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晶 鄒颯楓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為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造成的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是急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的統(tǒng)稱,神經(jīng)功能缺損為其主要伴隨損害,給患者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1]。臨床常采用頭顱CT排除腦出血后結合影像學檢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進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給予活血化瘀藥物、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對癥性治療。數(shù)據(jù)顯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卒中類腦病中的發(fā)生率占60% ~70%,發(fā)病人群集中于58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發(fā)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均高[2]。臨床已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是引發(fā)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且慢性炎癥反應參與動脈粥樣硬化過程,炎性細胞大量聚集導致斑塊破裂,加大了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寡“逅幊蔀榉乐稳毖阅X卒中的關鍵[3],阿司匹林是臨床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氯吡格雷為新型抗血小板藥物,穩(wěn)定粥樣斑塊,減少缺血事件發(fā)生且兼具抗炎效果[4,5]。為進一步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治療方法,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在患者基礎治療上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口服取得了一定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70例,按隨機投擲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 例,年齡58 ~76 歲,平均年齡(66.54 ±1.38)歲,梗死區(qū)域:基底節(jié)19 例,腦葉11例,腦干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血壓19 例;研究組35例,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齡58 ~78 歲,平均年齡(66.64 ±1.42)歲,梗死區(qū)域:基底節(jié)20例,腦葉11例,腦干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壓19 例。兩組基礎資料無較大差異(P >0.05),可對比。
1.1.1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由顱腦CT及MRI影像學檢查確診,且符合《中國老年腦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2019》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1.1.2 排除標準:合并意識障礙及深度昏迷患者;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患者;近期手術治療史患者;合并活動性腦出血中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降糖、降壓、降血脂及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治療,吸氧并開展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同時給予0.4g 血塞通(生產(chǎn)廠家:昆明興中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3021499)+250ml 0.9%氯化鈉溶液靜滴。參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chǎn)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0236)口服,100mg/天,1次/天。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氯吡格雷[生產(chǎn)廠家: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80029]口服治療,75mg/天,1 次/天,重復用藥[6]。對兩組患者均實施14天周期性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定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損傷情況,包含對意識與定向力、凝視、視野、面癱、上下肢運動、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等方面的評定,最高分值42分,分值同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成正相關。
1.3.2 參照巴塞爾指數(shù)(Barthel)相關標準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含對穿衣、進食、大小便、洗澡等共10個方面的功能性評定,總分值100 分,分值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關。
1.3.3 依照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及神經(jīng)功能評分減少情況判定治療效果,治療后患者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NIHSS 評分減少90%以上,判定為顯效;治療后各癥狀明顯改善,且NIHSS評分減少40%以上不足90%,判定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時判定為無效。同時記錄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處理,以(x ±s) 表示變量數(shù)據(jù),行t檢驗;以百分率表示無序分類數(shù)據(jù),經(jīng)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NIHSS評分、Barthel評分情況 治療前,參照組35例患者NIHSS評分(19.68 ±1.42)分,Barthel 評分(57.14 ±5.46)分;研究組35 例患者NIHSS 評分(19.73 ±1.39)分,Barthel評分(57.22 ± 5.48)分,兩組對比無較大差異(t =0.149、0.061,P =0.441、0.476)。治療后參照組NIHSS 評分(10.22 ± 0.58)分,Barthel 評分(72.33 ± 4.86)分;研究組NIHSS評分(8.72 ±0.41)分,Barthel 評分(83.47 ±2.69)分,兩組對比差異明顯(t =12.490、11.865,P =0.000、0.000)。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參照組35 例患者治療后顯效12例,有效1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7.14%(27/35);研究組35例患者,治療后顯效19 例,有效16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2.49%(33/35),兩組對比差異明顯(χ2=6.143,P =0.041)。
