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柱
記敘文是通過寫人記事來抒發(fā)情感的,寫作中需要運用寫作技巧描述情節(jié),而在描述的過程中需要融入作者的情感。所以,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把發(fā)生的故事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這樣的記敘文才能情文并茂。為此,教學中要開展寫作訓練,以切實提高學生記敘文的寫作水平。
一、立意深刻,奠定扎實的記敘基礎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記敘文的創(chuàng)作需要多樣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樣才能真實地展現(xiàn)生活中的人與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立意深刻。不難發(fā)現(xiàn),一篇優(yōu)秀的記敘文,不僅內(nèi)容豐富、語言流暢,而且思想深刻。立意深刻,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鮮明,記敘文才能有血有肉,情文并茂。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指導中引導學生挖掘作文題目的深刻含義,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記敘的主題突出,思想深刻。例如,在教學魯迅的《一件小事》時,那個善良的車夫攙扶老婦人一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卻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善良正直的質樸品性。這就是魯迅先生的“立意”,并由此展開挖掘出了思想內(nèi)涵,寫出了啟發(fā)人、鼓舞人的記敘文。所以,在記敘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立意,然后以大見小,讓記敘文充滿情感的張力。
二、借助生活場景,培養(yǎng)學生洞察力
記敘文寫生活中的人與事,并對人與事進行主觀評價,這帶有作者的情感傾向,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文情懷。正確的情感傾向來自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的洞察,對人與事的價值取向的深入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生活,培養(yǎng)其敏銳的洞察力,讓思想更加深刻。所以,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宣泄。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作者由眼前的紫藤蘿“從空中垂下”這一真實的生活場景,聯(lián)想到“像一條瀑布”。這一聯(lián)想充分說明作者對生活情景觀察的仔細。此時,教師不妨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看到晚霞,你能展開怎樣的聯(lián)想?”應該說晚霞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而對這樣的情景展開聯(lián)想就需要學生扎實的寫作基本功了。怎樣把這無生命的景物寫得生動形象,需要學生有感情地看待事物。
三、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著名學者朱光潛說:“寫作就是對生活的審美?!背踔袑W生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技巧。初中學生閱讀量小,生活的經(jīng)歷亟待豐富,尤其是他們正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因此,在記敘文寫作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引起讀者的共鳴。
例如,在教學課文《背影》時,從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分別時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等場景的描寫中不難看出父子之間那種無聲的默契和父親對兒子深入的愛。不僅如此,這篇散文在語言方面也極具特色。如父親僅說的幾句話也都是對兒子的叮囑,卻彰顯父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如“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面沒人”,從簡短的話語中讓讀者看到了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種愛需要讀者用審美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體會、欣賞,進而從人性的角度審視人性的美。
四、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激發(fā)內(nèi)心真摯情感
我們知道,記敘文往往通過敘述一件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中只有真摯動人的感情才能打動讀者。中學生作文最大的缺點就是感情淡薄,他們不知道,也不愿意把內(nèi)心深處真摯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于是作文中就出現(xiàn)了“假、大、空”的現(xiàn)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感,把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通過語言文字展示出來。這樣,筆下的文字才能打動人、感染人。例如,在教學命題作文“我最難忘的××”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這樣的情境: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去外婆家的菜園,看見里面的小辣椒都變成紅色的了。我心想,這小辣椒一定很好吃,于是就摘下色彩鮮艷的小辣椒,用手擦一下放進嘴里。頓時,我的舌頭和喉嚨就像要噴火一樣,辣得我直流眼淚。這是我第一次直接吃辣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再也不敢直接吃了。記敘文重在寫真實的感受,讓作文豐富多彩。
總之,初中記敘文寫作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濃烈的情感讓學生的作文有血有肉,筆下的人與事豐富多彩。所以,作文教學要喚起學生的情感,再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進而提高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水平,讓學生筆下的記敘文情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