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小時候,聽過一則極其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它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它,就是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故事,也是中國民間文學(xué)藝術(shù)中的一朵奇葩。常有人把《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稱作"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長大后,關(guān)于這個傳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兩個人,看過很多史料,發(fā)現(xiàn)有眾多權(quán)威專家學(xué)者對此進(jìn)行考證,歷史上確實真實存在,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并有眾多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可供佐證。比如,梁祝傳說記載的最早文獻(xiàn),始見于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
但是,梁祝傳說到底發(fā)源于何處,歷史上卻一直存有較大的爭議,說法有這么幾種:汝南縣馬鄉(xiāng)鎮(zhèn)、山東省濟(jì)寧市馬坡鄉(xiāng)、江蘇宜興、浙江寧波等。其中,汝南縣馬鄉(xiāng)鎮(zhèn)二人的墓地遺址位于古京漢官道兩旁,至今尚存遺跡。故里遺址現(xiàn)有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等。全國其他地方也有梁祝墓地遺跡存留。
今日且不去考證梁祝究竟墓在何處,魂歸何鄉(xiāng),我要給大家講述的則是傳說中汝南版的梁祝故事。
女扮男裝去求學(xué)
據(jù)說,“梁?!惫适掳l(fā)源于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xiāng)鎮(zhèn),故事主人公梁山伯,字信章,西晉汝南郡梁崗人氏,性格溫良忠厚。祝英臺,又名九妹,西晉汝南郡祝家莊(今朱董莊)人氏。
祝英臺的父親祝員外乃當(dāng)?shù)匾幻?,與王羲之、謝靈運等社會名流素有來往。這些賢士名人經(jīng)常聚在祝家莊談詩論賦、對酒當(dāng)歌。祝英臺從小聰慧過人,再加上詩詞歌賦的耳濡目染,所以自幼便喜學(xué)詩文。
她羨慕班昭、蔡文姬的滿腹才學(xué),只恨自己家無良師,一心想往外地拜師求學(xué),她的此番想法卻遭到祝員外的斷然拒絕。祝英臺求學(xué)心切,遂提出可以女扮男裝去求學(xué),祝父見之扮像真切,也就答應(yīng)了她的請求,讓她遠(yuǎn)去紅羅山書院求學(xué)。
曹橋相會遇知音
祝英臺一路打聽著去紅羅山書院的路,一邊欣賞著路上的風(fēng)景。此時,風(fēng)和日麗、春光明媚,路上美景連連,像極了祝英臺一顆歡喜跳躍的心。
途中遇一年邁的大娘,祝英臺前去詢問,大娘往西一指,對她說走到曹橋,然后一直往南,就是紅羅山。(這里的曹橋,不是草橋,外地有說是草橋,系曹橋之訛傳,曹橋是一個曹姓村莊在村南建的小橋,以下皆用曹橋)。
祝英臺順著大娘所指的方向前行,行至曹橋,看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一如她按捺不住的快樂和興奮。
在曹橋,她與同來求學(xué)的梁山伯相遇。二人在曹橋相會,一番交談后,只覺相見恨晚,遂提出義結(jié)金蘭,永修相遇之好。他們以橋為神,撮土為爐,插草為香,結(jié)為異姓兄弟,同往紅羅山拜師求學(xué)。
同窗三載生愛意
紅羅山書院,綠樹環(huán)抱,四面臨水,環(huán)境幽雅,正是讀書的好地方。
梁祝二人在書院同窗三載,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他們情同手足,或吟詩作賦,或嬉笑打鬧,天真無邪。兩顆純真的心應(yīng)著無憂的日子,快樂著,飛舞著。天藍(lán),草綠,兩張笑臉在溫暖的陽光下,在書香彌漫的紅羅山,盡情地燦爛,盡情地明媚。此時,天地間皆是鳥語花香。
