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兵燕
(重慶市云陽縣第一初級中學 重慶 404500)
現在的初中教育對素質教育更為重視,其中道德與法治課是重要的教育途徑。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但對事物缺乏判斷力,容易對社會不良現象產生盲從心理。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將道德與法治課作為重要的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品格塑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途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教師要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塑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思想得到升華,心理更加健康。體驗式教學方法旨在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場景中學習知識,通過體驗知識,進而深入理解知識,并逐漸內化為品格,對行為起到指導作用,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能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不是抽象的內容,而是與實踐息息相關,在實踐中具有使價值。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從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中持有正確的態(tài)度,使學生的思想品質得到培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更為關注的是“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通過體驗認識周圍的事物。關于“體驗”,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見解,但其主要的觀點是主體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影響其內心的變化。體驗就是主體通過親身實踐經歷重新認識客觀事物,對新事物深入認識之后產生感情,逐漸轉化為有意義的活動。學生的體驗形式會發(fā)生變化,但活動過程和結果都要事先統(tǒng)一。學生做到參與課堂實踐的主題,在課堂情境中通過實踐感受事物,認識事物,產生情感變化。
體驗式教學本身是一種教學方法,也可以稱為是一種教學方式,或者被看作是教學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塑造生活情境,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fā)體驗知識,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的過程就是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體驗式教學的重點在于,教師要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充分了解并深入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基于此,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積極意識調動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習,對知識的認知與情感交流實現統(tǒng)一,使學生的內心情感得到升華,同時提高學習質量,如此,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就能得到培養(yǎng)。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學生主動體驗情境,結合生活經驗正確認識知識。在課堂情境中,學生之間通過交流體驗知識,對知識深刻感悟并不斷反思,掌握知識規(guī)律,逐漸形成思想道德觀念,并內化為思想意識,對行為發(fā)揮指導作用。作為綜合性學科基礎課程,道德與法治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其形成理性的法治意識。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提高學生的道德品德,但僅依賴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是不夠的,而是要讓學生對知識有所體驗,通過環(huán)境的感染讓學生深入感受知識,逐漸形成內在品格。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F代教育不斷發(fā)展,教學觀念也要更新,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更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體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不再是為了完成課堂任務而學習,而是要主動學習,積極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活動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知識,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體驗,對于知識進行深入探索,建立自主實踐意識。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可使知識的學習更加快樂,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初中德育與法治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塑造生活情境,將生活內容與知識內容融合起來,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帶著興趣學習,學習效率更高,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將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情感被觸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1]。
現代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將學習作為主要任務,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要圍繞學生展開。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是重點,僅是學生之間的簡單討論,或教師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回答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真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有目的地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在與教師互動和同學互動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課堂,與課堂情境比較、融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就會被喚醒,基于此,深入理解教學知識。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圍繞學生這個主體展開,做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體驗,從主觀意識的角度出發(fā)感知世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學生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就是對學生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體驗予以尊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問題,引導學生與同學和教師分享自己的道德成果,讓學生在認識道德和體驗道德的過程中,調動起思想情感,觸動學生的內心。學生的課堂學習用體驗的方式呈現,學生的課堂學習就是體驗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意識能被調動起來,從而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教學從本質而言是一種雙向交流的活動。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與學生互動,共同營造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說過,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知道課堂教學效果。很顯然,在課堂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夸大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學生不能真正意義地成為課堂主體,學生感受不到自己被尊重,缺乏主體意識。教師在課堂上有權威,學生只能接受,不能發(fā)表見解。這種課堂環(huán)境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意識,甚至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疲勞。如果教師強迫學生學習,甚至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產生抵觸情緒,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體驗式教學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地位,整個課堂環(huán)境是民主開放的,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體驗知識、學習知識,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交流知識,而且學生與教師在情感上互動。初中德育法治課堂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師不再是向學生單方面?zhèn)鬟f知識,而是與學生進行互動,促進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這種雙邊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關系,面對新知識,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通過互動相互學習,不僅能讓學生更容易獲得新知識,教師在教學和討論中也能不斷成長。教師與學生一起體驗,對知識共同欣賞,在這樣平等的教學氛圍中,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也能得到培養(yǎng)[2]。
