝術,遠勝華人,以為天生智慧也,以今觀之,豈其然乎?可見天資之不足恃,而教育之不可不施也?!盵17]女學生唐賢元在《參觀盲童學校記》中寫道:“是知教育之作用,能補造化之缺陷。盲者得以明,聾者得以聰。反之而聰者失其聰,明者失其名?!盵18]呼吁推廣教育。在救亡圖存的時代,近代知識分子也認識到女性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中的作用,1897年梁啟超發(fā)表了《論女學》,論述了女學關乎天下存亡強弱的重要性,之后女學興起,女作者們在旅行途中對女學狀況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關注。單士厘在日本大阪參觀博覽會時感嘆:“要之教育之意,乃是為本國培育國民,并非為政府儲備人材,故男女并重,且孩童無不先本母教。故論教育根本,女尤倍重于男。中國近今亦論教育矣,但多從人材一邊著想,而尚未注重國民,故談女子教育者猶少;即男子教育,亦不過令多材多藝,大之備政府指使,小之為自謀生計,可嘆!況無國民,安得有人材?無國民,且不成一社會!”[19]雖然作者的論說并未根植于男女平等理念,但畢竟認識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程瓊的《游歷記》對于南京、杭州的名勝古跡一筆帶過,簡而又簡,卻用大量的筆墨記錄了對各地女學的考察:“予入其塾,得晤吳君之夫人葛尚平、王君之夫人沈竹書,其才與學,均有可觀。又晤日本女教習河原操子、粵東女士杜清持,二人者,尤為杰出。接談之下,議論縱橫,而清持之志愿遠大,且將游歷日本,欲得其強國之宗旨,以歸救中國,提倡女學,為吾巾幗吐氣揚眉。惜予孱軀多病,不獲同游,欣羨無已?!盵20]與有志之女士的交流,使作者精神振奮,決計投身女學。祝宗梁是黑龍江女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黑龍江創(chuàng)辦女學十年,1916年丈夫林傳甲因病辭職,她隨丈夫離開黑龍江,《由黑龍江入京師旅行記》即是她離開黑龍江去北京途中的旅行記,她一路心系女學:“江省女學多以夫婦同負責任,自愚夫婦為始。今愚夫婦連帶辭職,即所以明連帶之責任,并望及門弟子中夫婦同負責任者,知責任無已時,不以去就易其志也。”并考察記述了從黑龍江到北京沿途各地的辦學狀況:“過開原鐵嶺,望見民居櫛比,不愧大縣。每縣各有小學二三百處,各設師范中學及女師范,殆由受激刺愈深,則進化愈速。多難興國,殷憂啟圣,其斯之謂乎?至奉天,為前清陪都,東三省總督所駐,省立師范凡十七級,中學逾七百人,省城小學滿五百人以上者六校。女子師范用男女教員,視江省程度較高,惜無女子中學也?!盵21]留日女學生燕斌在《留日見聞瑣談》中,更是以自己的切身體驗,為女留學生做求學規(guī)劃:“奉告女同胞,吾輩此后求學之方針,其物質上的學問,及日本之美俗(如前所舉之十條),不妨近取諸東洋以醫(yī)痼疾,而精神上的教育,則斷宜以歐美為師,而鍛冶以最純潔高尚之理想,使相化合,另造出一種新文明,則吾女界,庶由家族的婦人地位,進而為國家主義的婦人,更進而為矣。”[22]提出了中國女性由“家族的婦人”到“國家主義的婦人”再到“世界主義的婦人”的宏偉愿景。
第三,社會批判精神。游記女作者在對不良社會現(xiàn)象與社會風氣的記錄中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與判斷,彰顯了近代女性的社會批判精。如趙蒨蓀在《金陵游記》中不滿街頭警察揮棍執(zhí)勤的勢利:“有顯者馬車來,不論道旁行人車輛有無閃躲之處,輒揮棍為之先驅。有老者坐人力車中,車夫懼棍擊也,閃讓之間,顛老者于地。馬車直馳而來,車轅去老者之顱,僅寸許耳。警察不加扶掖,急對馬車行舉手禮,車中人頷之而已。寧垣為南洋首善之區(qū),所辦之警政,所訓練之巡士,乃如是如是?!