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對于“如何將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故事拍出趣味與深意”這個命題,許多日本電影交出了接近教科書般的答卷,《紅鳉魚》也是其中之一。
影片講述日本落語1演員立川談春年少時拜師學藝的經歷,情節(jié)取材自立川談春的回憶隨筆集。他的師父立川談志,立川派的掌門人,是落語史上極負盛名且特立獨行的宗師級人物,由早期也曾是落語演員的北野武飾演。
故事開始于1984年,落語藝術的熱潮正在席卷全國,高中生佐佐木信行在學校舉辦的曲藝欣賞會上邂逅了立川談志,喜愛落語的他不顧父母反對,退學離家,拜入談志門下,以“立川談春”的藝名開啟了學藝生涯。經過師父一番似是任性無理卻飽含苦心的教學,他體驗了生活百態(tài),與師兄弟三人一起通過二等演員的考試,并且最終于1997年,成長為立川派的壓軸演員。
劇情簡單到沒有出人意料的轉折與沖突,一個個真誠、微小的細節(jié)撐起了這部影片,通過其獨特的切入視角、人物關系中內在的情感張力、以及獨具匠心的意象表達,將傳統(tǒng)落語藝術融匯到輕快俏皮的現代敘事節(jié)奏中,呈現出一個笑中帶淚、意味深長的少年追夢之旅。
藝術的研習該當以何種姿態(tài)?
是像《爆裂鼓手》,踩在被魔鬼導師踐踏一地的人格尊嚴上,沐浴著同學互相競爭的惡意眼神拼命練習,罔顧家人與戀人的情感,最終成就嫻熟完美的獨奏;還是如《百鳥朝鳳》,在傳統(tǒng)技藝遭遇現代變革時顧影自憐,堅守著苦大仇深的使命感,發(fā)出一聲對舊倫理綱常留戀的哀嘆?
勵志與偏執(zhí)僅一線之隔,瘋魔可以成活,成的或許是真活,但瘋魔也是真瘋魔。瘋魔這條路,不適合所有人,甚至不適合大部分人。
因此,《紅鳉魚》給出了更具普適性與東方禪宗智慧的回答:所有的藝術都是人生的道理。對于更廣泛的大眾而言,藝術的意義不僅在于取得成就所帶來的名譽、利益,也在于企及成就的過程中,用一種積極、健康、樂觀的態(tài)度裨益生活;藝術的修行不僅是技藝的精進,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磨練心性,主動尋找其中的價值意義,形成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熔鑄到作品之中。
拜入立川談志這樣任性的宗師門下學習,必然會發(fā)生許多“萬萬沒想到”的事情,導致談春的標志性表情便是瞪大眼睛,一臉驚異和懵懂,伴以高頻率語氣詞“欸”。一次,他因為不希望把自己的感冒傳染給談志,拒絕了單獨指導的機會,沒想到竟然造成二人關系的“破裂”。沒過多久,仿佛整個落語界都知道了有一位學生膽敢拒絕師父的指導,談志借題發(fā)揮,懲罰他到筑地市場打工一年。
是談志的無理取鬧嗎?其實在此之前,落語的表演形式、腔調、節(jié)奏、如何自學新段子,都已經教得差不多了,也糾正了談春愛“吞句尾”的小毛病。談春的記憶力與學習能力都很好,他需要彌補的不是這些通過反復練習便可達到熟練的技巧,而是從未離開校園,真正接觸社會的人生閱歷。而落語恰恰是市民文化衍生出的藝術形式。
談春初到筑地,運送貨物時被人撞倒,受到老板娘責罵,他爭辯自己背后沒長眼睛。影片便借老板娘的臺詞點題:“那你就在背后安一雙眼睛。周圍在發(fā)生什么,自己必須要做什么,不會對這些情況作出判斷的人,在這里是干不下去的?!?/p>
