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害人反悔問題研究

2020-01-19 08:06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量刑被告人意見

楊 航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

2016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試點工作辦法》),這意味著,2014年部署的在北京等18個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正式啟動。2018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系統(tǒng)吸納了試點經(jīng)驗,確立了認罪認罰可以依法從寬的處理原則,以法律形式鞏固了改革成果。

新刑訴法意在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權利,卻少有涉及被害人權利的規(guī)定。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與明知性固然重要,但被害人作為犯罪行為的直接受害者,擁有刑事訴訟主體地位,在認罪認罰案件中也應當被適度關注。本文將以被害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反悔問題為中心,通過分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有關被害人的規(guī)定以及被害人參與認罪認罰案件的實踐狀況,借鑒域外被害人參與認罪協(xié)商程序的合理因素,針對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害人的反悔問題提出應對策略。

一、被害人反悔及危害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被害人反悔,是指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中,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過程因沒有被害人的參與,或者是在被害人的參與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諒解被追訴人,或者在從寬的裁判作出之后被害人對結果不滿,收回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諒解承諾,申請檢察院提起抗訴,或以信訪、向媒體曝光等其他方式來保護自己利益的司法現(xiàn)象。被害人反悔的本質,應當與被告人的反悔權一樣,是被害人所擁有的一項權利。當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害人的權益遭到損害,那么被害人有權提出反悔意見,表達自身的不滿并尋求救濟。

但被害人的反悔會帶來如下危害:一是對被害人自身的危害,被害人撤回諒解可能會激怒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致使其遭受的經(jīng)濟損失得不到應有的賠償;二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利,由于被害人的反悔,很可能會使其之前進行認罪認罰的努力失去意義,最終得不到從寬的結果;三是給司法裁判的安定性帶來不利影響,訴訟過程的拖長增加了司法機關的工作量,有違改革初衷;四是不利于社會矛盾的及時解決,社會秩序不能及時恢復。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視野中的被害人

(一)被害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訴訟地位

新刑訴法并沒有對被害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訴訟地位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試點工作辦法》的說明中,提到“強調(diào)被害人的有效參與”。進行試點的各地區(qū)對認罪認罰從寬的實施進行了細化規(guī)定,通過查閱北京、天津、青島、沈陽、長沙等地的實施細則發(fā)現(xiàn),大部分地區(qū)對于被害人只是依據(jù)《試點工作辦法》進行了概括性的規(guī)定,其中青島市將被害人的意見及當事人雙方的調(diào)解結果作為檢察院提出量刑建議的依據(jù),而長沙市將雙方當事人的調(diào)解結果作為檢察院提出量刑建議的考慮因素,除此之外并無其他詳細的規(guī)定。由此看出,立法層面上還未能統(tǒng)一有效關注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害人的具體權益。“按照正當程序的要求,與程序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有權參加該程序并得到提出有利于自己主張的機會。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作為當事人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主要利害關系人之一,理應參與其中?!盵1]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認為立法是將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害人的訴訟地位與非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害人的訴訟地位同等對待,擁有刑事訴訟的主體地位,享有被害人在訴訟過程中應有的各項權利。

(二)被害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參與模式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guī)定了檢察院應當聽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見并記錄在案。《試點工作辦法》第七條規(guī)定更加詳細,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賠償被害人損失并獲得諒解作為量刑的重要參考因素。在進行試點的城市中,只有極個別城市對被害人的參與形式作了詳細規(guī)定,具體概括如下:一是在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害人及其代理人有權提出自己的意見,辦案機關應當聽??;二是對聽取意見的方式作出了規(guī)定,一般情況應當當面訊問,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通過遠程的方式進行;三是規(guī)定了對被害人的救濟方式,若被害人對認罪認罰案件的判決不服,有權申請檢察院提起抗訴。最高人民法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理解與適用》[2]一書中關于被害人參與的部分,提出“賠償損失并獲得諒解是從寬處罰的酌定情節(jié),而非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被害人的賠償情況以及被害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罪的反饋意見,都不能對犯罪人最終的從寬結果產(chǎn)生實質影響。

三、被害人參與認罪認罰案件的實踐狀況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并沒有限制案件的適用類型,即所有案件,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并接受懲罰,就可以對其作出從寬處理,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認罪認罰案件是否有被害人參與為標準,可以分為有被害人參與的認罪認罰案件和無被害人參與的認罪認罰案件兩類。

