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京
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文化強國”,再到黨的十九大鮮明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大力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已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黨中央持續(xù)推進公共文化惠民、文化人才支撐、文化創(chuàng)新推動、文化品牌提升等舉措,使得公共文化服務邁上了新臺階。
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享發(fā)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做好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工作,才能提高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
一、推進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的現實意義
(一)是落實共享發(fā)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共享發(fā)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一,不僅包括經濟、政治、社會領域的共享,也包括精神文化領域的共享。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進入了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時期,公共文化事業(yè)也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我國人口眾多,地貌復雜多樣,交通通訊設置很難覆蓋到每一個角落,導致公共文化服務末梢向基層延伸存在一定困難,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嚴重受阻,影響了共享發(fā)展理念在基層的貫徹落實。這就迫切要求基層政府著力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機制,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使公共文化資源更多更好地惠及全民。
(二)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黨中央持續(xù)加大了公共文化事業(yè)的支持力度,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但由于長期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分割影響,經濟社會特別是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不平衡。這就迫切要求把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問題作為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著力改革公共文化設施投入機制、產品供給機制、資源共享機制,以文化資源共享機制創(chuàng)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實現。
(三)是保障基層群眾文化權益的迫切要求
文化權益是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之一。要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既要讓人民平等參與文化產品的生產創(chuàng)造,更要確保人民公正平等享受文化成果。在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地方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硬權益”的保障,但對于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尤其是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權益保障不夠。這就要求基層黨委和政府在今后要切實保障人民共同享受文化成果、參與文化活動等權利,以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實施“文化扶貧”的重要抓手
“文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脫貧攻堅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當前的扶貧工作多是從經濟物質上進行幫扶,而通過精神、智力、文化等方面進行的幫扶則相對較少。因此,提高當地人民文化素質、滿足貧困人口文化需求,塑造擺脫貧困的精神之魂,已成為當前扶貧工作的當務之急。
二、當前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健全
雖然基層黨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加大了對城鄉(xiāng)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但因歷史欠賬太多,經濟實力有限,城鄉(xiāng)公共文化設施依舊較為匱乏。特別是偏遠山區(qū)的文化站建設,基礎設施簡單、落后、陳舊,活動設備欠缺,根本無法開展文化活動。
(二)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利用效率不高
受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嚴重影響,農村宣傳文化陣地、黨員教育中心、農技推廣中心等場所無法與農民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導致供需嚴重錯位、村民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結構性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不僅浪費和閑置了僅有的公共文化資源,還使得黨中央文化下鄉(xiāng)和文化惠民政策的初衷無法實現。
(三)公共文化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
一是組織體制上,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的混亂局面,致使部分基層文化建設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二是評價體制上,過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考評的顯性指標、輕視文化設施建設的利用程度這個隱性問題。三是投入機制單一。目前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主要還是依靠縣財政,當地政府在倡導、鼓勵社會投資方面的效應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
(四)公共文化資源產品供給端相對滯后
一是受傳統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影響,公共財政仍然較多地投向經濟狀況較好的發(fā)達地區(qū),農村文化產品供應嚴重不足。二是政府過度包辦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基層文化市場發(fā)育不足、內容陳舊、形式單調、實用性差,人民群眾參與和感興趣的程度不高。三是公共文化產品質量不高、更新緩慢,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四是文化市場監(jiān)督管理不到位。文化市場存在著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傾向。
三、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的對策
(一)全方位完善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的設施網絡建設
繼續(xù)按照“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標準,持續(xù)推進標準化、便捷化、大眾化體系,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在縣域中心進一步完善“三館一院”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打造高端文化設施,以提高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的體系和服務功能,擴大中心城區(q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使城區(qū)居民進一步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qū),繼續(xù)深入拓展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在人口較集中的自然村,建設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同時,要通過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為各級公共文化場館配齊配強設備。
(二)全面完善公共文化資源共享的產品供給
繼續(xù)實施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在各種傳統和重大的節(jié)假日,繼續(xù)組織開展各種有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活動。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改變過去政府獨攬公共文化服務的局面,充分發(fā)揮市場和社會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的積極作用。積極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政府采購服務、服務合同外包、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多元化、社會化。進一步完善免費開放工作經費使用管理制度,規(guī)范免費開放工作經費的正常使用。實行定點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社區(qū)和農村延伸。
(三)大力推進“互聯網+文化”資源共享建設工程
強力發(fā)展和實施“互聯網+文化”,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手段,提高遠程服務能力。尤其是整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黨員遠程教育工程功能,搭建數字公共文化信息資源服務平臺的舉措,有效提高農村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利用效率。特別要加快推進山區(qū)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統籌實施數字圖書館博物館建設、直播衛(wèi)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數字農家書屋、城鄉(xiāng)電子閱報屏建設等項目,構建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在基層農村實現共建共享。
(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制度保障
可按照基礎設施標準化、網絡布局一體化、文化活動品牌化、服務供給均衡化、運行機制科學化、持續(xù)發(fā)展制度化等“六化”標準,進一步完善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應進一步完善政府與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專家咨詢制度、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運營的公眾參與制度、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服務制度;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制度,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加強對農村重大文化項目資金使用、實施效果、服務效能等方面的監(jiān)督和評估,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切實提高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中共南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