與大師兄吃飯時得知新來的小師弟也被要求來筑地,卻因為勇敢地表達了不想去的意愿而拒絕成功。生氣的談春跑到師父家里,在門外偷聽師父對小師弟的教學。比自己晚入門的小師弟將一篇描寫妻子與小妾吃醋的段子表演得爐火純青,談春聽得心情復雜。師父知道他在門外,不動聲色地說出這樣一番話:“我來教你吃醋,也就是嫉妒為何物。自己不去努力,不付諸行動,揪著對方弱點不放,落得下作,這就是嫉妒。本來為了與對手相匹敵并超越對方而努力,日復一日,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但人總是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嫉妒比較輕松。但你記好了,現實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時,社會不公,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現實就是現實,要理解現狀并且分析?!?/p>
這場戲立川談志披著羽織端坐斗室,屋內是傳統(tǒng)的日式裝修,極簡沉靜,窗外透進來的柔光占據鏡頭大部分面積,在巧妙留白的構圖中,師父隔一扇門點撥徒弟,與其說是落語教學,倒不如說更像禪宗通過言語中的“機鋒”與“參話頭”使人“開悟”。
開悟有兩種,通過別人的經驗達到“解悟”,亦或通過親身體驗完成“證悟”。此后談春不再深陷于自己的憤懣不平,而是真正將注意力放到筑地這個鮮活的小社會中,尋找落語與生活的交集。他開始用落語的節(jié)奏韻律叫賣貨物,聽得顧客身心舒暢;干活途中為筑地的朋友講落語,手中扇子自信地一開一合,仿佛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被師父發(fā)配來干活的落魄弟子;他觀察筑地人們的一舉一動,模仿大家有趣的動作,然后雀躍著告訴朋友“原來如此!落語,和筑地,是相通的!”
再次回到立川派時,談春變得心胸更加開闊,也更加細膩。在他此后成長為壓軸演員的過程中,基于觀察生活的基礎,鍛煉出很好的原創(chuàng)能力。
這才是藝術研習該有的姿態(tài)。沒有庸俗成功學的洗腦,沒有魔化的使命感作祟,從矛盾中修行,將疑惑、隱忍、不平、憤怒、嫉妒修煉成一種更從容、恬淡、悅己的狀態(tài)。不會因為壓力的增減,變成逃避現實或不擇手段的消極者,也不會拘泥于教條、規(guī)矩,變成藝術的工具。這是東方禪宗思想浸潤下的電影價值觀輸出,不走極端,進退自如,平衡即自由。
這也是同類影片該有的境界,尊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資源,輸出符合時代潮流的價值觀念,滿足觀者的勵志情懷,完成文化認同與情感認同的雙重豐收。
對人物性格的挖掘與塑造直接關乎影片的成敗。
《紅鳉魚》的獨到之處在于,運用精煉的手筆勾勒每個人物的生存空間、人際關系、欲望與阻礙,促成觀眾對人物的理解,為師門所有角色都塑造出立得住腳的獨特個性。刪除這些內容并不妨礙立川談春主線的完整性,但這部電影觸發(fā)觀者內心感動的催化劑主要來源于此。