(一)被害人參與的認罪認罰案件類型

截至2018年9月31日,18個試點地區(qū)法院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結的占試點法院同期審結的全部刑事案件數(shù)的53.68%。[2](P271)同時,通過對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中公開適用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的第一審判決書的整理發(fā)現(xiàn),自2016年9月4日至2018年9月4日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以來,有被害人參與的認罪認罰案件大約占50%,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在這些有被害人參與的認罪認罰案件中,大多集中在侵財類案件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一對一”案件。在這些案件中,被害人的財產(chǎn)和人身直接遭受犯罪行為的侵害,因而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判決結果也最為關注。根據(jù)H市F區(qū)法院實踐調(diào)研情況,截止到2017年9月(即認罪認罰試點工作進行滿一年),在審結的認罪認罰案件中,危險駕駛罪、盜竊罪、詐騙罪這三類罪名的適用比例較大,共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結案數(shù)的64.6%,其中盜竊罪與詐騙罪全部涉及被害人的參與。由此可見,有被害人的認罪認罰案件占所有案件數(shù)的大部分,因此被害人在認罪認罰過程中的表達與參與無可厚非。

同時,由于侵犯的具體對象不同,被害人對認罪認罰的意見也有所差異。在侵財類案件中,被害人損失的只是財產(chǎn)利益,一般情況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退還財物或賠償損失便能得到被害人的諒解,最終得到從寬的結果。在侵犯人身權利的案件中,被害人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反應會更強烈,比如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犯罪,被害人的近親屬在心理上迫切希望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重處罰,難以得到被害人的諒解。

(二)對被害人意見的處理方式

由于被追訴人在服刑過程中獲得減刑、假釋的難度較大,因此被告人會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對被害人進行積極賠償,以期待在最后的量刑中獲得從輕的結果?,F(xiàn)實中出現(xiàn)了三種對被害人意見的處理模式:第一種是過于重視被害人的感受而導致司法裁判受被害人意志左右,即被害人意見依賴模式;第二種是完全忽視被害人訴求,即被害人意見忽略模式;第三種是只在形式上聽取被害人的意見而實質上未考慮在內(nèi),即被害人意見聽取模式。不論上述哪種情況,被害人都有可能提出反悔意見以尋求更大程度上的救濟。

1.被害人意見依賴模式

2016年發(fā)生了這樣一則案件:被告人邱某與被害人王某有債務糾紛,因被害人王某到被告人邱某家中索要債務二人發(fā)生爭吵。爭吵中,被告人邱某猛推被害人王某,經(jīng)鑒定,被害人王某的傷情構成輕傷二級。案發(fā)后當事人雙方達成賠償協(xié)議,但被告人邱某未能按照與被害人王某簽訂的賠償諒解協(xié)議中的約定足額支付被害人王某的經(jīng)濟損失,為此被害人王某反悔,不同意諒解被告人邱某,最終法院按照被告人未取得被害人諒解作出了判決。但在判決生效之后,被害人王某認為法院對于被告人邱某判處刑罰過輕,于是采取信訪等極端做法表達自身的不滿。本案件并沒有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但其中關于被害人反悔的特殊性值得討論。通過與本案的審理法官交流了解到:在判決作出之前,被告人的家屬已與被害人達成了賠償諒解協(xié)議并且已經(jīng)支付了大部分賠償金,事實上已付部分足夠對被害人的傷害進行補償,但還是在充分考慮了被害人的反悔意見之后,按照被告人未取得被害人諒解作出了判決。

實際上,基層法院在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尤其注重被害人的訴求,依賴被害人意見的提出,以期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從而和平解決沖突?!缎淌略V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被告人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沒有就附帶民事訴訟賠償?shù)仁马椷_成調(diào)解或者和解協(xié)議的排除適用速裁程序,這可能會導致被害人在賠償數(shù)額上漫天要價,并且受主觀情緒波動的影響提出反悔意見。過于依賴被害人的意見會使司法裁判被被害人的意志所“綁架”,這對被告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

