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燕華
宜興對中國乃至世界陶瓷藝術的發(fā)展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精美的陶瓷藝術品,展現(xiàn)了中國手工藝人的工藝智慧,令人欽佩的執(zhí)業(yè)精神與不朽的“匠心”。在眾多的陶瓷藝術品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紫砂壺,可以說紫砂壺“出道即是巔峰”,隨后保持著穩(wěn)步前進的狀態(tài),在誕生的五百余年后紫砂壺仍是人們心中最好的茶壺,這足以說明其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
愛茶人不僅在茶葉、茶壺的選擇上頗為重視,就連這泡茶之水也大有講究。古代文人常在泉邊以泉水泡茶,與好友暢談或獨自品味人生,別有一般雅致滋味。此件“三足玉泉壺”借鑒了中國古代香爐鼎的造型,“玉泉”則是營造作品意境美的重要部分,手工藝人在壺中運用陶刻技法進行裝飾,構成了此件作品的幽雅境界。
香爐鼎,古代青銅器中的重要禮器,如今在寺廟中仍十分常見,通常由三足托起方形或圓形的鼎身,以穩(wěn)重莊嚴為主要藝術氣質,應用于紫砂壺造型中能夠與溫潤之美產生中和,在穩(wěn)重莊嚴外帶有柔和寬厚,可以看作是中國兩大藝術造型發(fā)展的突破。此壺身型頗為圓潤小巧,首先便展示了紫砂壺藝術的玲瓏精致。壺身為圓形,肩部短促平整,壺腹處最為突出,在壺中形成一種張力,有利于凸顯線條與面之間的結構特點,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欣賞,人們都能看見一個造型完整的橢圓,保證了作品造型的一體感。壺身底部鑲嵌有三只壺腳,也就是“三足”,其造型簡練,關鍵在于三足鑲嵌的位置與角度。三只壺腳絕不是隨意鑲嵌的,它們要在壺的底部形成一個三角形,而三角形在幾何造型中是最穩(wěn)定的一種,使壺能夠平穩(wěn)置于平面之上,便于人們使用。
壺身上方的圓形壺蓋與圓珠形的壺鈕均體現(xiàn)工藝的精細,壺鈕、壺蓋與壺身之間也是層層過渡的,可使壺的重心下沉,這是保證壺視覺穩(wěn)定的設計,同時這種清晰的層次美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講究線條變
《三足玉泉壺》化的邏輯與規(guī)整,這暗含著中國人的思維與文化模式,使紫砂壺有著簡潔明快的氣質風格。
在壺身上,手工藝人以陶刻進行裝飾,側面襯托出“玉泉”所代表的環(huán)境特征,其深層包含著人類對于寧靜閑適的生活的追求,我們用“幽雅”二字進行概括。陶刻是紫砂壺藝術中最為經典的裝飾技法之一,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在紫砂壺藝術中,陶刻可將中國詩詞書法、山水畫作或自然花鳥等結合于壺中,代表了典型的東方藝術美感。
此壺中的陶刻裝飾主要集中在靠壺把手一側的壺面上,向壺嘴一側過渡延伸,草葉漫卷舒長,上有繁密的花朵葉片,看起來頗像蘭花,而蘭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君子”之名,人們愛其形態(tài)更愛其品格。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手工藝人通過草葉形態(tài)與轉折之處的銳利來塑造其品格,做到了對自然的真實處理與布局的合理安排,這其實也說明了紫砂壺藝術與自然之間的親密的互動關系。
連接在壺身兩側的把手與壺嘴與作品整體的清爽利落是相一致的,棕紅色的壺身古樸低調,有寧靜厚重之美。在對泥料的選擇與處理上,手工藝人更為貼近傳統(tǒng),這種棕紅色或說紫紅色系的泥料是符合人們對紫砂壺藝術的一種期待的,且這種色彩的泥料在實用價值方面也是無可挑剔的,可與各類茶葉完美配合。無論是紫砂壺藝術自身的氣質,還是蘭花與玉泉,它們共同象征的都是一種“靜”的境界,所謂“幽雅”即是幽靜雅致,此壺是以蘭花來襯托出一個大的環(huán)境,將視角確定在玉泉潺潺,蘭花掩映的“小世界”當中,這就是壺雖為直接表現(xiàn)玉泉之美,但卻能通過一種聯(lián)想使欣賞者們如聞泉聲,如嘗泉洌,自然地達到了幽雅的境界。
壺的工藝也能看出手工藝人“幽雅”的心態(tài),紫砂壺藝術創(chuàng)作要手工藝人能耐得住寂寞,不斷地練習與打磨,要投訴百分之百的專心,這便也是一種寧靜的和精益求精的藝術心態(tài),正是在這些手工藝人的堅持下,我們才能欣賞到這“三足玉泉壺”,欣賞到無數精彩卓越的紫砂壺藝術品。
結語:“三足玉泉壺”吸收了中國青銅器的穩(wěn)定造型,以一種象征的手法,通過陶刻裝飾的運用構建了一幅幽雅的泉邊圖,實際上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寧靜的追求。紫砂壺藝術能發(fā)展到今天,也正在于它不流于表面,手工藝人的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盡心盡力地去呈現(xiàn)別致的東方美,使那珍稀的紫砂泥以新的形式延續(xù)著自己的藝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