立川談春,作為影片主角、傳記素材的提供者,擁有一條完整且邏輯清晰的成長路線,是電影劇作的基本要求。他的學藝之旅是中規(guī)中矩的“英雄之旅”2。初出場時氣質普通、渺小,就像一個隔壁班不認識的同學。這是非常討喜的設定,有助于觀眾完成自身的投影,迅速建立認同感,這樣的主角最終取得成功,更容易讓觀眾為之喝彩。
平凡的主角“聆聽召喚”,遵從對落語的喜愛“投入召喚”,前去拜師立川談志。在此過程中“克服阻抗”——父母的不理解與金錢方面的控制,白天學藝、夜間送報紙謀生,從而“跨越門檻”完成入門。在辛苦學藝的過程中“尋找守護者”——有愛的師兄弟們相處融洽。但還需“面對并轉化惡魔”——因師兄中途放棄而生的退意,因師弟優(yōu)秀而生的嫉妒,因師父考驗而生的怨懟,因評論家刁難而生的委曲,都被一一消解,“發(fā)展出內在自我和新資源”,達到質的“蛻變”,成為立川派二等演員,最終“帶著禮物回家”,完成與父母的和解。
傳記電影《紅鳉魚》劇照
英雄之旅的要點是與“惡魔”的對抗,影片將“惡魔”一應俱全展現出來,但不加以渲染,多著墨于溫暖人心的細節(jié),用立川談春清澈單純的人物特質中和負面情緒,不破壞影片整體的輕松幽默調子。
立川談志,是英雄之旅中極具個性的“導師”角色。與談春見面第一場戲便直白交代“別干涉我的生活,這就是立川派”;每當徒弟過于謙卑時便恨鐵不成鋼地教訓“不要隨便向人低頭”;無論何時都能將一口氣安排給徒弟們的三十件事記得一清二楚,日常就要發(fā)布些無厘頭的任務比如“用氣槍趕走墻頭上神氣散步的野貓”。
霸道宗師與呆萌學生們之間產生的喜劇反應是無窮的,談志喜歡一本正經地捉弄學生,他的捉弄來自于他的喜歡。給談春講授演出規(guī)則時,目光灼灼地說“即使是墊場,你也是專業(yè)的,尊嚴不能丟掉”;不戳破談春父母雙亡的謊言,將他兼職送報的辛苦都看在眼中,適時勸他取得父母支持;將徒弟趕去筑地,還特意囑托老板娘每月替談春存下一筆錢;徒弟被評論家刁難,一邊“不負責任”地拒絕替徒弟道歉,一面言辭犀利地怒懟評論家“等他們出師了成名了,是你要靠他們吃飯”。
這是很有意思的細節(jié),拒絕替徒弟道歉,因為徒弟是徒弟,師父是師父,談志并不委屈自己的真性情,他也要過屬于自己的生活。但在弟子們身上所寄托的老父親一般的溫情和絕對可靠的助力也是真切存在的。在人心復雜的落語界,一個率性而為又堅守節(jié)操的宗師形象難能可貴。
“修行就是忍耐矛盾”,大師兄立川志之輔曾在酒桌上一語點醒談春。對于師門內其他角色的塑造,就是圍繞每個人的困境與救贖。
二師兄立川談談,加入立川派之前不小心背負上莫名其妙的債款,追債人陰魂不散地跟著他;三師兄立川關西被老同學輕視,嘲諷他“不適合搞笑”;小師弟立川志樂,為學習落語引發(fā)了全家人的憤怒,唯有奶奶默默幫助他,倘若不出人頭地,奶奶便會受到指責。每個人都有努力向上的理由,每個人都背負著亂七八糟的不如意,落語文化將不如意的他們集結起來,構成了一幅治愈系師門群像畫,并且在影片高潮段落,立川派二等演員發(fā)布會過后,將所有鋪墊利落收尾。
師兄弟們把第一次正式工資交給談談,為他解決債務,同時追債人也變成了粉絲;升為二等演員的關西拒絕了態(tài)度轉變,前來巴結的老同學;志樂收到了奶奶寄來的演出和服,終于沒有辜負她的信任;談春也兌現與父親的四年之約,彼此和解。至此,師門中的每個人,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自我救贖。
在立川派的理解中,他們所熱愛與信仰的落語藝術是什么?
