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哈尼語詞匯與哈尼族竹文化淺析

2020-01-18 06:25:57
紅河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筍殼竹制馬鞍

何 楊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81)

我國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元江和瀾滄江兩江的中間地帶,絕大部分與漢、彝、傣、拉祜等民族雜居生活在紅河、西雙版納、普洱和玉溪等四州市。

馬鞍底鄉(xiāng)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云南金平縣東北部山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到紅河州母親河——紅河的影響,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十分充足。竹好濕熱,馬鞍底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適合竹的生長,因此當地竹林成片,茂密蒼翠?!爸瘛痹诋數毓嶙迳钪杏兄匾奈幕瘍群?/p>

“由于語言是屬于社會現(xiàn)象的,因而一個民族的生產特點、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婚姻制度、宗教信仰等,往往在語言上有所反映,即使是遠古社會的現(xiàn)象也會或多或少地在語言里保留一些痕跡?!盵1]本文以當地哈尼語中有關“竹”的詞匯為研究對象,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文化層面來對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竹”文化進行剖析,總結出當地哈尼語“竹”文化詞匯的特點,并借此研究分析哈尼族的“竹”文化。

一 物質文化

(一)飲食

我國漢文文獻中很早就有對竹筍的描述,《詩經》中提到:“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說明竹筍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嗜筍,一日三餐中一定有一餐有筍食。哈尼語中有關“筍”的詞匯相對豐富。如:

筍 [a55mji31] 筍的統(tǒng)稱;

大筍[xa31bo55mji31]體形最大最高的竹筍;

大甜筍 [xa31ma33mji31]大筍中甜的一類;

大苦筍[xa31sa33mji31]大筍中苦的一類;

春筍[?31??55a55mji31] 春筍的統(tǒng)稱;

筍[xa33ph?24mji31]一種春筍,三月食用,黑褐色筍殼,味苦;

筍[a33mo55mji31]一種春筍,二三月食用,黃褐色筍殼,筍桿細長,味淡;

筍[a55tshv24mji31]一種春筍,五月食用,體形最小,多似筷子粗;

筍[mji31tsv24mji31] 一種夏筍,八月食用,初生時筍桿微彎,似牛角;

筍[a55p?33mji31]一種夏筍,八月食用,筍桿脆,易折斷;

筍[a55??55mji31]一種夏筍,七八月食用,生于海拔較高的密林中,不易采摘,味甜,口感好;

筍[xa31s?55mji31]一種夏筍,七月食用,筍殼絨毛多;

筍[a55?ha33mji31]一種夏筍,八月食用,生長于熱帶地區(qū),水煙筒多由此類筍成竹制作;

筍[xa33ka-33mji31]一種夏筍,八月食用,生長于熱帶地區(qū),黃色筍殼,成竹竹節(jié)有刺;

筍[a55??33mji31]一種秋筍,九月食用,體形細長,味甜,口感好;

冬筍[?31ɡa-33a55mji31]

筍[a33b?31mji31]一種冬筍,紅褐色筍殼,味微甜;

筍[thi31lo31tsv24a55mji31]一種筍,味最甜,口感好,灰色筍殼,生長于熱帶地區(qū);

筍[a55mji24t??33] 小竹筍;

以上這些詞雖然都是“筍”的意思,但屬于不同種類的筍。可見,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對筍的稱呼不僅從統(tǒng)稱到分類一應俱全,而且每一種筍都根據食用的口感和季節(jié)等分類細膩。筍衣[a55mji24?33ɡ?55]、筍殼[xa31?o31]等筍外殼的稱呼也比較全面,因而關于“筍”的詞匯語義分類自成體系。

當地哈尼族還會將筍切絲,蒸熟后曬干做成干筍[a55mji31mji31kv-33]便于保存。除了筍類,哈尼族還有獨具特色的竹筒飯[a55phj?55bo31dzo31]和鮮肥的竹蟲[xa31b?31]。這些都說明了當地哈尼族飲食文化與“竹”密不可分。

(二)居住

因為“竹”廉價且易得,而且十分堅韌,有很強的承重能力,因此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利用竹子建造了一種特殊的住房,稱為[a55do-33??55kv-33],即竹樓。這種住房主體由竹子制造,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養(yǎng)殖或置放舊物雜物,美觀而實用,冬暖夏涼。竹樓四周用竹條編制的籬笆[ba55?a55]環(huán)繞,屋頂用茅草覆蓋。盡管現(xiàn)在這種住房已被磚瓦房替代,很多竹制的房屋架構也被木制替代,但作為語言文化現(xiàn)象至今保留了下來,我們還可以看出這種住房曾在當地哈尼族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三)器具

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日常生活中還利用竹作為原料制作了很多生活器具。如:

竹扁擔 [a55do-31da55pa33]

