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俊紅
語文是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的基礎,小學生首先要學會識字,才能讀懂每個學科的內容。為學生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就需要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為學生營造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用全新的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最便捷、高效的獲取知識內容的途徑,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本文圍繞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了深入分析[1]。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很多疑難重點。一些生澀難懂的詞匯或句子,讓學生在學習中時常碰壁。信息技術的便利在于學生遇到疑難重點時,可以隨時搜索及時獲取知識盲點,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會變得非常順暢。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希望孩子以開朗、樂觀、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它不像傳統教學那么乏味,全新的學習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學習中,自然會去主動探索知識。
信息技術的應用讓人們溝通起來更加方便快捷,通過手機上的通訊軟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及時與教師溝通,教師也會更快地反饋給學生知識內容。這些本該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可能在課外時間內就能解決,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隨之提升了。
小學教師在傳統語文教學中,一般都是通過自身的講解,將知識點傳達給學生。但是語文教學中關于故事情節(jié)方面的內容又很多,單靠兒童的想象力往往不足以還原,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
以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草原》為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故事。教師可以多媒體為信息載體,將有關草原的內容以幻燈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再結合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出現的情節(jié)。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這篇課文的朗誦錄音,培養(yǎng)孩子的朗讀能力。
互聯網便捷了人們的學習生活,教育工作者應該利用這一便利條件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小學生通過互聯網和教師交流起來非常方便,課下有什么問題,師生之間都能溝通解決。教師通過互聯網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通過學生的反饋,教師能更好地完善教學內容。
例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布置有關朗讀課文的預習作業(yè),學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朗讀過程發(fā)送給教師,這樣教師就能及時掌握學生的作業(yè)上完成情況,避免一些學生渾水摸魚。
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教師的綜合素質息息相關,很多教師還沒有將信息技術完全融合到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依舊倡導“教師為中心”的概念,這是完全錯誤的,當下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更應當倡導學生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孩子學習。當孩子適時這樣的學習方式之后,他們自然會主動學習,并且更愿意接受新知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
例如,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觀看紀錄片結合課文內容學習,然后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會更加順暢,而且通過這種學習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我們在傳統語文教學中經常告訴學生要多讀課外書,那么在當下信息獲取非常便利的今天,我們應該告訴學生不僅要讀課外書,也要學會利用身邊和信息技術相關的設備獲取課外知識。通過課外知識的積累,學生能找到自己更感興趣的內容,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也能讓學生在其他方面發(fā)揮出特長。
例如,學習《清平樂·村居》這篇宋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外拓展作業(yè),將這首宋詞改編成一個精美的短文故事,或者通過網絡獲取相關的音樂內容,將它編成一首簡短的歌謠。這種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教師的職責便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更高效的學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