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晶晶
2020年初,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讓整個中國按下了暫停鍵,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馳援湖北。在這期間,身為一名高三教師兼班主任,我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班媽、主播、快遞員、心理咨詢師……
縱然千辛萬苦,襄陽接你回家
2020年除夕剛過,我陸續(xù)接到學生從北京和杭州打來的電話:“老師,我們什么時候能回家,我想媽媽!”電話里,我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盡量以平和的口吻安撫他們:“很快的,老師很快就會把你們接回來?!?/p>
放下電話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無法平靜。2019年7月,我校149名藝考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分別到北京和杭州畫室集訓,為藝考做準備。突如其來的疫情,阻隔了孩子們回家的路。而此時,孩子們離家已有100多天。
當看到家長群里孩子們用畫筆在畫室的墻上寫下“我要回家,我想我媽”的話語時,當看到孩子們因為寢室網(wǎng)絡信號不好,蜷縮在寒冷的走廊里上網(wǎng)課的情景時,當看到男孩們拿起剪刀相互剪頭發(fā)的圖片時,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這些孩子都是父母心尖上的寶貝啊!我暗下決心,作為班主任,我一定要想辦法接他們回家!
我一邊與孩子們視頻連線,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克服困難,一邊及時向學校匯報情況,校長當即向襄陽市教育局請示。149名學生回家的事牽動著各方的心,襄陽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隨即召集市教育局和學校相關負責人,專門研究藝考學生返襄問題,確保學生返襄安全。經(jīng)北京、杭州、襄陽三地疫情防控指揮部門多次協(xié)調、對接,2月15日、3月12日、3月22日,滯留在外的學生分三批被接回襄陽。
最難忘的是3月12日從北京返襄的45名學生。凌晨3點,我和同事頂著凜冽的寒風在出站口提前等候。凌晨5點,孩子們走出車廂,看到老師熟悉的身影,他們激動得大哭起來。
但是,回家之路并不平坦,在出站體溫檢測時,王同學三次體溫檢測均在37.4度。那一刻,空氣似乎凝固了,所有人都緊張起來?!坝欣蠋熢?,沒事的?!蔽乙贿叞参亢⒆觽?,一邊按照預案緊急聯(lián)系120。7點20分,王同學被送到醫(yī)院檢測,其余學生被帶回學校臨時隔離留觀。后來醫(yī)院通知:王同學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與其密切接觸的師生都可居家隔離、社區(qū)跟蹤。有驚無險!消息傳來,壓抑了很久的學生們歡呼雀躍,熱淚盈眶。接下來,我和同事租了三輛的士、兩輛大巴將學生“點對點”送回家。把最后一名學生送到家時,已經(jīng)是晚上22點40分……
孩子們回家了,我心里那塊沉甸甸的石頭終于落地了?;丶遥嵌嗝雌椒捕鴾嘏淖盅?。但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這段經(jīng)歷一定會讓這些輾轉千里歸家的孩子對人生、對國家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停課不停學,我們在一起
“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在這個加長版的寒假里,為了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我和全國千千萬萬的老師一樣變身“十八線女主播”。
從三尺講臺到14寸電腦屏幕,這一轉變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5:50晨光微露,床頭的鬧鈴準時叫我起床。
6:10在家長微信群通知學生晨讀,再把備好的課件仔細檢查一遍。
8:00準時上網(wǎng)課。
11:30結束課程,看班級微信群、QQ群,與家長進行各種溝通。
14:00-17:00網(wǎng)上巡課。
18:00-20:00召開班主任會、備課組長會。
20:30在線給學生答疑。
21:30網(wǎng)課結束,聯(lián)系班級授課教師,通過QQ視頻召開教師會,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協(xié)商跟進措施。
22:00一邊備課,一邊等學生提交作業(yè)。
22:30-0:00批改作業(yè)。
這就是我的“抗疫十二時辰”,從2月26日到5月6日復課的101天里,“朝六晚十二”的連軸轉模式每天都在上演著。
居家學習最大的難題就是構建網(wǎng)上教學體系,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許多老教師對線上教學摸不著頭腦,我就利用各種通信手段逐個指導,耐心講解,微信、QQ、釘釘?shù)膶υ捒蚩偸墙惶骈W爍著。
“薛老師,我們家孩子總是一邊上網(wǎng)課,一邊蹺著二郎腿吃東西,完全不在學習狀態(tài)?!薄把蠋?,我不在家時,孩子總偷著打游戲。眼看距離高考不到100天了,打不得罵不得,您說怎么辦……”聽著家長反饋的學生居家學習情況,我寢食難安。于是,我在網(wǎng)上與學生約定:每天從早到晚我陪你們一起上網(wǎng)課,要求你們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起初,學生們半信半疑。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我仍然每天從早到晚都泡在騰訊課堂,這一堅持就是101天。
這101天里沒有時間陪兒子,孩子玩耍的客廳和我上網(wǎng)課的臥室之間的那扇門似乎永遠都是關著的,仿佛是兩個世界。每每孩子哭著要媽媽的時候,我只能告訴兒子:“媽媽要去打敗一個戴著皇冠的大壞蛋,等打敗它了,就可以陪你出去玩了……”轉身關門后,淚如雨下。我這個媽媽,竟然成了兒子最熟悉的陌生人。每每想到這個,我心里就感到無比愧疚。
隔離不隔愛,變身“快遞員”
“電子教材使用不方便”“無法出門購買教材和打印資料”“孩子長時間看電子屏幕影響視力”……聽到家長和孩子的呼聲后,以最快速度把教材和備考資料寄送到每個孩子手中成為當務之急。
教材運送到校后,一場耗時4天的寄送工作正式啟動。辦公室變成了“倉庫”,我成了“揀貨員”,為了盡快將教材送到學生手中,我一刻不停歇,平日里手持粉筆的我,搬書、拆分、歸類、驗冊、消毒,事事親力親為。家庭地址詳細的學生,我便通過快遞公司郵寄教材,并及時跟蹤物流情況,確保派送到家。對幾個地址不詳?shù)膶W生,我在學校開好介紹信,騎上電動車,變成“快遞員”去問路送書。3月18日晚上22點,46套教材全部送到學生手中。想到學生拿到新書的欣喜,每一本書都帶著老師手心的溫度,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疫情期間,除了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對個別特殊孩子的關照也不能大意。我班的王麗(化名)同學是個孤兒,由年邁的爺爺一手帶大,衣食不愁,但親子間的互動對她來說是一種奢望。為了彌補她心中的缺憾,我每天給她發(fā)早安、午安、晚安問候語,推送很多勵志故事,空閑了還會跟她視頻聊天,講講女孩子的小秘密。復課的前一天晚上,王麗給我發(fā)了一條長長的短信:“薛老師,很想叫您一聲媽媽,但是總覺得您還很年輕,叫姐姐也許更合適。是您讓我感受到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爺爺還有人在乎我,關心我,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的期望?!?/p>
5月6日復課那天,班上46個孩子全部到校。一名學生提起了王麗的想法,他興奮地說道:“薛老師對我們的關心和關愛,不就像我們的媽媽嗎?她就是我們的‘班媽!”孩子們聽了,一起親切地喊我“班媽”,激動的淚水濕潤了我的眼眶。
這就是我,一名普通的“90后”教師的抗疫故事。作為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我想說,我們沒有防護服和請戰(zhàn)書,但我們用一顆顆熾熱的心、一雙雙熬紅的眼睛守護著祖國的未來。我們有幸遇見這個偉大的時代,青春的我們將肩負起責任和使命,勇立時代潮頭,擔當時代重任!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