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媛,徐 嶸,楊全軍,郭 澄,張劍萍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藥劑科,上海200233)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提及,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經(jīng)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jīng)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1]。近期《柳葉刀》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腫瘤患者具有更高的感染和感染后嚴重事件風險,且腫瘤患者病情惡化更迅速[2]。因此,在疫情特殊時期,腫瘤患者更應該做好個人防護,減少外出,降低感染風險。腫瘤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有些患者需長期口服藥物治療,藥物在發(fā)揮療效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不良反應。2020年2月6日中國藥學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yī)院藥學工作指導與防控策略專家共識(第一版)》要求,加強患者教育,指導其正確使用藥物,避免過度的預防用藥;疫情期間,可通過非接觸方式積極開展患者教育和用藥咨詢[3]。2020年2月9日上海市藥學會發(fā)起“上海藥學服務抗疫專題藥師咨詢”,由上海25家醫(yī)院藥師團隊開展在線咨詢工作,可使患者獲得居家藥學服務。在此,闡述抗腫瘤藥物治療的常見不良反應及其防治措施,為疫情期間腫瘤患者的居家藥學服務提供參考。
大多數(shù)抗腫瘤藥物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防治原則為,進行風險評估,做到預防為主,注重全程與個體化管理,合理選用止吐藥物,同時注重生活方式管理與再評估。疫情期間,對于居家口服藥物的腫瘤患者,如使用中-高致吐風險的方案,可持續(xù)每日給予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如昂丹司瓊、托烷司瓊等);對于低-輕微致吐風險的方案,不做常規(guī)預防,僅在必要時(如出現(xiàn)癥狀后)給予5-HT3受體拮抗劑或甲氧氯普胺。若預防失敗,可加用神經(jīng)激肽-1受體拮抗劑或多巴胺受體拮抗劑,或調(diào)整5-HT3受體拮抗劑種類、給藥劑量或給藥頻率等[4]。
除了與藥物因素相關(guān)外,個體間不良反應也有差異,患者的年齡、性別、情緒等都會影響預防處理的效果。雖有不可控因素,但患者也可在心理情緒、飲食運動等方面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如患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況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合胃口的食物,控制食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冰冷或過熱食物;適當運動,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另外還可通過音樂療法、肌肉放松等行為訓練進行放松。
最常見引起腹瀉的口服藥有卡培他濱,接受多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治療的患者約有一半會出現(xiàn)腹瀉[5]。有證據(jù)表明,與高特異的第1代或第3代相比,多靶點的第2代TKIs(如阿法替尼、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可導致更高的腹瀉發(fā)生率[6]。對于是否需要止瀉預防用藥,目前尚無標準。建議首先從飲食上調(diào)整,避免可能加重腹瀉的食物,如牛奶、酒精、咖啡、高纖維和高脂肪食物。對于輕至中度腹瀉,可接受保守治療,可先使用口服補液、益生菌和止瀉藥物(如蒙脫石散、洛哌丁胺)。洛哌丁胺起始劑量4 mg,后每4 h或每次排稀便后給予2 mg,直至排便停止達12 h為止[7]。有指南也推薦,洛哌丁胺作為腹瀉的一線治療用藥,起始劑量4 mg,隨后每2~4 h或腹瀉后給予2 mg,飯前30 min服用可提高療效[8]。如若24 h內(nèi)6~8片洛哌丁胺治療腹瀉無效并出現(xiàn)腹絞痛和發(fā)熱,則應重新評估?,F(xiàn)已有多個平臺及醫(yī)院開通線上問診,建議患者可先線上咨詢或者先預約門診,做好防護后到醫(yī)院就診。
抗腫瘤藥物及輔助用藥如止吐、鎮(zhèn)痛藥物均可引起便秘。防治原則是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包括合理的膳食結(jié)構(gòu),建立正確的排便習慣,調(diào)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合理規(guī)范化使用通便藥物[9]。鼓勵患者適當運動,多食用富含纖維食物,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減輕焦慮、緊張情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長期應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可預防性使用大便軟化劑和刺激性瀉藥[10]。
目前通便治療藥物有容積性藥物(包括歐車前、聚卡波非鈣、甲基纖維素等),滲透性藥物(包括聚乙二醇、乳果糖、硫酸鎂等),以及刺激性藥物(包括比沙可啶、蓖麻油、番瀉葉等)。其中,聚乙二醇口服后不被腸道吸收、代謝,含鈉量低,不引起腸道凈離子的吸收或丟失,不良反應少;乳果糖口服也幾乎不被吸收,在結(jié)腸中可被分解為乳酸和乙酸,促進生理性細菌的生長,宜早餐時一次性服用;比沙可啶短期按需服用安全有效,應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11]。
