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雨平,李多多,指導老師:李志剛
(1.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518112;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100700;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100029)
痙攣性斜頸,又稱頸部肌張力障礙,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局限性肌張力障礙病。痙攣性斜頸主要表現為頭頸部運動、姿勢異常及肌肉疼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1-2]。西醫(yī)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局部注射肉毒素、頸脊神經聯合副神經阻滯、外科手術及物理治療等,中醫(yī)治療主要以針灸及中藥治療為主[2-3]。
李志剛教授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穴位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北京市第6批中醫(yī)藥專家下基層工程指導老師。李志剛教授從醫(yī)30余載,師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yī)針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5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縉教授,擅長運用針灸治療各類疑難雜癥,如痙攣性斜頸、面肌痙攣、抑郁癥等疾病。筆者有幸侍診李志剛教授,受益良多,現將其運用改良“五心療法”配合針刺“五臟俞”治療痙攣性斜頸驗案1則報道如下,以饗同道。
患者,女,30歲,2013年3月12日初診。主訴:頸部不自主向右轉動3個月余。現病史:患者2013年1月因工作壓力過大,身體極度疲憊,突然出現頸項不舒,頸部向右轉動不利,多發(fā)生于晨間和夜間,且呈進行性加重。于2013年2月出現頸項不自主向右轉動,持續(xù)性點頭、抽搐,且不能保持常位。經核磁共振檢查未發(fā)現明顯異常,西醫(yī)診斷為“痙攣性斜頸”,治療(具體不詳)后癥狀無明顯好轉,遂到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醫(yī)堂就診??滔掳Y:患者頭頸不由自主向右轉動,持續(xù)性點頭并抽搐,伴頸、肩疼痛癥狀,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時癥狀加重,休息、睡眠時癥狀減輕,四肢活動自如,納可,眠可,二便常,舌淡暗邊有瘀點,苔白膩,脈弦細。內科檢查正常,神經系統檢查:雙瞳(-),眼球運動靈活,視野無缺損,無眼顫;頸抵抗(-),肌肉無萎縮,左側胸鎖乳突肌、左側斜方肌、頸夾肌肌張力高,左側胸鎖乳突肌肥大,頸部左側可觸及結節(jié);四肢肌力Ⅴ級,無病理反射;感覺系統檢查正常。西醫(yī)診斷:痙攣性斜頸。中醫(yī)診斷:痙證。中醫(yī)辨證:肝腎虧虛,陰虛風動,血虛生風,神失所養(yǎng)。治以順氣理筋、調整臟腑、息風止痙。采用針灸治療。主穴:膻中、勞宮(雙)、涌泉(雙)、百會、筋縮、陽陵泉(雙)、運動區(qū)(中央前回在頭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區(qū))+感覺區(qū)(中央后回在頭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區(qū))、頸項排刺等;配穴:印堂、風池(雙)、列缺(雙)、肺俞(雙)、心俞(雙)、膈俞(雙)、肝俞(雙)、脾俞(雙)、腎俞(雙)、太溪(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雙)、太沖(雙)等。針刺手法:勞宮、涌泉直刺0.5 cm,采用提插瀉法,待患者有酸麻重脹等得氣感后留針;膻中平刺1.5 cm,采用捻轉瀉法,待患者有酸麻重脹等得氣感后留針;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沿皮刺入皮下,當針尖到達帽狀腱膜下層時指下阻力減小,將針與頭皮平行,快速推進到相應深度,留針深度因人而異;風池、足三里、太溪直刺1.5~3.0 cm,施以提插補法,待患者有酸麻重脹等得氣感后留針;運動區(qū)(中央前回在頭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區(qū))+感覺區(qū)(中央后回在頭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區(qū))針灸強刺激,持續(xù)不間斷捻針3 min,捻轉速度200次/min。諸穴得氣后留針20 min,并在雙側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頸項肌肉揚刺,快速刺入即出針。每日1次,局部閃罐,隔日1次,10 d為1個療程。囑患者避風保暖,忌辛辣刺激。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癥狀緩解,頭部點頭癥狀減輕,頸部向右牽拉力量下降,食欲提高。繼續(xù)治療3個療程后,患者痙攣及點頭癥狀完全消失,頭項活動自如,可以正常工作。隨訪5個月,未復發(fā)。
