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云,宋桂芹,黃 勇,郝 敏,王文棟,馬立飛,董明綱
(河北北方學院醫(yī)學檢驗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是醫(yī)學院校的核心學科之一[1],生物化學內容繁多且更新較快,理論抽象晦澀,學生難以理解。傳統(tǒng)生物化學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實驗成績,期末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70%,學生為應付期末考試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很難將內容融會貫通,沒有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這種填鴨式學習而非持續(xù)學習的方法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長久掌握。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在1967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斯克瑞文(M.Scriven)教授率先提出[2],隨后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布魯姆(B.S.Bloom)教授將形成性評價引入教學,即通過分析教育活動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從而改進教育質量的一種評價方法[3]。正因為形成性評價能及時反饋學習過程中的信息,有利于師生間更好溝通,并及時調整教學和學生學習,改進薄弱環(huán)節(jié),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滿意度,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學習潛力,體現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4]。我們將形成性評價機制引入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變化,切實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多角度多方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及時評價教學效果。
信息化教學為現代教學的必然趨勢,超星學習通平臺是一款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移動學習平臺[5],河北北方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構建了基于學習通的生物化學理論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習通實現課程資料上傳、考勤簽到、課堂提問、分章測試、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前沿進展小綜述、問卷調查、直播角色互換等,將形成性評價考核體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評價過程不僅檢查學生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更為關注學生獲得相關知識、技能的情感態(tài)度、方式方法,更具激勵性、導向性、調控性,更多關注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狀況,并通過分析與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促進學生的學習。
為有效管理學生、嚴肅課堂紀律、維護課堂秩序,采用學習通等管理平臺,開學初將學生信息導入系統(tǒng),可以利用手勢、位置和二維碼等方式并在1 min內簽到,教師課后統(tǒng)計計分,全勤100分,缺課一次扣5分,為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活動、及時關注學生學情并調整教學進度奠定了基礎。
課堂提問不僅提問上次課的重點內容,還可以設計與當節(jié)課程有關的生活和臨床問題針對性提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思維,這樣的教學互動增進了師生的交流,也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可以利用學習通設置搶答環(huán)節(jié),也可隨機選人增加答題的趣味性。小班授課每人至少被提問3~4次,大班授課也能達到1~2次,有效督促學生學習。
每章選擇典型案例,提前在學習通發(fā)布案例描述、背景材料、要求解決的問題,例如,在講磷酸戊糖代謝途徑時,給學生提供一個新聞案例“吃了小碗蠶豆全身皮膚發(fā)黃”,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剖析原因并分組討論;在講糖代謝、脂代謝、核苷酸代謝、氨基酸代謝的時候引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脂蛋白血癥、痛風癥、自毀容貌癥、苯丙酮酸尿癥和白化病等相關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發(fā)病機制、臨床治療及預防措施,雖然授課內容是生物化學知識,但每次案例分析都和臨床相關,要回答這些問題,僅從教材上找不到完整答案,必須查閱其他資料,通過互教互助學習,將知識延伸、拓展。課上隨機抽組陳述或PPT展示小組課下討論結果,其他小組質疑并補充完善,教師從旁指導、引導,最后,教師對學生討論情況和解決問題方法進行評論,達到運用本學科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學習、分析解決相關臨床問題的目的。
在每章授課結束后,依據每章教學重點內容進行分章測試。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和填空題。試卷發(fā)放到學習通測試環(huán)節(jié),答題時間設置為5~10 min,課后教師分析測試結果,及時發(fā)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下次課上總結,并及時查漏補缺,對個別成績較差同學要積極溝通交流,分析原因,并幫助找出改進的方法。
為了解本專業(yè)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教師需在備課時查閱大量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前沿資料,并作為教材的輔助資料精選幾篇推送給學生,并在講課時對這些前沿進展適當做一介紹,要求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深入閱讀,加深對前沿動態(tài)的理解,并在閱讀一定數量文獻的基礎上圍繞生物化學某一前沿研究方向,歸納、總結、提煉提出個人觀點,撰寫一篇小綜述,字數在1 500左右,格式規(guī)范。并將綜述內容上傳學習通,讓同學互閱學習討論,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有利于培養(yǎng)其科研思維能力。
角色互換即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講授知識,由教師點評,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成為教學的中心。例如針對《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內容進行角色互換,教師提前布置,并明確重點難點和授課要求,全班同學分組,課下每組同學共同完成對真核生物RNA生物合成的“備課”,制作PPT,使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課上教師隨機抽取各組成員上臺講解,并隨機提問同組同學,以檢測大家的自學能力與學習態(tài)度,鼓勵同學們積極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授課者進行肯定、質疑。由于時間有限,大班同學未必都能進行課堂展示,大家可通過學習通的直播環(huán)節(jié)展示各自的風采,由教師和同學網上點評,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思維。
階段性測試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和鞏固及下一階段教學的順利進行。按照生物化學課程內容進行3次階段性測試,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問答,既考核基礎知識,又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卷發(fā)放到學習通測試環(huán)節(jié),答題時間設置為20 min,根據測試結果,判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分析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并及時反饋給學生。
課上打基礎,課后下功夫。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針對課程重點內容和需要學生自學的內容設計課后作業(yè),有的論述題從教材中找不到答案,學生需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不僅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還有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時間和精力有限,教師給出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由不同班級學生互評,寫出評語、分數并簽名,教師審查。通過互評作業(yè),學生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而且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形成性評價體系在生物化學教學中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如:怎樣有效實施形成性評價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如何提高形成性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如何對形成性評價進行標準化管理,充分利用形成性評價信息更好地對教學全過程進行監(jiān)控和評價,如何對大班進行形成性評價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