骨髓抑制是化療最常見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反應。不同類型的化療藥物對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現(xiàn)和持續(xù)時間及骨髓恢復的時間均不同。不同于惡心嘔吐能自我感知,骨髓抑制的不良反應判斷需借助實驗室檢查。另外,從一些專家共識中可以看到,易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的抗腫瘤藥物基本為針劑,需要在院內(nèi)使用,中性粒細胞減少預防性使用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也是針劑,需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再進行用藥,并非一成不變[12-13]。臨床也常給予地榆升白片、鯊肝醇片等口服制劑治療粒細胞減少癥。
血小板減少癥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在醫(yī)院給予促血小板生成因子、白細胞介素和輸注血小板,口服制劑利可君片、復方皂礬丸也常用于臨床。
對于腫瘤化療相關(guān)貧血,紅細胞的半衰期為120 d,化療藥物對其影響小,通常下降不明顯,一旦降低,則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14]。其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輸血、促紅細胞生成和補充鐵劑等,患者能居家治療的僅有口服鐵劑??诜F劑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刺激癥狀和過敏,胃腸道刺激癥狀與劑量相關(guān),餐后服用可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維生素C可增強口服鐵劑吸收,磷酸鹽可影響鐵劑吸收[15]。
抗腫瘤藥物引起的皮膚不良反應包括皮疹、皮膚干燥、瘙癢、毛發(fā)改變、甲溝炎等。多數(shù)皮膚不良反應在臨床早期發(fā)現(xiàn)及對癥處理后會隨著用藥時間延長逐漸好轉(zhuǎn),但手足皮膚不良反應與痤瘡樣皮疹可能會進行性加重[15]。
靶向藥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口服制劑可能發(fā)生手足綜合征,且發(fā)生率較高。可通過給藥前的預防性措施降低發(fā)生率,如穿戴寬松的鞋襪和手套,避免手足摩擦,保持皮膚濕潤。出現(xiàn)癥狀后,可根據(jù)嚴重程度使用激素外用制劑,口服或外用抗感染藥物。
痤瘡樣皮疹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最突出的不良反應,常出現(xiàn)在面部和/或胸背部,一般在開始治療后的第1周左右出現(xiàn),可自然消退,可反復再現(xiàn),也可隨著藥物治療的終止而消失。EGFR抑制劑(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颂婺帷W西替尼等)的相關(guān)皮膚不良反應管理及治療措施包括:加強患者教育,注重日常皮膚的潔凈與濕潤,防曬,以及避免刺激性洗漱用品;合理治療,根據(jù)皮疹嚴重程度用藥,使用皮膚保濕劑、局部抗炎藥(1%氫化可的松)、局部抗菌藥物(紅霉素軟膏、克林霉素凝膠),以及口服半合成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米諾環(huán)素);劑量調(diào)整或停藥,如治療失敗可在醫(yī)師指導下調(diào)整用藥[16]。
多數(shù)抗腫瘤藥物在肝內(nèi)代謝,口服制劑如甲氨蝶呤、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損傷。臨床表現(xiàn)輕者可能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僅有實驗室檢查指標升高,部分患者可能有乏力、食欲減退、厭油、肝區(qū)疼痛等不適。目前對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仍屬排除性診斷,臨床也無公認的有效的預測和預防方法?!端幬镄愿螕p傷診治指南》不推薦預防性用藥來減少肝損傷的發(fā)生[17]?!赌[瘤藥物相關(guān)性肝損傷防治專家共識》建議,對于合并基礎(chǔ)肝病、既往抗腫瘤治療后曾出現(xiàn)肝損傷、使用抗腫瘤藥物肝毒性明顯或用藥劑量較大的患者,除監(jiān)測相關(guān)指標外,可酌情合用抗炎、解毒、護肝藥[18]。另有專家共識建議,藥物性肝損傷應遵循“預防為先”原則,需重視患者主訴、監(jiān)測肝功能,必要時預防性使用保肝藥,患者若在第1個化療療程出現(xiàn)肝損傷,第2個療程則需預防保肝[19]。因此,對于是否需要預防使用保肝藥,應由醫(yī)師綜合評價后判斷,患者不宜居家自行服用保肝藥,以免加重肝損傷。
具有心臟毒性的常見化療藥物包括蒽環(huán)類、氟尿嘧啶類、曲妥珠單抗等注射劑,拉帕替尼、舒尼替尼等口服制劑也可引發(fā)心臟毒性。目前防治措施包括治療前全面的心臟功能評估,應用右丙亞胺預防蒽環(huán)類藥物導致的心臟毒性[20],另外推薦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聯(lián)合β受體阻滯劑和(或)他汀類藥物作為蒽環(huán)類與曲妥珠單抗的心臟保護劑,但試驗結(jié)果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驗證,應由醫(yī)師結(jié)合患者情況適當給藥。其他藥物所致心臟毒性的防治策略證據(jù)不足,通常需對癥處理,應控制好高血壓等心血管高危因素[21]。對于易引起血壓升高的藥物,患者可居家每日監(jiān)測血壓,同時注意少油少鹽飲食。
抗腫瘤藥物引起的肺臟和腎臟毒性不易判斷,常需要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或檢測,如肺功能評價需進行血液學、影像學(如胸片、CT)檢測,腎功能評價需進行血液、尿液檢測。因此,患者不宜盲目使用藥物來防治肺臟和腎臟毒性。
由于腫瘤本身及藥物治療,會導致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處于低下狀態(tài),使機體抵御各種病原體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另外腫瘤患者也常存在營養(yǎng)不良,使腫瘤患者更易被病毒感染。因此,疫情期間,腫瘤患者應加強個人防護,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藥師應發(fā)揮專長,做好腫瘤患者的居家藥學服務,防治居家用藥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保障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