談志的解釋是這樣的:在“忠臣藏四十七義士”3的故事里,前去討伐殺死主公淺野內匠頭的仇人的義士是四十七人,而實際上主公門下有三百人,其余二百五十多人都逃跑了。為什么呢,因為復仇這種事情,極難成功。
落語所講述的對象,不是去復仇的四十七義士,而是逃跑的那些人。是“在不該睡的時候依然會不小心睡著;即使知道不該喝酒,被勸酒還是會喝,即使知道暑假作業(yè)有計劃地去做會更輕松,卻總也做不到;雖然努力了卻依然無法出人頭地”的人。把焦點對準他們,就是落語藝術的初衷。
簡而言之,“普通人”是落語的主角,“生活”是落語永恒的主題。
影片將這兩個抽象度極高的詞匯物態(tài)化,凝練成兩種尋??梢?,很有意思的意象——“紅鳉魚”與“咖喱”。
師父叫談春買些漂亮的、起眼的金魚回家,談春卻用師父給的錢請中途輟業(yè)的紙箱師兄吃了頓烤肉,余下的錢買了一把極其便宜的紅鳉魚,哄騙師父是特殊品種的金魚??创┮磺械恼勚緫械么疗疲鹏~缸里養(yǎng)著。
這種魚有個特點,外形和金魚有些類似,但時間久了,怎么養(yǎng)都長不大,自然也就冒充不了金魚了。
在影片中,水缸里的紅鳉魚一開始有很多,隨著劇情的推進,慢慢只剩下四條,正是對立川派師門不算隱喻的隱喻。大師兄與師父用充滿機鋒的對白解釋片名:
“一定很快就會成為奪目的金魚的。”
“紅鳉魚永遠不會成為金魚?!?/p>
紅鳉魚不會成為金魚,即使談春辛苦通過了筑地的考驗,也沒有獲得技藝上與智商上的突飛猛進,專業(yè)水平仍在磨煉,該惹的麻煩一點都不少惹。
明明是墊場身份,卻在餐廳一時興起表演了二等演員才能表演的段子,被評論家不依不饒地追著討伐,直到師父替他承擔責任;晉升二等演員的考試如此重要,緊張得熬夜復習,結果第二天起床太晚。好不容易及時到達考試的酒店,又發(fā)現忘記帶寫好的五十個備選篇目,借了紙筆憑著回憶現場寫。好不容易寫完四十九個,結果死活想不起最后一個,只得隨便湊上一篇。萬萬沒想到師父抽的就是那一篇,談春在生無可戀的忘詞中磕磕絆絆地表演,又被評論家抓住了把柄。
一系列源自談春真實回憶的小細節(jié)令人忍俊不禁。紅鳉魚的人生好像就是這樣,萬事都難順遂,即便努力與命運對抗,也難以掀起太大的風浪。但同時,紅鳉魚也不是徹底失去夢想的咸魚,他們在師父“不論別人說什么,你們都是立川派的二等”的有力支撐下,承認天賦的不足,無所畏懼地體驗著人生,并講述所有紅鳉魚們笑中帶淚的故事。
“咖喱”則登場于影片的第一場對手戲。初來拜訪的談春驚恐地注視著談志將所有喜歡吃的材料扔進咖喱鍋,甚至將他的見面禮,一塊芝士蛋糕也一并扔到鍋里,創(chuàng)造出富有想象力的大雜燴,出乎意料的是,味道十分好吃。面對百思不得其解的談春,談志自信地解釋道:“咖喱就是這樣的東西?!?/p>
這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調料,它的誕生本就是因為調皮的孩子將廚房倉庫里的壇壇罐罐全部打開,一勺一勺地將不同調料混在一起玩,卻意外混成了味道不錯的新型調料。而咖喱對食材也少有挑剔,想要清空冰箱時,用咖喱來進行烹飪,是個基本不會出錯的選擇。
談春拜師前與家人發(fā)生爭吵,一氣之下說出“家里的咖喱已經不能滿足我了”。影片結尾時,母親提議大家去外面吃飯慶祝他順利升為二等演員,談春卻希望一家三口待在家中,好好吃上一頓咖喱。重復出現在首尾的意象完善了劇作結構,也增強了影片主旨的表現力——
正如同芝士蛋糕的本質是奶酪、雞蛋和糖,扔進鍋里,便融入菜肴一樣,生活中熙熙攘攘的人與事也交織在一起,矛盾著碰撞著,透過紛繁的亂象看清本質,一定能將它們變成屬于紅鳉魚的,精彩的藝術人生。
注釋:
1 落語:日本傳統(tǒng)曲藝,類似于中國的單口相聲,師承制度、師徒關系也與相聲界基本相似。
2 [美]斯蒂芬·吉利根,[美]羅伯特·迪爾茨著:《英雄之旅:自我發(fā)現的旅程》,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年1月版,第14頁。
3 發(fā)生在1702年的歷史事件,赤穗藩領主淺野內匠頭與幕府發(fā)生沖突而喪命,其門下47人集結起來為他復仇,復仇成功后集體切腹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