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語文本身特征看,要處理好文與道的關系;從語文教學學科特點看,要處理好學與思的關系;從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看,要處理好講與習的關系;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角度看,要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
關鍵詞:文以載道;思維品質;精講優(yōu)練;熟讀巧寫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社會需求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適應形勢的素質教育風靡九州,深入人心。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各種教法異彩紛呈,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然而,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重形式、輕內容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筆者認為任何學科都應遵循各自學科的教學原則,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原則淺談幾點認識。
一、從語文本身特征看,要處理好文與道的關系
語文最主要的部分是文章,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處理好文與道的關系是首要的,韓愈針對文學改革提出的“文以載道”的主張對這一關系是有指導意義的。道的內涵十分豐富,歷來解釋也不盡相同。作為語文教學原則中的“道”,包括思想道德、知識和方法技能、審美和情感,要處理好文與道的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文章與思想道德的關系,即利用對文章內容和主題的理解,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加強學生道德修養(yǎng)。二是要處理好文章與知識的關系,即利用對文章的講解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三是要處理好文章與方法技能的關系,即利用對文章的解析,增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四是要處理好文章與審美和情感的關系,即利用對文章的鑒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從語文教學學科特點看,要處理好學與思的關系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指出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唐彪說:“讀書須將書本熱讀,字字咀嚼,理會不得處,切宜深思,然后將注腳看,始有益。”這也點明了思考的重要性。而思考的核心是思維品質的訓練。訓練的內容主要有:
1.加強語言的學習
在聽說方面,訓練學生抓住中心,有條件地理解他人的觀點和表述自己的主張;在讀寫方面,能做到遣詞造句,反復推敲,作文能結構嚴謹,不斷引導學生豐富詞匯,不斷引導學生應用語言,達到準確、流暢、生動。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教學中的“設疑”即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其一般方式是問答。提問應圍繞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進行。同時,提問首先要有思考性,問題宜曲忌直,富有思考性。其次要有序列性,要形成教學思維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導學生拾級而上,教師提問應由淺入深,要體現(xiàn)教師教學思路,又要符合學生認識順序。再次要有預測性,教師應心中有數(shù),引導學生,使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最后提問要有時機性,抓住時機,因勢利導,相機誘發(fā)。
3.培養(yǎng)質疑習慣
古人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彼季S的培養(yǎng)不能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日積月累,同時借助于常規(guī)訓練,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長期訓練的結果。
三、從教學過程中的地位看,要處理好講與習的關系
精講優(yōu)練,處理好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講的優(yōu)化標準應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之上,應有:一是看時間效應,即用某種方法時間是否經(jīng)濟;二是看質量效應,即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三是看心理效應,即是否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四是社會效應,即看社會效果如何。因此,應做到以下幾點:
1.強調教法與學法并重,重心更應向學法傾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法,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注重多種教法與學法的巧妙結合,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提高學生能力,既訓練學生思維又培養(yǎng)學生品質,既促進生生合作又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
3.堅持啟發(fā)性原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盡可能挖掘學生智力潛能,培養(yǎng)他們在掌握知識中發(fā)展探討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的講要有啟發(fā)性。
4.引進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優(yōu)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應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面向社會,面向世界,提升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角度看,要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
讀寫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益,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薄拔恼伦x之視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我之文也,人之文也。作文時意欲言,無不隨我欲,應筆而出、為泉之涌,滔滔不絕?!弊x書之時有所得,作文之時自然有憑借,這些都強調了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這就說明了熟讀才能巧寫。從文章構成要素入手,閱讀文章的方法,可以概括成四句話:循義入文(沿著文章文字,從形式到內容理解課文),披文入情(透過文章,進入情感層面,了解作者情懷),據(jù)義品文(根據(jù)文章的文意,評品文字),評義發(fā)意(根據(jù)文章表達,闡發(fā)個人見解)。當然,讀書方法也非千篇一律,根據(jù)個人實際,總結經(jīng)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好的讀書方法。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學生準確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堅持以上原則,達到這些目標,任何良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都值得贊賞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唐彪.論閱讀教學方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9).
[2]陳獻章.白沙詩教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04.
作者簡介:胡志平(1977—),男,民族:漢,籍貫: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單位:隴西縣渭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