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燕(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1209)
混紡面料顧名思義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纖維原料構成的面料,常見的包括化學纖維、棉、麻、毛、絲等,將這些纖維原料混合紡織之后形成混紡面料。由混紡面料構成的織物優(yōu)勢突出,將多種類的纖維有機融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各個纖維原料的優(yōu)勢,也能彌補一些原料的不足之處,并且不斷的調(diào)整纖維比例,能使特定的性能更加突出,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
關于三組分混紡面料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不少,最為常見是就是化學分析法,按照標準GB/T 2910.2-2009《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第2部分:三組分纖維混合物》進行化學分析。如今人們對于混紡面料織物有了更為多樣化的要求,除了本身的質(zhì)量之外,還要求使用舒適、功能多樣、低成本等,尤其是近些年來各種動物毛和化學纖維相結合,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瘜W纖維和動物毛混紡面料充分融合了兩種纖維原料的優(yōu)勢,從外觀看,毛感直觀,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而且拉伸強度較好,不會輕易拉斷,能保證織物質(zhì)量,并且動物毛的成本并不高,所制得的混紡面料織物也會受到消費者的認可。針對這一情況,本次試驗選擇的三組分混紡面料為兩種,一種是羊毛、錦綸和棉,另一種為羊毛、錦綸和黏纖,每種樣品選擇兩種不同含量的三組分。具體為:
樣品a:20%羊毛,30%錦綸;50%棉;
樣品b:60%羊毛,20%錦綸;20%棉;
樣品c:25%羊毛,35%錦綸;40%黏纖;
樣品d:40%羊毛,30%錦綸;30%黏纖。
近些年的紡織品已經(jīng)從原本的單一纖維制品轉(zhuǎn)化成為混紡制品,其中的纖維成分并不單一,由多組分組成,這就改變了單一纖維面料的缺陷,相應的紡織品質(zhì)量明顯得到改善。準確確定不同面料的組分,才能更好的按照其特點進行后續(xù)操作,確定纖維組分的方法很多,也都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其中定量化學分析方法的應用極為普遍,優(yōu)勢突出,能有效確定混紡面料的纖維組成成分。其原理如下:對混紡面料進行鑒別之后,確定其纖維成分組成,并且根據(jù)不同纖維成分的特點,來選擇不同的化學試劑,溶解化學纖維,選擇化學試劑來去除其中的組分,稱取殘留物質(zhì)量,根據(jù)質(zhì)量的損失情況,就能計算出已經(jīng)溶解的纖維含量,進而最終確定不同的纖維成分在混紡面料中的占比。
分別用兩種方案對混紡面料進行溶解試驗,選擇兩種不同的方案,將溶解試驗結果和樣品三組分含量進行對比分析,確定兩種方案的定量化學分析效果。
方案A:將上述樣品a、樣品b、樣品c 和樣品d 用第一種化學試劑溶解第一個試樣纖維A,用第二種化學試劑溶解第二個試樣B,同時進行操作,稱量剩余纖維質(zhì)量,確定纖維溶解量,然后去去掉溶解纖維中A 和B 的含量,剩余纖維C 的質(zhì)量可以從之前測得的差值中得出。根據(jù)這一方案要求,將上述樣品選擇次氯酸鉀進行試樣,確定纖維A 羊毛的含量,然后用80%甲酸溶解,確定纖維B 棉綸的百分含量,剩余的差值即為黏纖的含量。
方案B:每塊樣品的一個試樣,經(jīng)過兩次溶解,逐個溶解纖維,也就是先用化學試劑溶解纖維A,確定纖維B和纖維C的質(zhì)量,然后用第二種化學試劑溶解纖維B,確定纖維C 的含量,然后樣品溶解質(zhì)量的變化或者是剩余纖維質(zhì)量,確定其中各個纖維組分的含量。按照這一方案的要求,四塊油品的溶解方法為現(xiàn)用次氯酸溶解試樣中的羊毛,確定錦綸和黏纖的含量,然后選擇80%甲酸溶解錦綸,確定剩余黏纖含量。根據(jù)溶解的質(zhì)量變化或者是最后剩余的纖維質(zhì)量,確定不同纖維組分的含量。
按照上述兩種方案對試樣的三組分混紡面料進行定量化學分析,確定試驗結果,由于事先已知三組分混紡面料試樣每一種纖維組分的含量,最后通過具體的結果對比就可以確定不同方案的結果準確度。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選擇方案B進行試驗的數(shù)據(jù)結果和已知的含量組成極為接近,誤差在1.0%范圍內(nèi),平均值和配比偏差也并不高。將樣品a和樣品c按照方案A試驗,得出的結果和其配比有所差異,平均值和配比以及超過1.0%。樣品b 和樣品c 按照方案A 進行試驗,試驗結果和其實際的配比差距較大,平均值和配比的偏差已經(jīng)超過2.0%。
從這一試驗結果可以看出,上述四塊混紡面料樣品按照方案B進行操作,將試樣按照順序進行溶解操作,所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其組成成分配比并沒有太大的出入,選擇這一方案數(shù)據(jù)準確。將樣品a和樣品c按照方案A進行操作,羊毛含量較低的前提下,試驗數(shù)據(jù)和其配比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出入,證明這一方案可行。不過,將樣品b和樣品d按照方案A進行操作,本身羊毛含量較高,得到的試驗數(shù)據(jù)和原本配比相比有較大的出入,不建議采用方案A。分析這一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可以從羊毛纖維的特點入手,羊毛纖維和酸性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其中的范德華力和氫鍵會由于自身的鍵能較低逐漸的被化解,但是羊毛纖維均勻的分布在混紡面料中,羊毛溶解之后,為其他的大分子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范圍,纖維發(fā)生膨脹。溫度升高時,鹽式鍵斷裂,羊毛纖維中的鹽式鍵在大分子長側(cè)鏈的氨基酸中,氨基酸具有雙電性,這種兩極分子同時含有氨基和羧基,類似于酸堿成鹽的反應過程,鹽式鍵斷裂之后,重新形成氨基酸,能吸附酸溶液中的氫離子。羊毛纖維溶解,分子間面積增加,再加上鹽式鍵的斷裂,與氨基酸吸附溶液中的酸發(fā)生反應,酸中的氫離子能破壞羊毛纖維中的蛋白質(zhì),進而損傷混紡面料,也有一些溶解于酸中的部分。因此,混紡面料中含有的羊毛纖維含量越高,相應的更加容易受到損傷,導致最后的實驗數(shù)據(jù)不準確。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混紡面料的組成多種多樣,其中羊毛纖維屬于常見的物質(zhì),準確分析其中各種纖維組成成分的含量,才能對混紡面料有著正確的認知,認識到其面料特點。針對上述兩種定量化學分析方案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如果混紡面料中的羊毛纖維的含量過高,那么選擇方案A的試驗結果很難保證準確,需要選擇方案B 進行化學分析,才能保證定量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上述兩種方案是混紡面料定量化學分析常見的分析方法,結合不同的混紡面料可以進行相應的選擇,符合混紡面料組成纖維的特點,更為準確的進行組分占比檢測。
綜上所述,選擇三組分混紡面料進行定量化學分析,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哪一組分的混紡面料選擇方案二測得的數(shù)據(jù)都與試驗數(shù)據(jù)相近,不會有太大的誤差,其中羊毛含量較低的混紡面料選擇方案一和方案二展開定量化學分析,結果沒有太大的差別,在實際化學分析時,也可以從成本、便捷性等多角度確定選擇方案一或方案二,但是如果混紡面料的羊毛含量較高,建議選擇方案二展開試驗,這樣得到的結果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