2.被害人意見忽略模式

在法院辦理刑事案件時,被告人往往會通過積極向被害人及其家屬賠償損失,以獲得較輕的量刑結果,除此之外被害人再沒有其他形式的參與了。從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公開的人民法院判決書中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認罪認罰案件都未提及被害人及其家屬是如何參與到認罪認罰過程中的,有關“被害人”的字眼也只是跟“賠償損失,表示諒解”一同出現(xiàn)在判決理由當中。有學者認為,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認罪認罰過程中,并不涉及到被害人的處置權,因此被害人的因素不應當成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約束性因素。[3](P173)

當事人和解程序的確立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為前提,被害人在其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于所有案件,而當事人和解程序適用的案件類型有嚴格的限制,從而導致當事人和解程序較少適用。實質上,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當是當事人和解程序的上位概念,在處理所有的刑事案件時都要堅持認罪認罰從寬的原則,而當事人和解程序作為特別程序只有在符合特定條件下才被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理應重視被害人的地位,否則制度設計上便出現(xiàn)了沖突。但依照實踐狀況來看,在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中,確實對被害人訴求關注不夠,無法滿足被害人的心理需求。“如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踐中完全不給予被害人適度的活動空間,可能會導致特定案件被害人的強烈反彈?!盵4]

3.被害人意見聽取模式

依照法律有關規(guī)定,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中,應當聽取被害人意見,這是公安司法機關辦理案件的必經(jīng)程序。但實踐中,只在形式上滿足了“聽取被害人意見”,事實上被害人的意見并不會對認罪認罰的結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此種模式,表面上看似尊重了被害人的意見,彌補了上述被害人意見忽略模式的缺點,實則也未對被害人的訴求給予應有的關注。

以上三種對于被害人意見的處理方式都不能很好地解決被害人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參與問題,并且都有可能會引起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反悔,導致訴訟程序的反復,影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運行效果。

四、域外被害人參與認罪協(xié)商程序的經(jīng)驗

認罪認罰的理念體現(xiàn)在域外不同的刑事司法制度中,如德國的刑事協(xié)商程序、美國的辯訴交易制度、法國的庭前認罪答辯程序等。隨著被害人在普通刑事訴訟程序中地位的提升,各國對被害人參與認罪協(xié)商程序的保護體現(xiàn)在不同的階段當中。

(一)被害人在準備階段的參與

1.被害人的閱卷權

德國刑訴法關于被害人保護的規(guī)定中,設立了被害人的閱卷權,[5](P282)但對偵查階段的閱卷權進行了限制。若允許被害人閱卷會妨礙偵查活動的順利進行,則偵查法官可以拒絕被害人對于閱卷的申請。這項權利的設定,既滿足了對被害人知情權的保障,同時又防止被害人的行為對偵查活動的妨礙。但是,“有礙偵查”這一模糊性規(guī)定會影響司法實踐中的實際操作,因此需要法律進一步具體解釋。

2.被害人的被告知權

法國有關法律規(guī)定,被害人應當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途徑獲知庭前認罪答辯程序的啟動,受邀與被告人同時到庭,必要時可有律師陪同,在此期間可以就其損失提出賠償要求,由法官作出裁決。[6]法國參議院法律委員會通過的對庭前認罪答辯程序修正案規(guī)定,潛在的受害者可以在訴訟的開始就向檢察官告知自己的意見。通過保障被害人的被告知權,在被害人與檢察官之間增加溝通渠道,以便被害人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合理訴求。

(二)被害人在認罪協(xié)商過程中的參與

1.輔助起訴人制度

德國的輔助起訴人制度,指在已經(jīng)提起的公訴程序中,刑法典中特別規(guī)定的違法行為的被害人或其家屬,有權在程序的任何階段提起附訴,輔助起訴人參與的范圍相當于檢察院。[7]此項制度賦予了被害人切實參與到公訴案件中的權利,而被害人作為起訴的輔助人無須承擔較重的維持公訴的責任。同時,根據(jù)《德國刑事訴訟法》第202a條和第212條的規(guī)定,在公訴階段、審判前或審判中,法官都可以與訴訟參與人進行辯訴交易。不論在哪個階段,只要符合法定條件,被害人或其家屬均有權針對辯訴交易提起附訴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被害人影響陳述

