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葵
(安徽省桐城市天城中學,安徽 桐城 231400)
多年高中語文教學生涯中,學生普遍存在怕寫作文現(xiàn)象,因此培養(yǎng)學生作文寫作能力,也就成為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日常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對作文教學之難也深有體會。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我也想對作文教學做一些膚淺的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寫作興趣是學生作文的動力。作文教學時,我們要注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利用切實有效的手段,努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
首先,可以通過日常作文訓練的評分來激發(fā)興趣。學生,哪怕已經(jīng)是高中生了,他們對分數(shù)的看重仍然是非常強烈的。慘不忍睹的分數(shù)對學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此我們教師批閱作文時,要有意識在發(fā)現(xiàn)學生諸多作文缺憾中仍存在著的一些閃光點,標出來,寫上點評,并據(jù)此適當提高本篇作文的評分。一次、二次……次數(shù)多了,不僅讓學生明白自己優(yōu)點所在,更讓學生體會教師的關心與重視,進而不斷堅定自己作文寫作的信心。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的表揚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上面提到的點評,還有學生作文文末的總結性評語、作文評講課上的點名表揚、PPT展示作文閃光點的探討、優(yōu)秀作文當堂朗讀等,都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作文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可以放映一些有針對性的影像資料,回顧歷史,映照現(xiàn)實,加深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往往會有感而發(fā),自然成文。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想想“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這樣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從實踐中作文,創(chuàng)作內(nèi)容可以來自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在生動豐富的寫作環(huán)境中,心靈真正步入作文中來!
長治美女作家路陽華談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是辛苦而疲累的,就像女人生孩子?!?/p>
寫文章比女人生孩子還難?笑過之后,卻明白一個樸素的道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沒有點點滴滴的寫作素材的累積,卻要在那點有限的時間里寫出高分作文,也確實是“強人所難”了。
寫作素材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是表現(xiàn)和深化主旨的土壤。沒有素材,作文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筛咧猩?,尤其是高三學生,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的忙碌,“兩耳不聞窗外事”,深陷題山卷海,似乎難以擠出時間來積累素材?!盁o米下鍋”困擾著許多學生。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通過閱讀、摘抄來豐富材料庫。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一、高二階段,教師要著力開展閱讀活動,制訂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鼓勵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分門別類進行摘抄,建立為寫作服務的素材庫,并不斷豐富和完善。
就大多數(shù)高中生而言,“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高考書”卻已是客觀現(xiàn)實。明代顧憲成在東林書院撰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古代學者尚且能身處書院,心系家國。今天的讀書人何嘗不應以此為鑒。身困象牙閣,不懂人情世故,不理家國之事,是難以培養(yǎng)出一個真正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因此具有一定思想的高中生,也應在緊張學習生活之余留心周邊關注社會。生活中就存在著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一場風波、一次活動、一遭經(jīng)歷乃至一次談話、一次沖突、一個困擾,甚至一個眼神、一片令人心神搖曳的花葉,都可以走進我們的心靈,錄進我們的素材庫。日積月累,持之以恒,我們的寫作素材不僅豐富多彩而且真實、生動、感人。留意生活,關注人生,平凡中有大美,感動時見真情,處處留心,隨手采擷,作文素材還會少嗎?