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將生活與課堂融合,教師與學生在情感層面體驗,實現師生互動,而且雙方在知識層面還可以發(fā)生碰撞,在情感上實現共鳴,由此產生的道德影響更加持久而深刻。由此可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促進教師更好地展開教學,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十八大提出,學生教育中要注重立德樹人,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是促進其全面自由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按照這個教育方針,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僅停留過在表面是不夠的,而是要深層次挖掘,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不僅要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顯性教育功能,還要發(fā)揮其隱性教育功能。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展開教學,確保學生形成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從生活的角度展開教學,基于此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知識,讓初中學生通過體驗深入理解知識,隨之樹立起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樹立法治意識,對各種社會現象能從道德和法治的角度出發(fā)加以理解,這樣就做到了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不會再認為道德與法治知識是抽象難懂的,而是具有實踐性的,而且在實踐中有廣泛的研究價值。按照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讓學生學習知識,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結果,學生積累了很多知識,卻沒有活學活用的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能感同身受,也不理解學生為什么對這門課程存在排斥心理,學生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成為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這就會導致教學中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展開。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強調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對他人予以理解,對他人的經驗能夠接受,致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不能認同,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內容不能保持一致,課堂教學無法發(fā)揮實效性,知識的應用價值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3]。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較,教師在課堂不再具有權威性,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將更多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在體驗中解放思想,對知識產生感覺,在交流過程中不斷深入思考,對知識的實踐性有所領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將自身的直接生活經驗與課本教材獲得知識的間接經驗結合起來,教師幫助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對知識不斷修正,逐漸提高學習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能夠有效轉化為實踐行為,知識的使用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將課堂教學知識向實際生活遷移,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知識水平,使其能夠正確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功能。體驗式教學不是憑空設想的,而是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最終知識將在學生的生活中體現出來。在體驗過程中,學生的視野能不斷開拓,知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同時對自己的生活經歷也會有所感知。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所具備的隱性教育功能發(fā)揮出來,能使課堂教課更有實效性,學生的道德品質會逐漸提高,法治觀念也會有所增強[4]。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注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傳遞,主要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沒有考慮到傳授道德與法治思想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在講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往往以定義及證明方法為主,沒有對其內在思想進行講解,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往往采用記憶的方法,感到特別枯燥乏味,也體會不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對專業(yè)學習的重要性,加之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無法學習到具有應用價值的內容。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現代課堂教學要求不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僅停留在考試層面,不能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能力也不高。
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如其他學科那樣形式多樣,因此難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在課堂上,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落后,依然停留在道德與法治概念層面,沒有從應用的角度展開教學,學生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不能得到培養(yǎng),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要求。多數學校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展開教學。教師雖然在教學中采用了雖然信息技術,如多媒體課件及投屏等,但僅將這些技術作為工具,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功效,導致學生逐漸對這門學科產生心理排斥感。
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產生正確認識,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不予以重視,主要原因是錯誤地認為道德與法治不能滿足其知識需求。由于對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缺乏動機,沒有認識到自身的未來發(fā)展離不開道德與法治思想。一些學生即便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接受實踐性教育,對所存在的問題能夠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但這部分學生畢竟是少數,部分學生雖然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視,但沒有像學習其他知識那樣具有堅強的意志力,當遇到道德與法治問題時,不愿意自主突破,即便在專業(yè)學習中不能用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水平不夠[5]。
一些職業(yè)院校雖然推出了道德與法治教育新媒體,但過于重視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指導,沒有把道德與法治教育與新媒體技術有效結合,沒有實現多領域的融合,所以未能取得好的效果。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沒有為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職業(yè)院校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認識不全面,導致學生思想意識淡薄,甚至會影響到專業(yè)成長和未來發(fā)展。
如果想走上成功之路,必須有機會、有準備、有目標。正是因為這些機會很難把握。此時,我們不妨做好各方面的準備。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一種內生力量,能推動人們不斷努力,付諸行動,而過于形式化,會導致教育內容空洞,沒有實質性內容,與學生的專業(yè)和自身的人格特點和興趣不相關,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不設定學習目標,就無法做好準備。即使采用新媒體技術,道德與法治教育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素質,意味著他們不愿意直接面對矛盾,不能客觀地解決矛盾。在塑造新媒體環(huán)境時,職業(yè)院校與企業(yè)合作進行學生教育時,可以要求企業(yè)技術人員從實際操作的角度應用新媒體技術展開教育工作,使學生正確認識新媒體是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除了在課堂教學上應用,還可以借助該技術自主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充分掌握知識的實踐性。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企業(yè)實踐學習中都是有指導的,并按照技術人員的指導操作,不會上升到思想層面。企業(yè)之間的工作是有關聯的,不是獨立的,所以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在企業(yè)環(huán)境下,可對職業(yè)院校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教師利用智能手機對學生進行理論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合作意識,這也是提高學生專業(yè)素質的關鍵[7]。
大多學生不重視道德與法治教育,主要原因是道德與法治教育不能滿足他們的職業(yè)需要和就業(yè)需要。由于缺乏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動力,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未來的發(fā)展離不開良好的政治素質。一些職業(yè)院校學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但他們大多不愿意從政治角度解決問題,甚至在解決矛盾時不能發(fā)揮政治思想的指導作用。由于這些高職學生缺乏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正確認識,在遇到問題時不能運用正確的思想認識,很難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也很難事業(yè)的成功[8][9]。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考核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及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但如果沒有采用合適的考核方法,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雖然對道德與法治考核方式實施了改革,將考核指標定位在課堂成績、出勤情況及作業(yè)完成情況上,但最終的考核結果依然以期末的考試成績?yōu)橹鳎荚嚨念}型比較單一化。這種簡單的考核方式很難客觀衡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質量,學生往往只有考試的時候積極學習,平時都是消極對待,課堂上溜號的現象非常嚴重,導致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效果不佳[10]。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圍繞考試展開教育,而忽視了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導致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存在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結構的構建,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識僅停留在記憶上,并沒有全面了解,導致學生對自身成長缺乏積極意識。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入案例教學法,將道德與法治作為解決其他專業(yè)課程問題的工具。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地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導學生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逐漸產生興趣,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欲望逐漸提高。