本熘粸檫_官顯貴開道,而對平民的生命安危無動于衷,批判了警察的冷漠與警政管理的腐敗。當作者漫步利涉橋一帶時,暴露了“簫鼓聲喧”中的人生百態(tài):“橋側妓館林立,‘也樂窩’‘萃芳居’‘秦淮別墅’‘藍橋別墅’等,皆銷金窟也。書場三數(shù)處,亦鄰比其側。此中之闊少,多半學界中人,西頭中服,出沒其間。人力車滿排橋左,輒迎問曰,某某學堂,某某學堂,可想見學界中之冶游之盛。夫今日何日也,國是日非,內外逼蹙,海內人士熱心企望于吾二三學子者,為何如乎?且今日之學者,不嘗以未來之主人翁自命耶?當吾學者慷慨陳辭之際,函電紛爭之日,儼然不可以一世慨。志士也,烈士也,乃今日者一變而為醉花之蛺蝶,西迷芳草,東撲芙蓉,較初心果何如哉?‘最是愴惶辭廟日,不堪重聽教坊歌’,人君之結果,乃至如是。愿吾最欽企之學子,努力自愛,珍重前途,慎勿以醇酒婦人,自惰志氣,遺故鄉(xiāng)父老憂也。自橋折向左行,至東關頭,河面較闊,畫舫游艇,往來如織。關下乞丐無數(shù),僦居其中,蓬灶簍門,泥容垢首,與釣魚巷遙遙相對,人間天上,一幅絕妙寫真也。沿關行至通濟門,入皇城地界,居民不事生產,坐食而已。游行街衢者,咸手持食物,滿口咀嚼,慵惰之狀可掬。間見警察數(shù)輩,或橫棍欹側,或踞坐堂皇。種種腐敗,不堪罄述也?!盵23]學界的腐化、乞丐的“泥容垢首”、居民的“慵惰之狀”、警察的粗魯,種種“腐敗”,讓作者痛心。張志學在《杭州旅行記》中震驚于路旁的乞丐成群:“道旁乞丐哀呼聲不絕,其形狀百出,或伏于地,或瘡痏滿身,或手足斷絕,或屈足而跪,跪而作拜,坐而拱手,怪誕竟不可具狀。所可疑者,爛手爛眼者耳。蓋彼爛手者,伸手于衣中,俱露爛處于外,其色紅若燭油;其爛眼也,均在左眼,他處亦不腫不紅,爛手者,亦同于此,可以知其作偽矣。又有少壯強健之子女,亦生而為丐,奔走于行人之前,趺坐于泥土之上。設有人授之以事,則亦同是國民耳,今乃以乞丐為衣食生涯,誠可嘆也!外人稱我曰乞丐國,由今觀之,何怪其言之過也。”[24]作者恨之憐之嘆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林德育的《京師白云觀遊記》,則諷刺了道德教育的局限性:“近年學風日囂,世風亦日囂。學界之風潮,拓張而為政治之風潮。革命數(shù)次,民不安居,今所謂注重道德教育者,殆以老子之清靜為本乎?” 并進一步批判當時社會上的舊德鄙俗: “正月初八之夜,通宵達旦以求所謂仙者,則迷信太甚,婦女露宿于外,青年狂而追逐其間,則敝俗宜禁也!……各戲圓大書吉祥新戲,文明新戲,各種新戲觀其目錄,亦舊戲也。嗚呼,中國之人,每遇新春,甚有維新之象,廠甸工商改進會,所陳列器物,亦仍其舊?!盵25]雖然各大戲院大書特寫文明新戲,但內容卻陳舊不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旅行記都關注到交通乘務的腐敗與乘客的不文明行為。汪道蘊在《游京一月記》中不滿上海電車分等分站:“獨不解上海電車,何以必分等分站,說者謂頭等座備西人坐者。嗚呼,即此一端,便可見我國人人格未完,處處為外國人輕視耳。”[26]批判了國人的崇洋媚外與獨立人格的缺乏。楊雪瓊的《京津重游記》記述了津浦鐵路線火車上的混亂:“嗚呼!中國人自辦之鐵路,辦法如此腐敗,無怪為外人所輕視。且此路為京師大道,女學生出入甚繁,而目睹情形,至為可險,我不禁為中國前途嘆也?!辈粷M鐵路部門腐敗,擔憂乘客的安全,同時對比車廂里國人游客與外國游客的表現(xiàn),批評了國人公德之匱乏:“時有外人一男二女,亦乘三等車,與余等對坐。坐觀地圖,雖或有時談笑,毫無喧嘩之聲,并未見其有吐痰吸煙等事。雖或食果物,并未見其果殼亂擲者。中西人情,當不甚相遠,而竟相去天淵,實因中國人不知公德之故也?!盵27]鄭申華在《返寧五日記》中寫道: “(余)見車中已有女客二十余,老幼不一,喧囂莫可名狀,窗戶嚴閉,空氣惡劣,令人頭昏目眩。而彼等處之泰然,誠不可思議。乃開近余之窗,聊以遣悶,默念吾國人之不講衛(wèi)生以至于此,他國罕見也?!盵28]批評國人不講公德、不講衛(wèi)生的現(xiàn)象?!赌嫌稳沼洝分杏袑V東女人不文明行為的鞭撻:“耳上之環(huán)有長數(shù)寸者,其式略似棍棒,每坐必舉一足于椅之扶手上,而以雙手摩撫之,亦坐二等艙。會食時,此種惡習亦不稍改,侍者恒怒之以目,甚有大聲以呼叱之者。噫!如此野蠻,誠無怪為外人所賤視,觀之令人憤懣?!盵29]作者對這種“野蠻”行為極為憤慨。