2.3 兩組治療前后Hs-CRP、IL-6、PS等血清炎性標記物水平對比 治療前,參照組患者Hs-CRP(6.33 ±1.25)mg/L,IL-6(14.06 ±1.58)ng/L,PS(11.27 ±1.64)ng/ml;研究組患者Hs-CRP(6.39 ± 1.27)mg/L,IL-6(13.98 ± 1.54)ng/L,PS(11.35 ± 1.41)ng/ml,對比無較大差異(t =0.199、0.215、0.219,P =0.421、0.415、0.414);治療后參照組患者Hs-CRP(3.24 ±0.19)mg/L,IL-6(9.68 ±1.32)ng/L,PS 評分(10.09±1.48)ng/ml;研究組患者Hs-CRP(2.78 ±0.31)mg/L,IL-6(8.74 ±1.27)ng/L,PS(8.62 ±1.13)ng/ml,對比無較大差異(t =7.485、3.036、4.670,P =0.000、0.002、0.000)。
2.4 兩組用藥安全性對比 參照組32例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腹瀉2例、皮疹2例、出血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29%(5/35);研究組32例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腹痛1 例,腹瀉1 例,消化不良例、出血1例、皮疹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14%(6/35),對比無較大差異(χ2=0.108,P =0.74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因腦血管內(nèi)壁上栓子脫落后引發(fā)動脈栓塞所致,另有報道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頸內(nèi)動脈、椎動脈狹窄亦是引發(fā)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共同構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血管性危險因素。有報道在對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中,同時指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同患者性別、年齡、種族及不良生活方式均有一定相關性[7]。患者常見癥狀表現(xiàn)為單測面部或肢體無力、口眼歪斜、眩暈、昏厥等,臨床依照癥狀表現(xiàn)及神經(jīng)功能障礙持續(xù)時間和嚴重程度將其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完全性卒中三種類型。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聚集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具有潛在優(yōu)勢[8]。
阿司匹林腸溶片是臨床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一線藥物,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 生成而減少血小板聚集,主要成分阿司匹林屬酸性非甾體藥物,口服用藥后可經(jīng)由胃腸道完全吸收,但因阿司匹林腸溶片具有抗酸性,酸性胃液環(huán)境下溶解度低,吸收延遲約為3 ~6小時。氯吡格雷為臨床新型抗血小板藥物,可拮抗血小板表面ADP受體而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多項臨床研究顯示氯吡格雷耐受性高于阿司匹林,且口服用藥后胃腸道不良反應少,用藥安全性高。另有報道稱氯吡格雷在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時,可減少細胞炎性因子釋放及動脈平滑肌細胞的遷移,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特異性高。本次對研究組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后,研究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雖高于參照組,但數(shù)據(jù)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是氯吡格雷用藥安全性的客觀證據(jù)。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同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具有關聯(lián)性,動脈粥樣硬化后可導致血小板及炎性因子黏稠性聚集[9]。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70%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是引發(fā)急性缺血性腦卒的關鍵性因素和獨立危險性因素,故對于該病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而血壓血糖波動、血脂異常及炎癥因子水平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其中炎癥因子是粥樣硬化發(fā)生的始動因素,血管內(nèi)皮炎癥反應激發(fā)后可進一步誘導血小板及單核細胞黏附,提升了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慢性炎癥反應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非特異性反應指標,巨噬細胞、內(nèi)皮細胞、單核細胞均參與卒中后炎癥反應,炎性標記物及促炎因子表達水平異常升高。Hs-CRP為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炎癥反應激活后數(shù)小時內(nèi)可持續(xù)升高并于48小時內(nèi)達到峰值,病變消退或組織結構功能恢復后可回降至正常范圍,且定量測定敏感性高。IL-6是具有功能廣泛性的多效細胞因子,可調(diào)節(jié)免疫應答及抗感染免疫反應,炎癥反應發(fā)生后IL-6 表達失調(diào)??扇苄訮選擇素又名選擇凝集素、選擇蛋白,可介導血小板、白細胞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黏附,可作為血小板活化標志。故本次將HsvCRP、IL-6、PS等血清炎性標記物水平作為重要觀察指標。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各血清炎性標記物水平低于參照組,提示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抗炎優(yōu)勢更明顯。本次研究中亦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受時間限制所選取病例資料樣本量小,特別是在藥物不良反應方面研究組發(fā)生率略高于參照組,未排除樣本數(shù)量增加后不良反應差異性的統(tǒng)計學意義,例如CYP2C19*2等位基因攜帶患者對氯吡格雷抵抗等[10],后續(xù)將繼續(xù)延長研究時間并納入更多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例資料,以進一步驗證氯吡格雷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