竹桌 [a55n?24d?a55dz?33]

竹椅 [a55n?24n?55th?33]

竹床 [a55do-33?a-31?a55]

竹枕 [a55do-24vo31??31]

竹桿 [da55ɡ?31]

竹筷 [d??33da55]

竹杯 [a55do-33sh?31za31]

竹籬(過濾用) [s?33d?i33]

竹排 [pha31dz?31]

竹槍 [kha55l?33v55??31]

竹柴 [a55do31]

竹簽 [da55t?h?33]

小竹簍 [mja-33b?-33]

豐富的器物名稱可以看出竹制器物在當地哈尼族生活中涉及許多方面,從炊具到酒具,從家具器皿到生產工具,甚至交通工具都離不開“竹”。由于竹的廣泛種植,竹制器物占據了很大的比重。當地哈尼族女子在勞作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女性先天力量的不足,勞作時使用沉重的工具較為困難,因此聰明的哈尼族很早就發(fā)明了竹制工具,而且在早期采集活動中,哈尼族便已經開始利用竹的某一部分編制竹簍,而其中竹簍便是最好最輕便的產物,到馬鞍底鄉(xiāng)隨處可見背著竹簍上街的女性。

綜上的系列竹制器物的名稱,多為固有名詞。說明這些竹制器物,多為哈尼族手工制作,可見當地哈尼族不僅是農耕民族,還有一定的手工業(yè)水平,茂密的自然竹林和后來哈尼族人工種植的竹林促進了竹制器物制作業(yè)的發(fā)展,促成了獨具特色的竹制手工業(yè)及篾匠[a55n?31dz?24tsho55]這一職業(yè)的誕生。

二 精神文化

哈尼族“竹”文化還體現(xiàn)在精神方面。哈尼族視“竹”為祖先的象征,在哈尼族長篇神話史詩《窩果策尼果》[2]中是這樣描述共有的洪水母題神話:“窮苦的佐羅佐白,躲進天神的葫蘆,拿來透氣的金竹,粘粘的蜂蠟封起來,……不死的人種漂起來,不絕的竹子漂出來,不絕的竹子留下來?!盵3]哈尼族祖先佐羅佐白兄妹在洪水中,是因為金竹透氣且生命力頑強不死的特性才得以生存下來,因此哈尼族對“竹”有著虔誠的膜拜。

哈尼族對竹[a31bo55]的崇拜不僅僅出現(xiàn)在神話史詩中,在當地哈尼族祭祖稱為[a31bo55x?55],祭祖的靈臺稱為[a31bo55x?33da31],這種靈臺每家都有。由竹篾編成一個大籮筐,筐下放著一張竹桌和一把剪刀,祖先靈臺放置在家中內屋,非祭祀時禁止觸碰,以免觸怒祖先。編制靈臺所用的竹篾必須是由質量高、品相好,沒有蟲蛀的竹子編制,可以看出哈尼族竹籮靈臺在其精神文化中,被視作祖先的具象化。哈尼族通過對“竹”的崇拜和祭祀來表示對祖先神靈的崇拜和信仰,以“竹”為紐帶增強血親之間的聯(lián)系,以期達到血脈傳承的目的。

哈尼族認為“竹”是靈魂的歸宿之處,哈尼族喪葬祭詞《磕竹筒》中提到:“人在世間需要竹,到了陰間仍要用,為去世老人出門上山去栽竹,先栽刺竹又栽金竹和毛竹,約著姑娘去栽竹,竹子栽在河谷底,竹子栽在河灘旁,水邊竹子長得旺,滿山遍谷長起來?!盵4]哈尼族認為靈魂是不會滅亡的,人的死亡只是身體的死亡,而不死的靈魂通過哈尼族喪祭儀式后會回到祖先發(fā)祥地,而喪禮中會用到由竹子制成的多種器具。“竹”是溝通陰陽世界的媒介,也是不死靈魂通往先祖之地的橋梁。除了祭祖,哈尼族很多原始宗教祭祀活動如驅邪、招魂、祈求、占卜都有“竹”的身影,哈尼族利用“竹”作為媒介表達他們對自然和祖先崇拜,從竹本身的自然屬性轉化為了精神文化屬性。

三 制度文化

從當地哈尼族社會習俗來看,“竹”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當地哈尼族自古便有“種竹”[sh?33dz?55sha31]的習俗:當村里有喜事或者喪事發(fā)生時,當地哈尼族都會在屋前屋后種竹。如嬰兒降生時,家里成年男子會便要去種竹,表示家里有新生命降生,而且因為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種竹也代表著對孩子的祝福和對家族人丁興旺的期望。特別一提的是,在當地哈尼族男子30歲前禁砍伐竹子,這不僅是對竹的保護,也是對竹的崇拜。