紅羅山腳下有個鴛鴦池,池中鴛鴦戲水,池邊碧草青青。鴛鴦池畔有眼小井,今叫梁祝井。紅羅山書院的學(xué)子們當(dāng)年在這里投石逗鴛鴦,并輪流從井中擔(dān)水,走幾十層的臺階,把水送到書院。英臺投石子或擔(dān)水的姿態(tài),因其吃力狀極像女孩,多次惹來浮浪少年的嘲笑,梁山伯總能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為英臺出面解圍。當(dāng)時的英臺,能不萌動少女情懷嗎?就這樣,在日日相處的過程中,祝英臺心中對梁山伯愛意漸生,后漸濃。
十八里相送不忍別
然,家中一紙書信傳來,祝英臺受父之命,不得不含淚拜別梁山伯歸家返鄉(xiāng),從紅羅山書院回至祝英臺家,正好18里路,梁山伯一路相送不忍別,因此史上才有了"十八相送"的繾綣情節(jié)。十八里相送,依依又不舍。雖然路上一溝一洼,路旁林木參天,地里莊稼翠綠,然入目之處,皆是離別的傷感,難分難舍的依戀在祝英臺心中揮之不去。
這十八里相送之路,對祝英臺來說,滿是情深和牽掛。對梁山伯來說,猶嫌太短太短。十八里長亭兼短亭,一亭必一停,一停一生情,亭停情便生??v祝英臺拿鴛鴦戲水,借蝴蝶比翼,百般示意梁山伯,向山伯委婉地表達(dá)自己的愛慕之情。但憨厚質(zhì)樸的山伯竟從未想過英臺乃是一女兒之身。在梁山伯心中,彼時的他們只是兄弟手足情,難分難舍誼。未曾想及兒女情濃,愛更長。
英臺無奈之下,只好謊稱家中有一小妹,和她相似的容貌,相似的才情,以為小妹做媒,約山伯日后樓臺相會,梁兄亦可以趁此機(jī)會上門提親。山伯一聽,欣然答應(yīng)一定會前往祝家求親訪友。
樓臺相會是別期
日復(fù)一日,梁山伯終于擇一良辰,來到了英臺府邸,想到能見到英臺,亦能向小妹求親,他滿心歡喜著。
來到樓臺,他大為震驚!原來,英臺乃是小妹,小妹即是英臺。平日的翩翩俊公子乃一紅粉俏佳人,而這個紅粉佳人又恰恰是他情投意合的知音人!
他的喜悅才剛剛浮上心頭,還未能在心靈深處扎根,就聽到了另一則晴天霹靂:祝已被強(qiáng)許給馬家。這一消息,不啻一驚天炸雷!把他的思念和情思炸的粉碎!一對深愛的人兒剛剛相見,卻要面對著生離死別的悲痛。
看著祝英臺的如花美顏,聽著她的悲泣哀鳴,梁山伯心中淚雨滂沱,他跌跌撞撞地離開了祝家。
可憐山伯從樓臺歸來,悲痛欲絕,神思恍惚,求婚遇挫的他,在極其失望傷心地返回途中又遭遇暴雨澆淋,身心俱傷,歸家后便一病不起,百藥醫(yī)治無效。臨終前一再囑咐家人,將其葬在馬鄉(xiāng)北官道旁,以便能看到祝英臺出嫁時的情形,希望最后再睹一次英臺芳顏。
同心修得雙蝶舞
英臺得知山伯死訊,自是痛不欲生。她向馬家提出兩個條件,一是出嫁時外穿紅內(nèi)穿白;二是到山伯墓停轎祭奠。
英臺花轎來到山伯墓前,旋風(fēng)擋道,不能前行。英臺下轎哭祭,想著山伯含恨死去,如今已是陰陽兩隔,祝英臺痛徹肝腸。彼時彼刻,她只有一個想法:既然,生不能同衾,死就要同穴!她旋即脫去大紅的嫁衣,露出內(nèi)里的白色孝服,跪在山伯墳前悲聲大放,直哭得天昏地暗,風(fēng)雨大作??v使無情似石頭,此時此刻亦會流出哀傷的淚水。
許是人間有悲,蒼天顯靈,在祝英臺哀慟感應(yīng)下,風(fēng)雨雷電瞬間大作,墳?zāi)雇蝗槐?,英臺翩然躍入墳中,頃刻間墳?zāi)箯?fù)又合攏。風(fēng)停,雨霽,彩虹高懸。兩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從墳?zāi)怪恤嫒欢?,它們抖動著美麗的翅膀,在目瞪口呆的眾人眼前,在純凈而透明的藍(lán)天之下,輕盈地飛舞、飛舞,快樂、自在。
后人相傳,這兩只彩蝶,便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身,因此史上才有了一段蕩氣回腸、凄美動人的愛情傳奇,并一路流傳至今。
千古絕唱傳古今
自西晉始,這個傳說就在民間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是家喻戶曉,流傳深遠(yuǎn),它被譽(yù)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梁祝二人從結(jié)緣到結(jié)拜,再到相知、相愛、相送、相許、相誤、相會、相逼,直至最后的相殉、化蝶,真?zhèn)€是:
義結(jié)金蘭曹橋亭,兩情相悅卻未成。
樓臺相會再無期,蝴蝶翩飛舞英情。
后來,人們便根據(jù)這個傳說改編了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贰撉賲f(xié)奏曲《梁?!罚械男扇缙缭V,哀怨纏綿,溫婉凄美得讓人沉醉。這些美麗而燦爛的梁祝文化,沿著歲月的長河流淌至今,依然感動著現(xiàn)在千千萬萬的有情人。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