在美國,被害人能夠在量刑階段提交被害人影響陳述,向法庭表明其因犯罪行為的侵害,被害人個人及其家庭所遭受的精神和物質上的損失。[8](P571)被害人以公開陳述的方式在法庭上表述自己因犯罪行為所承受的痛苦,能夠滿足被害人參與訴訟程序的心理需要,同時能夠在實體上影響量刑結果。由此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其權益得到維護。

3.被害人的意見

在辯訴交易過程中,“根據(jù)美國司法部的統(tǒng)計,29個州已經(jīng)要求在辯訴交易階段檢察官必須與被害人進行協(xié)商并且獲得他們對辯訴交易的看法”。[9]也就是說進行辯訴交易必須要征求被害人的意見,這種協(xié)商是強制性的,否則法院不接受答辯協(xié)議?!睹绹淌略V訟法》在第60條(a)對被害人的權利作出了一般規(guī)定,賦予被害人通知程序進展的權利、參加訴訟權和發(fā)表意見權,即犯罪的庭審情況要通知被害人,保證被害人全程參與庭審以及在釋放、答辯與量刑中發(fā)表意見的權利。[10]《英國檢察官守則》規(guī)定,檢察官在決定是否接受認罪答辯時,應當確保認罪答辯要考慮被害人的利益,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受害人家屬的意見,并適當考慮公共利益的需求,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檢察官手中。[11]

(三)事后對被害人的權利救濟

《德國刑事訴訟法》第395條有關輔助起訴人的附帶起訴權中規(guī)定,受害人作為輔助起訴人可以在作出判決后為提起法律救濟程序納入附訴,可以獨立于檢察院提起法律救濟程序。俄羅斯刑事訴訟法也規(guī)定,被害人有權對法院的判決裁定和裁決提出上訴。在英國的刑事訴訟過程中,如果被害人對被告人的最終量刑結果不滿,可以通過檢察機關向法院提出上訴的方式救濟權利?!叭绻讣儆谥\殺罪、強奸罪、搶劫罪等嚴重犯罪,并且該案件的量刑決定由刑事法院作出,則自該決定作出之日起28日內(nèi),任何人有權申請總檢察長辦公室審查該量刑決定。檢察總長辦公室審查之后將審查意見呈交上訴法院,上訴法院有權維持原判、拒絕聽審該案件,或者在認為原量刑畸輕時提高量刑。”[12]

五、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被害人反悔的應對措施

有的學者認為,被害人的參與反而會降低認罪協(xié)議的達成率,妨礙司法效率的提升;有學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被害人參與到認罪協(xié)商程序中不僅會提升被害人程序參與的滿意度,還會使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達到利益平衡,并不一定會導致法庭上更多的爭辯,而且被害人也并不一定會反對認罪協(xié)商的結果。[13]如果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中,程序上未給予被害人適當?shù)膮⑴c權,實體上未照顧到其合理訴求,即使對案件進行了快速裁判,對被害人來說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因此,為了能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效實施,借鑒域外國家對被害人保護的制度安排,為完善我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一)認罪認罰準備階段對被害人權益的保護

1.權利獲悉

知情獲悉是行使一切權利的基礎,要保障被害人獲悉與其有關的事項。我國司法實踐中,對于訴訟參與人的告知流于形式,知情權難以保障,被害人對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不知曉,更無法行使。例如《人民法院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樣本中,所告知的內(nèi)容也只涉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

美國法律要求政府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告知被害人有關訴訟程序的進展情況;德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害人有被告知程序的進展以及審判結果的權利,并且還要求將辯訴協(xié)議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在審判記錄和判決書中,被害人能通過正式的法律文書獲悉辯訴交易的有關信息,發(fā)表意見,維護自身利益。

同樣,我國也可以通過完善訴訟記錄的方式保障被害人的權利獲悉權,同時規(guī)定記錄中包含必須向被害人告知的事項,并在提起公訴時隨案卷材料一并移送給法院進行審查。

2.發(fā)表意見

法律雖明確規(guī)定,公安司法機關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時“應當”聽取被害人意見,但通常情況下,公安司法機關只“聽”不“取”,“聽取意見”流于形式,被害人的意見最終并不能影響法官的判斷。我國臺灣地區(qū)在進行協(xié)商程序之前,要求檢察官必須要征得被害人的同意,并且被告人要對被害人進行賠償。