(三)民族國家意識。在救亡圖存、內憂外患的時代,民族國家觀念漸漸形成,并成為近代知識分子共同的思想特征。女性游記文本中,也呈現(xiàn)出近代女性的民族國家情懷。單士厘在路過松花江時感嘆:“松花江不準行船,為同光以來中俄一大問題。一水之航,昔龂以爭;萬里之域,今慨以贈。安得不令他人哂乎!”[30]表達了對清政府出賣東北三省的憤慨。汪杰梁在任職的途中雖然勞頓困苦,但一想到當下時局便情緒激昂:“然試思中國至今日,強鄰環(huán)顧,視眈眈而欲逐逐,瓜分實行,則血肉戰(zhàn)爭,奔走跋涉以避其難者,其困苦又不知為奚若!嗚呼,言念及此,能不慨然流涕乎?”[31]汪道蘊在坐船途經劉公島時,痛述劉公島先被日本所據(jù),后又被英國人強行租占的遭遇:“如此良港,乃為外人勢力范圍地,而國人猶沉睡不醒,為之浩嘆不已!” 為天津的遭遇感到恥辱:“庚子之役,聯(lián)軍入京,比和議成,將天津城垣毀壞,立約不得復筑,殊可恥也。”[32]計宗蘭在《桂林旅行筆記》中遙望臺灣,“昔為藩籬,今屬強鄰。江山無恙,風景已非。使東海屏障一旦盡撤,瀕海諸省反當日本西向之沖。由今思昔,不僅悲從中來。”[33]女學生洗淑莊在《游營口記》中談論道:“吾國有荒壤,不知經營,有土地,不知愛惜,今已入外人手中,悔亦晚矣。使吾國之荒壤,而盡力經營之,雖荒涼不毛之地,未必不成繁盛之區(qū)。吾國之所以不得至此者,在不得衛(wèi)民之人耳。衛(wèi)民者何人,即治民之官吏是也。天下之事,非一人能治,于是分治之責,興利革弊,拯民倒懸,皆在官矣。今則反是,惟耽安樂,營私圖利,浮靡敷衍,至于國亡不卹,坐觀不顧,只知貪賄以榮子孫而已?!瓲I口當遼東扼要之區(qū),外人垂涎久矣,不謀所以發(fā)展保護之計,吾恐不數(shù)年,又入外人掌握矣。況今當歐西戰(zhàn)爭,外人未暇及此,竭力保全國土,出死力以救國,勿貪富厚之利,而忘種族絕滅之禍,非我衛(wèi)民者之責,而誰之責乎?同胞勉之。”[34]作者痛斥了為官者的腐敗行為導致了國土的喪失,呼吁國人“竭力保全國土,出死力以救國”。
走出閨房的近代女性開始放眼世界,關注國家命運,以自己的聲音參與著民族國家話語的建構。
近代女性游記種類繁多、內容豐富,作為近代文學中一種全新的文學現(xiàn)象,在文學史以及中國女性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女性游記的出現(xiàn),標志中國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由傳統(tǒng)閨秀向知識女性的轉型。游記作家們全新知識結構、社會責任意識與民族國家情懷,都展示了其開闊的知識視野與思想視野。第二,近代女性游記一出現(xiàn)便表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文人游記迥異的特質,作為近代游記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紀實性、議論性的特點,標示著游記文學的現(xiàn)代轉型。第三,近代女性游記的出現(xiàn),標示著廣大女性開始從閨房走向社會,在女性解放進程中邁出了重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