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不再昏昏欲睡,而是精神百倍地聽教師講課,躍躍欲試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11]。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引入生活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知識,在課堂生活情境中突出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道德與法治思維模式,讓學生在思想層面對道德與法治產生正確認識。不同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學生投入到課堂生活情境中,能夠發(fā)揮各自的特長,但當遇到一些社會現象時會受到挫折,此時就需要利用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問題,此時教師發(fā)揮指導作用,不僅要幫助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思想尋求解決的方法,還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知識正確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新知識,教師的作用就是在這種情境下講解新知識。教師在組織課堂生活情境時,可以結合使用“互聯網+”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針對一些社會現象或自己所遇到的生活問題,從道德與法治的角度思考,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問題。教師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合理運用知識,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發(fā)揮引導作用,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知識掌握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學習中所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教師要強調生活實踐中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知識,糾正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明確道德與法治雖然是獨立的學科,但與其他學科之間緊密相關,由此強調學好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必要性,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12][13][14]。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引導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觀看并討論當前社會關注的問題,對不同問題進行比較研究,通過視頻內容模仿加強學生的學習,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在虛擬空間中充分互動。學生的心理思想是通過行動來體現的。心理輔導可以通過開放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可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15]。
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構建不同的場景,采取不同的引導方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存在價值,并認識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成為社會上需要的人才,甚至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人才。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入學生樂于討論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意識,激活他們的思維,使其對話題的本質內容深入思考。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時,他們會有一種自我完善的沖動,進而逐漸形成自主發(fā)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能獲得獨特的體驗[6][16]。
職業(yè)院校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微視頻的運用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掌握實施過程。案例的運用能使知識更加生動直觀,能夠切實描述道德與法治的內容,使教學知識簡單易懂,學生在理解案例內容的過程中能更輕松地接受知識。
比如,講解“網絡生活新空間”時,教師可應用微視頻對學生展開教學,可選取法治電視節(jié)目中的相關案例,讓學生仔細觀看視頻,然后討論內容,并要求學生發(fā)表意見,這有助于學生對道德和法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識到樹立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性,明確自己要健康成長,還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不斷提高自己。
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維,使學生從政治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育模式,展開多樣化的教育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教育目的。在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合理選擇教材。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時,應組織各種信息資源,優(yōu)化教育模式,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質量的考核不再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而是通過實施考試模擬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進行考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構成一個知識體系。學生學習之后,能夠增強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組織學生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發(fā)現自己的薄弱之處,也能定位興趣點,就會從需求出發(fā)對此不斷練習,找到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實踐的契合點,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進入道德與法治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做到循序漸進,教師按照課程要求由淺入深地進行,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之間對比,不讓自己落后于人。隨著競爭意識的增強,學生就會自主學習,在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發(fā)現專業(yè)技術方面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專業(yè)運用能力也會進一步提高[17]。
信息時代,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將課堂主體地位讓給學生,鼓勵學生用信息技術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建立道德與法治模型解決工程類的問題。當前,多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育,開通網絡平臺實施在線教育,于是,各種教學手段應運而生,比如,應用白板教學,使用PPT課件教學,應用幻燈片播放教學模式,使用微課進行翻轉教等。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教學方法要不斷更新,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能力[18]。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教師可將生活內容引入課堂,用這種方法表達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使學生能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教學,切實地學好道德與法治知識,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具有現實性,同時要具有拓展性。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能讓學生運用道德與法治思維發(fā)現問題,及時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使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針對性更強,而且能強化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19]。
采用這種體驗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將外部需要逐漸轉化為內在主觀需求,學生不再被動學習,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學習,由此使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作出有效的指導,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學生在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能被激發(fā)起來[20][21]。
上面的研究明確,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道德,人類自身要良性發(fā)展,也離不開道德。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意識的關鍵期,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無法獲得教育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所以,在對初中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知識傳遞,而是要將該門課程作為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所熟悉的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道德意識,提高判斷能力,有能力透過表象看本質。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還要對知識有所體驗,從中悟出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塑造各種情境,或將學生所熟悉的或經歷過的案例引入到課堂,將知識與生活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深入探究,從而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樂于從實踐角度出發(fā)深入探索。體驗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實踐性,將之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對學生予以尊重,讓學生親身實踐,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將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起來,對學生加以激勵,讓學生所獲得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更加豐富,情感也得到升華[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