為進一步加強對被害人的關注,公安司法機關應當做好釋法說理工作,認真聽取被害人的意見及賠償請求,并作為訴訟記錄的一部分或者通過正式的文書體現(xiàn)出來。在作出從寬處理的決定前,司法機關要審閱有關受害人意見的訴訟記錄,審慎考慮是否適用被害人的意見,綜合全案,將采納或不采納的決定及時告知被害人,并說明理由、反饋意見,尊重其程序參與權。

3.引導調(diào)解

在有被害人的認罪認罰案件中,檢察機關與法院都要本著及時化解矛盾的原則引導當事人進行調(diào)解。尤其是在侵財類案件中,被害人對于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刑期的長短并不關心,被害人所關心的是其遭受的經(jīng)濟損失能否得到賠償。因此,在類似的案件中,司法機關應當及時協(xié)調(diào)當事人雙方進行刑事和解,化解社會矛盾,恢復被犯罪行為所破壞的社會秩序。

(二)認罪認罰過程中被害人的充分參與

有學者認為,被害人在認罪環(huán)節(jié)應當居于主導地位、在認罰從寬環(huán)節(jié)居于輔助地位。理由是被害人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真正認罪悔罪是最有發(fā)言權的,而量刑是法律賦予公安司法機關的法定權限,不能由被害人主導。[14]筆者持相反的觀點,認為被害人在認罪部分居于次要地位,在認罰環(huán)節(jié)居于重要地位。理由如下:對于犯罪人的罪行是否成立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在認罪階段,犯罪人的認罪情況由公安司法機關根據(jù)其自愿性與明知性來判斷,被害人在此階段的參與程度很小;而在公安司法機關決定是否對犯罪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需要考慮是否得到被害人的諒解以及被害人對認罪認罰的意見,畢竟最終處理結果與被害人有利害關系。

檢察機關在提出量刑建議時,應當讓被害人事先獲悉,保障被害人能夠在法庭上發(fā)表對量刑的意見,以便法庭在參考檢察院以及被害人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作出最終裁決。如果在審判階段一旦發(fā)現(xiàn)被告人未履行賠償承諾,應當賦予檢察機關撤回量刑建議的權利,此時法院要依據(jù)變化的情況依法作出判決。[2](P447)讓被害人參與量刑程序并發(fā)表意見,表達合理訴求,同時防止被害人的意志左右司法裁判,如此便能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還能夠避免因被害人提出反悔而影響裁判效力。

(三)刑事裁判后被害人的救濟途徑

在刑事裁判作出后還未生效時,被害人可以合法理由申請檢察院提起抗訴;在判決作出并已生效后,若被害人反悔,認為對被告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當,應當賦予被害人向法院提出異議的權利。如果法院經(jīng)過嚴格審查認為被害人的異議成立,則可以啟動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作出判決;如果被害人的異議不成立,應當駁回。

由于我國對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被害人最終難以得到賠償。盡管在判決書中已經(jīng)明確賠償數(shù)額,但被告人確實已無經(jīng)濟能力,此種情況下被害人的權益便不能得到保護。在認罪認罰案件中,被害人的諒解及對其的賠償并不作為量刑的決定性因素,所以不可能因被告人沒有賠償能力而否認其認罪認罰的效力。那么,被害人的損失由誰來承擔呢?英國、法國等國家相繼設立了國家補償制度,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能力或者找不到作案人時,相應的國家賠償機構會根據(jù)被害人的情況裁決賠償。我國基層法院的辦案法官注重促成當事人達成賠償協(xié)議,原因在于我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適用范圍、條件以及對資金數(shù)額的限制,即使被害人符合國家救助的條件,最終得到的金額也十分有限,為了平衡被害人的損失只能通過雙方達成妥協(xié)的方式進行。我國可以借鑒英、法等國的做法,設立責任部門,建立相應的配套措施,明確資金來源,提高資金額度,完善國家救助制度,保證即使裁判作出之后,被害人也能夠依照相關程序得到賠償,有效防止被害人反悔。

猜你喜歡
量刑被告人意見
缺席審判制度中被告人的權利保障
刑事訴訟中被告人最后陳述權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評“小創(chuàng)”,送好禮
淺議認罪認罰從寬量刑建議機制的完善
沒有反對意見
評“小創(chuàng)”,送好禮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論量刑事實的界分
從司法公正角度審視量刑建議應對電腦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