痙攣性斜頸屬中醫(yī)“痙證”范疇?!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费裕骸爸T暴強直,皆屬于風?!庇盅裕骸爸T風掉眩,皆屬于肝?!薄督饏T要略》言:“肝中風者,頭目?!备螢轱L木之臟,主升、主動、主筋,故凡有“振掉”、強急、抽搐、眩暈欲仆等癥狀,為肝風內動之象。痙攣性斜頸病機多為肝氣郁結,化熱生火。發(fā)為肝火,陽熱亢極而生風,多為實證;病情進一步發(fā)展,肝火過盛,耗傷陰血,陰血不足導致筋脈失養(yǎng)而生風,肝風內動則發(fā)為痙證,多為本虛標實。李志剛教授認為,多數痙攣性斜頸患者神志清醒,且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頸夾肌的痙攣、疼痛情況與生活壓力、緊張情緒成正比。本案多系情志失調,郁怒憂思太過,臟腑氣機失調,肝氣郁結不暢所致,病久則氣機郁滯,氣血瘀阻,筋脈失養(yǎng)[4]。治以順氣理筋、調整臟腑、息風止痙。傳統“五心穴”即勞宮(雙)、涌泉(雙)和水溝,為醒神開竅要穴,因位置分別為頭心、手心、腳心,故名五心穴。勞宮是心包經之滎穴,性清善降,可代心受邪,清心降火[5]?!睹銓W堂針灸集成》言:“滎主身熱,心邪也。”滎穴主治心之疾患,心屬火,身熱為心火亢盛的主要癥狀之一,熱傷神明則心煩失眠,故刺勞宮可清痰舒氣,開七情之郁結,清胸膈之熱,清心安神。涌泉是足少陰腎經之井穴,陰陽二氣之根皆從下而上,刺腎經井穴兼根穴涌泉,可固陰陽之根、滋陰清熱、交通心腎,使水升火降、上下相貫,若虛火上炎者,可壯水制火,實火獨亢者,亦能釜底抽薪[5]?!鹅`樞·經脈》言:“腎足少陰之脈……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彼疁峡砂采穸ㄖ?,醒神開竅。天地交泰,陰陽交合,氣血暢行,神府得養(yǎng),魂魄意志各行所司?!拔逍难ā睂偻ㄖ钦{神之穴,醒神開竅之要道。李志剛教授改良了傳統“五心穴”,將水溝改為膻中,改良后的“五心穴”針對性地減輕了痙攣性斜頸的癥狀。膻中系八會穴之“氣會”,又為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陰、手少陰經之交會穴?!鹅`樞·邪客》言:“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逼渚哂醒a上焦、寬胸膈、降氣通絡之功。勞宮和涌泉合用,起到醒神開竅、交通陰陽、溝通心腎的作用。膻中有加強調暢氣機、舒暢心智、放松心情的作用。陽陵泉和督脈合用可理筋舒筋,緩急止痛;百會升提陽氣,調神理氣,“諸病之治,調神為本”,針刺百會可加強膻中功效。運動區(qū)(中央前回在頭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區(qū))+感覺區(qū)(中央后回在頭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區(qū))針刺強刺激,可通過大腦中樞系統調理頸部肌肉感覺及運動功能,加強治療效果。頸部排刺旨在疏解局部痙攣,放松肌肉,活血化瘀。
痙攣性斜頸多與情志疾病有關,痙攣性斜頸患者常伴隨焦慮、抑郁等癥狀,故治療上除采用針刺“五心穴”外,常配合“五臟俞”以調整臟腑?!拔迮K俞”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是指五臟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其“本于太陽而應于督脈”,穴位對應臨近胸腹部的五臟位置[6]。《針灸大成》中治療“五臟結熱,吐血不已”的針灸配方為五臟俞加膈俞。金針大師王樂亭將其用于治療五臟虛弱、氣血兩虧及久治不愈的病證[7]?,F代研究表明,五臟俞和膈俞針刺法可治療失眠、抑郁、圍絕經期綜合征等疾病,且收效顯著[7-9]。中醫(yī)認為,五臟藏五志,因此可用五臟俞調理五志。五臟俞配合印堂,可加強安神定智作用;配合風池,可祛風;“頭項尋列缺”,配合列缺,可調治整體;配合膈俞、太溪、太沖、三陰交、足三里,可整體調理臟腑功能,滋補肝腎,活血化瘀,順氣舒筋。通過針刺手法從根本病因上治療斜頸;輔以局部閃罐,引氣血來聚,可加強針灸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