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晴,王 艷,厲春林,聶惠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湖北430000)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已廣泛影響國內外多個國家[1-2]。所有醫(y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都面臨很大的風險。一方面是高密閉環(huán)境下的高強度工作,在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盡量治療和護理更多的病人;另一方面醫(yī)務人員存在被感染的危險,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都可能發(fā)生異常。在醫(yī)療活動過程中都可能密切接觸到確診或疑似感染的病人,因壓力較大而出現(xiàn)身體與心理的不良反應。因此,根據(jù)當前防控實際,一線醫(yī)護人員階段性歸隊休整進行醫(yī)學隔離及觀察非常必要,而在醫(yī)學觀察期出現(xiàn)意外并入院處置目前鮮有報道,現(xiàn)對本科室收治的1 例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線歸隊醫(yī)學觀察期第7 天突發(fā)腦出血病人的術后護理進行報道,為護理同仁提供參考。
病人,男,36 歲,1 月31 日因“不明原因意識障礙3 h 余”收入我科,無高血壓史、無糖尿病史、無抽煙、飲酒史。入院頭顱CT 示:右側丘腦出血,雙側側腦室、第四腦室積血。急診負壓手術室全身麻醉下行腦室鉆孔引流術+氣管切開術。2 月1 日胸部CT 示:右肺上葉及雙肺下葉少許斑點、斑片影,考慮感染性病變可能。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20.02×109/L,中性粒細胞16.33×109/L,淋巴細胞1.03×109/L。2 月8 日因引流管堵管行雙側腦室外鉆孔引流術+顱內壓探頭導管術,2 月18 日頭顱CT 示血腫較前吸收,拔除雙側腦室外引流管行腰椎穿刺引流術,2 月22 日拔除腰椎穿刺引流管,轉入康復科繼續(xù)治療。
病人入院前支援某院重癥一線2 周,有密切接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史,同事轉述入院前曾有低熱(具體體溫不詳)、腹瀉癥狀,1 月31 日發(fā)病經發(fā)熱門診搶救,有間接暴露史,術畢查體溫38.1 ℃。入院胸部CT 右肺上葉及雙肺下葉少許斑點、斑片影。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經全院會診,按疑似病例對該病人進行三級防護。
3.1 特護團隊建設 科內醫(yī)療組組建特護團隊:神經外科主任1 名,負責診療及全院會診事宜;主治醫(yī)師2名,24 h 留守病房輪班負責病人病情的上報及處置事宜;病區(qū)護士長1 名,擔任特護組長,主要負責病房管理及協(xié)調工作;護理人員7 名,三班制,每班8 h,白班/中班/夜班輪班負責病人基礎護理、治療、病情觀察及病情匯報。
3.2 病房感染控制管理
3.2.1 醫(yī)護人員個人防護培訓
3.2.1.1 穿脫防護服培訓 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高度強調隔離防護意識。病區(qū)內設立清潔區(qū)、緩沖區(qū)、污染區(qū),并有明顯標識[3]。特護團隊著裝按三級防護標準,護目鏡、N95 口罩、防護服、隔離衣、手套、鞋套等防護耗材有序集中放置,相對應區(qū)域張貼穿脫防護服流程,教學督導對特護團隊進行三級防護的隨班培訓,保證人人過關,強化防護意識。
3.2.1.2 咽拭子標本采集及送檢要求 病人術后咽拭子標本均抽取痰液標本。有研究表明,痰標本的病毒含量高于咽拭子標本[4]。操作護士按三級防護要求,需佩戴全屏防護面罩,將試管內配的長頭棉簽頭部,放置氣管切開處可達最深部,正反轉動360° 5 次取出,在長頭棉簽中間壓痕處折斷放置于試管。標本雙層密閉塑料袋貼“疑似”標識送檢。
3.2.2 病房環(huán)境及物品消毒管理 SARS 病毒(SARS-CoV)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 min、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5]。
3.2.2.1 病房物品消毒 配制2 000 mg/L 的“84”溶液對門把手、各類儀器(心電監(jiān)護、顱內壓監(jiān)護儀、輸液泵等)、地面、床單元進行擦拭消毒。
3.2.2.2 空氣消毒 對病房環(huán)境進行紫外線燈消毒,每日2 次,每次30 min,每日開窗通風換氣,中央空調關閉,病房配置一臺空氣凈化器24 h 運行。