在娶親時,出嫁的姑娘須手提婚嫁專用的竹籃[?a31t?hi31],這種竹籃是由竹篾[a55n?31]編制而成。夫家在寨門處會置兩棵金竹[a55mo55da55phja55],新娘到夫家寨門處時便要跨過金竹,以示新娘稟報夫家寨神,她從此就夫家村人了。

在長輩去世[li33t?a-31]時,家中晚輩要在家門口立一棵最為粗壯的帶有竹葉[xa31bo55pa-31]的龍竹[a55mo55l?31],竹頂綁一條白色土布,尾端綁木制的螃蟹和太陽各一,象征陰間也有陽光和河流,抬靈柩也要用龍竹竿抬靈柩送葬。

四 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竹”文化詞匯的特點

語言作為文化的凝聚體和載體,它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一個民族對世界的認識。詞匯是語言三要素之一,是最容易受到社會影響發(fā)生變化的部分。文化在語言上的表現(xiàn)最為直觀的也是詞匯。哈尼族“竹”文化詞匯便是對哈尼族文化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將哈尼族“竹”文化詞匯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豐富性

就馬鞍底鄉(xiāng)哈尼語來看,有關 “竹”的詞匯,與其他植物詞匯相比,在數量上具有相對優(yōu)勢。筍是竹子初從土里長出的嫩芽,上文提及的每一種筍將[mji31]去掉后都對應著一種竹的稱呼,但由于種類繁多,并無對應的漢語譯名。

(二)廣泛性

馬鞍底鄉(xiāng)哈尼語中,與“竹”有關的詞匯涉及面十分廣泛,從飲食、房屋到生活器物等物質文化領域,還滲透于哈尼族的民俗信仰、宗教祭祀等精神文化領域等制度文化方面。

(三)系統(tǒng)性

一般來說,分布在每個領域的有關“竹”的詞匯都自成體系,語義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系統(tǒng)的,而且同時與分布于其他領域的詞匯之間有具有聯(lián)系性,相互補充,構成了從物質、制度、精神三大層次上“竹”詞匯之間互為基礎與結果的網狀結構。

(四)穩(wěn)定性

由于竹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而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生活區(qū)域正好適合竹的生長,因此關于竹的詞匯在當地哈尼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使用范圍相應較廣,融入了基本詞匯的行列。換句話說,自古以來,當哈尼族發(fā)現(xiàn)了竹,并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竹開始,有關“竹”的詞匯便成為本民族固有詞,且無外來借詞,穩(wěn)定發(fā)展至今。

綜上,我們可以將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竹”文化進行如下概括:一是歷史悠久,竹本身的歷史就十分悠久了,在哈尼語中“竹”文化的悠久歷史具體體現(xiàn)在有關“竹”的詞匯,并多是本民族固有詞,語義內涵獨特,可見這些詞匯從很早以前便已經存在;二是細致入微,哈尼族對竹的觀察和認識細致且深刻,具體體現(xiàn)在“竹”的名詞匯量大,而且種類劃分具體清晰,使用頻率較高;三是“竹”信仰堅定,具體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一些原始宗教祭祀活動詞時,常會以“竹”詞匯為基礎造詞,并對其賦予相關的意義,這些原始宗教祭祀詞獨具一格。這樣的造詞方式可從另一個側面體現(xiàn)出馬鞍底鄉(xiāng)哈尼族對“竹”的心理思維和文化觀念。

猜你喜歡
筍殼竹制馬鞍
筍殼和桃花
數筍
竹制玩具的設計特征探析
玩具世界(2022年1期)2022-06-05 07:43:02
竹趣橫生——傳統(tǒng)竹制玩具品類與特征研究
玩具世界(2022年1期)2022-06-05 07:42:32
馬鐙與馬鞍
雕花馬鞍
趣味(語文)(2018年1期)2018-05-25 03:09:56
筍殼青貯飼料的可行性實驗探究
生物學教學(2017年8期)2017-08-20 03:06:56
紅馬鞍
草原歌聲(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3
不吃草不吃飼料的“熊貓羊”
農家之友(2017年2期)2017-03-16 07:44:08
竹制家具的保養(yǎng)
太湖县| 喜德县| 米易县| 西乡县| 西充县| 诸暨市| 镇坪县| 天全县| 湘阴县| 朝阳区| 兴海县| 梓潼县| 文成县| 霍邱县| 湘阴县| 马龙县| 鞍山市| 龙门县| 留坝县| 北辰区| 庆安县| 明水县| 杭州市| 乌拉特前旗| 汕头市| 岳池县| 平南县| 黔江区| 吉安县| 凌海市| 宝坻区| 思茅市| 安图县| 尼玛县| 封丘县| 伊金霍洛旗| 区。| 沅陵县| 黔东| 孝义市|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