高中生學習壓力大,課外閱讀時間畢竟有限,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將課內(nèi)閱讀文本轉化為寫作素材,充實自己的寫作素材庫。
高中語文教材所選輯的課文,無不是極富思想性、藝術性的佳作。如《必修二》第二單元《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蘭亭集序》《赤壁》《游褒禪山記》幾篇古詩文,有游子“所思在遠道”的憂傷,有曹操的“時不我待,思賢若渴”的感嘆,有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欣喜,有蘇軾被貶黃州,身處逆境對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思辨,有王羲之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之時對生命的思索,有王安石于一場不成功的游歷中思考出的“志”“力”“物”與成功關系的“求思之深”,這些都可以作為材料寫入作文。高考滿分作文,以課內(nèi)文本為材料入文者,比比皆是,陶淵明、李杜、三蘇、李清照、辛棄疾、魯迅、霍金、史鐵生……成就了許多美文佳作。如以魯迅為材料的福建高考滿分作文《壯哉!猛士》等。
大量學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教材中經(jīng)典素材,會不會使閱卷老師產(chǎn)生審美疲勞呢?曾經(jīng)有人說過:“歷年高考,總攪得屈原、司馬遷、李白等先賢古哲九泉之下不得安息”,其實問題不在于素材,而在于使用素材的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樣油鹽,各人制作。就好比豆子這種材料,可以煮著吃,可以炒著吃,有人將它榨出豆油使用,有人將它磨了制成豆腐、千張,還有人將它浸泡發(fā)酵制成豆醬……因此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靈活使用課內(nèi)文本素材。
課內(nèi)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教材,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積累自己感興趣的素材,也可以在擬定教學目標時預先設置積累的方向和內(nèi)容,合理地從課文中采集素材,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教材,靈活運用,推陳出新。例如教學《必修四》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收集素材,如:寬容、愛國、語言的力量、智慧、溝通、雙贏、寬恕自己和善待他人、責任、榮與辱、進與退、個人與國家、認錯之勇等,這樣,一則材料,多種用途,就能避免所謂的“審美疲勞”。
《新課標》“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方面內(nèi)容:(1)語言建構與運用。(2)思維發(fā)展與品質。(3)文化傳承與理解。(4)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四個方面都與語文作文教學息息相關。高中語文教學,除了課堂閱讀鑒賞時對這四個方面給學生著力培養(yǎng)以外,還可以有選擇地引入新聞熱點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形成自己的個性評價,積累為自己的寫作素材。這些熱點素材引入作文,會使作文富有時代氣息,又能彰顯學生對民族國家社會的關注,既新穎又富有思想,會受到閱卷老師的好評。
但許多新聞熱點素材事件繁雜,牽扯眾多,或過于新聞化,并不適合直接引入作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這些新聞熱點素材時,要引導學生篩選信息,適當取舍。
例如2019年屠呦呦獲得“共和國勛章”這一新聞熱點,就可以引入課堂,回顧屠呦呦一生奮斗的情景,從不同角度提煉出主題,如:“堅持”“奮斗”“十年磨一劍”“一生的事業(yè)”等。還可以聯(lián)想到在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時發(fā)生的“屠呦呦PK黃曉明”事件,提煉出“人生的價值”“浮華與堅守”“文化與金錢”等主題。
又如2020年的這場波及全國的“冠狀病毒”,許多人失去了生命,許多家庭失去親人,許多勇士奔赴疫區(qū)夜以繼日地“抗疫”。國家啟動“一級響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進行一場不見硝煙的“抗疫”戰(zhàn)爭。這個熱點素材事件繁多,牽涉到方方面面。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提煉主題,如:“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應急體制”“民族凝聚力”“奉獻”等主題,在這些主題下采集相關的素材。
這樣細致閱讀,多角度提煉主題下采集素材,就能讓一個熱點素材為多個主題服務,事半而功倍,我們還愁“無米下鍋”嗎?
寫作興趣有了,素材庫建立了,有米下鍋了,就能寫出文質兼美的作文了嗎?顯然還不夠。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作品的寫作技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一篇優(yōu)秀文章,在構思、立意、表達、潤飾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鑒之處。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地關注這些技巧,在習作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技巧。
例如在教學《六國論》一課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學習蘇洵論述的方法。文章一開始就立論:“六國破滅,弊在賂秦”,接著分兩段分別闡述賂者“日削月割”“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不賂者“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兩個分論點全面完美地支撐“弊在賂秦”這一論斷。還可以學習蘇洵反面假設“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賢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不賂秦“有如此之勢”,從反面證明了自己的觀點。這樣設置分論點全面闡述,再反面假設強力支撐,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絲合縫,極具說服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模仿借鑒。
還有歷年來許多高考滿分作文,各具技巧,各盡其妙。教師可以有選擇地推出一些,與學生一起在課堂上閱讀品鑒,理解、模仿、掌握這些作者的寫作技巧,借來他山之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集得彩絲萬千縷,妙手織就滿天霞!”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長期積累建立充實的寫作材料庫、學習借鑒好的寫作技巧,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不斷提高,不僅考場能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將來的人生中也會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