3.2.2.3 醫(yī)用垃圾及更換病員服的處理 醫(yī)用垃圾雙層垃圾袋密閉轉運銷毀。更換的病員服及床單元用品按本院醫(yī)院感染管控要求,用橘色垃圾袋密閉送洗消毒。
3.2.2.4 呼吸機終末處理 根據(jù)相關研究建議[6]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首選密閉式吸引裝置。①呼吸機外表面徹底消毒:選用75%醫(yī)用乙醇擦拭消毒。②外部回路:使用一次性呼吸機回路(含一次性過濾器),使用完畢后按照感染性醫(yī)療廢物進行雙層黃色垃圾袋封閉銷毀處置。③確認氧源和空氣源的潔凈:常規(guī)更換呼吸機主機和空氣壓縮機的空氣過濾網。④呼吸盒的消毒:呼吸盒雙層黃色垃圾袋密閉并貼注“疑似”的標識送我院消毒中心消毒。
3.2.3 病人外出檢查防護 因疫情需要,CT 室為住院部的病人設立單獨檢查區(qū)域,為避免病人外出檢查時的直接暴露,在病人外出檢查時給病人被罩上層覆蓋隔離床罩、佩戴一次性眼罩、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人工氣道口處氣溶膠的侵入,氣管切開口處予以簡易呼吸器攜儲氧袋輔助呼吸,攜帶便攜式血氧指脈氧夾,隨時關注病人血氧飽和度情況。返回病房后病人用過的一次性用品丟棄于雙層密閉黃色垃圾袋,簡易呼吸器密閉封存送消毒中心消毒。更換床單元用品并全身擦浴。
3.3 并發(fā)癥的護理
3.3.1 暴露性角膜炎的預防 病人術后恢復期處于昏迷狀態(tài),眼保護機制受損,無法自主控制眼睛的閉合與睜開,瞬目反射消失,有發(fā)生暴露性角膜炎的風險。有研究表明,保持眼睛的閉合和濕潤,能夠有效預防暴露性角膜炎的發(fā)生[87。日間給予氯霉素眼藥水(08:00、12:00、16:00),晚間(20:00)使用紅霉素軟膏。眼藥水/眼藥膏滴注/輕輕擠入下眼瞼結膜囊內,并用食指輕輕按壓,保證更多的眼藥水/眼藥膏進入眼周。眼藥水/眼藥膏使用完畢予以凡士林紗布覆蓋雙眼,以避免燈光、空氣中的浮塵、吸痰操作時痰液的濺入對眼睛的刺激。
3.3.2 預防誤吸及營養(yǎng)失調的風險管理 病人術畢口、鼻、氣管切開口處溢出胃液顏色分泌物,結合頭顱及胸部CT 結果分析可能因顱內壓增高發(fā)生誤吸,2月1 日遵醫(yī)囑予以胃管置入,行胃腸減壓,引流液為褐色混濁液80 mL,2 月3 日病人口鼻、氣道未見明顯胃液狀分泌物,胃腸減壓未見明顯引流液。調節(jié)腦室外引流高度,抬高床頭30°,每日3 次口腔護理(09:00、15:00、21:00),口腔護理液為過氧化氫聯(lián)合氯己定漱口液??茖W計算病人能量需求,考慮病人胃腸耐受情況,予以早期滋養(yǎng)喂養(yǎng)[8],標準定制喂養(yǎng)方案:初始喂養(yǎng)從10 mL/kg(42~84 kJ/h)啟動(240 mL/d),最初的喂養(yǎng)逐步增加達到84 kJ/h 左右的熱量時,開始根據(jù)耐受狀況逐步加量到目標足量25~30 mL/kg,每隔6 h檢查喂養(yǎng)1 次。病人體重62 kg,按照每日目標能量需求105~125 kJ/(kg·d)計算病人每日目標能量為6 479~7 775 kJ/d。第1 天予以短肽工業(yè)制劑百普力500 mL 以20 mL/h 泵入,6 h 后監(jiān)測胃潴留量約95 mL,請腸內營養(yǎng)小組會診予以甲氧氯普胺10 mg 肌內注射。有研究表明,促胃動力藥( 如甲氧氯普胺等) 能提高胃排空能力和增強腸內營養(yǎng)耐受性[9]。第1 天~第3 天輸注240 mL 停止,監(jiān)測2 d,6 h 回抽胃液1 次,每次約50 mL 胃潴留,第4 天予以鼻腸管置管,每班觀察病人腹脹、腹瀉情況,每日監(jiān)測血清蛋白情況。逐步增量,病人在第8 天基本達到目標能量(6 270 kJ/d)。
截至2 月18 日病人意識由昏迷轉為模糊,格拉斯哥(GCS)評分由院前3 分轉為9 分,各項指標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未發(fā)生暴露性角膜炎。每日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血清蛋白波動在35.5~40.8 g/L,未見腹瀉及腹脹。累計做胸部CT6 次,無明顯進展,考慮感染性肺炎可能。咽拭子檢測6 次(每次間隔均為2 d),均為陰性,解除醫(yī)學隔離,2 月22 日轉入康復科康復治療。特護團隊共計11 人,胸部CT 均正常,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疫情期間許多醫(yī)護人員自己孤身一人度過整個疫情,其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有條件者建議酒店集體單間隔離,采用一對一搭對互監(jiān)互助、每日科內線上打卡等措施提高醫(yī)護人員醫(yī)學觀察期間單人隔離人身安全指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