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關鍵詞】護患溝通;高血壓;"/>
滕顯茹
【摘 要】目的:分析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對參與本研究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組30例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融入護患溝通環(huán)節(jié),而對照組30例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在SAS、SDS評分比較上不突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76.67%),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需要合理融入護患溝通環(huán)節(jié),本研究結果顯示,護患溝通利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也利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因此可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合理應用護患溝通干預。
【關鍵詞】護患溝通;高血壓;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程較長,且伴隨系列并發(fā)癥,需要開展系列的針對性治療。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由于不良生活習慣引發(fā)的高血壓或者其他原因引發(fā)的高血壓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對患者身心都造成了消極影響,患者需要經歷漫長的治療過程,且病情反復、伴隨生理痛苦,這導致很多高血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如果不強化溝通和疏導,很容易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依從性,在疾病治療和護理中容易和醫(yī)護人員發(fā)生爭執(zhí),嚴重情況下還會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為了進一步探討針對高血壓患者的有效臨床護理干預模式,選取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不同護理干預模式的護理效果,現作出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入院接受治療的6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對參與本研究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有患者30例。對照組患者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46.2±9.0)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5±2.2)年;研究組患者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48.2±5.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6±1.5)年。本研究選擇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間數據可比?;颊咴诮邮茏o理模式研究之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服務,研究組患者以此為基礎融入護患溝通環(huán)節(jié),具體干預方法如下:①語言溝通:語言是呼喚建立聯(lián)系的主要方式,因此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康復的過程中,要做好語言溝通工作,在談話中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如既往病史、心理特征、文化學習、家庭組成、生活習慣等,并結合了解到的情況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1]。利用語言引導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滲透健康教育,語言上要通俗易懂,如疾病改變、影響因素、疾病發(fā)展、治療方法等,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更利于消除患者的未知恐懼,有了不良反應也可以及時告知護理人員,方便護理工作推進。針對存在心理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則主要以鼓勵、疏導為主,利用成功病例,為患者建立治療信心,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暗示性語言應用也十分重要,讓患者潛移默化中建立起疾病治療信心,提升患者的依從性[2]。②非語言溝通:語言溝通是最直接的護患溝通方式,除了語言溝通之外,我們還要掌握其它溝通方法,如肢體語言就屬于非語言溝通,我們在開展護理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傾聽、安撫觸碰或者微笑等肢體語言傳達信心,樹立親和形象,耐心聽取患者癥狀復述和心理情緒,具體的交流互動中,護理人員的身體應該和患者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注和被尊重。此外,護理人員要注意表情控制,時刻面帶微笑,給患者以積極的精神面貌,使患者樂于和護理人員親近,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在SAS、SDS 評分比較上不突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76.67%),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對患者身心都造成了消極影響,患者需要經歷漫長的治療過程,且病情反復、伴隨生理痛苦,導致很多高血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但是我們觀察臨床護理工作模式,護理人員很容易忽視患者的心理疏導,不注意和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導致出現護患關系緊張的現象,嚴重情況下還會發(fā)生護患糾紛?;诖?,我們提倡護理人員在了解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機制、疾病治療方法和流程等要素的基礎上,和患者建立和諧的溝通關系,利用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方式,解決患者在疾病治療和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獲得患者信賴,提升其疾病治療依從性,疏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減少醫(yī)療糾紛事件發(fā)生,提升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工作水平[3]。
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在SAS、SDS 評分比較上不突出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AS、SD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76.67%),且組間比較體現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總之,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需要合理融入護患溝通環(huán)節(jié),本研究結果顯示,護患溝通利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也利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因此可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合理應用護患溝通干預。
參考文獻
李凌,邱曉君.分析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意義[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2(01):130-131,133.
文桂芳.護患溝通在高血壓護理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2):275-276,278.
任麗娜,翟鑫,李俊風等.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對策及健康教育[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08):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