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芳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論。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生活即教育”包含三方面的涵義:一是我們所過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須的一切東西,便是我們的教育內容。二是生活與教育必須一致,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必須與生活相聯系,甚至必須與生活打成一片。因此,我們在中學語文課改中,認真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著力構建生活化語文課堂,運用生活化教育資源,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積累生活中的點滴知識,提高語文成績。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語文課堂生活化,在語文學習中體驗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語文學科的性質是:“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闭Z文教學應和學生心靈相通,語文課堂應和社會生活相融,使語文從“應試語文”、“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
1.教學要來自于生活,來自于自然社會
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他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另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
2.上課要結合生活事例,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所謂“教學”即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是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陶行知先生也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自己動腦,經過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用生動有趣的生活故事來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易于記住所學的知識;同時,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3.在生活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環(huán)境
陶先生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教學做合一”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在生活上,應多關愛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多幫助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在教學時,應當以飽滿的熱情、充分的信任和強烈的責任感面對學生,時時關注學生的反應,并根據不同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法。課余也可以搞一些師生參與的活動,比如,打乒乓球、踢毽子、猜謎語等等,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又可以積累知識。這樣既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樂學,想學,學生的成績也會隨之提高。
二、教學資源生活化,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外的學習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和教材內容實際,充分運用生活素材,大力開發(fā)教學資源,使生活化教學資源不斷融入語文課堂,開展生活化語文實踐活動。
1.在書報雜志中學語文
我們鼓勵學生閱讀除語文課本以外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各類書籍,除學校圖書室每天定時為學生借書外,還指導學生訂閱各類書報雜志,各種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中外經典名著。茶余飯后、入睡之前,捧起書報雜志,既是悠閑,又是閱讀,更能從中獲取知識。
2.在電視、廣播、網絡中學語文
電視廣播實際上是家庭語文課堂:在試聽中學普通話,在模仿中練習朗讀,在電視劇中記故事,練復述,收看收聽廣告時,思考該廣告的優(yōu)劣利弊,來一番評頭論足;網絡中包蘊著各種語文學習的信息,鼓勵學生合理搜集、使用網絡資源,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習信息,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
3.在與人交談中學語文
放學回家時,把一天的所見所聞有條理地說給父母聽,是學習語文;班級管理中遇到了難題,征求父母的意見,記下他們的要點,是學習語文;與同學發(fā)生糾紛時,向老師講清來龍去脈,是學習語文;針對某個話題與同學爭得面紅耳赤,是學習語文;在老人的絮絮講述中,搜集民間故事、風土人情、地方掌故,是學習語文……
4.利用家鄉(xiāng)人文資源,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我們處在山區(qū),這里風景優(yōu)美,民情淳樸,也有一些名勝古跡。因此,我們學校有組織學生去參觀、欣賞;也有引導學生去游玩,把看到的、聽到的記下來,好的文章張貼在宣傳欄,供同學們學習。這樣,一定程度上積累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理念,初步實現了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目標。我們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豐富的教育遺產,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替者。把語文教學融于生活當中,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