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霞
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來說,作文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作文所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它既要求學生多讀多看,從經(jīng)典書籍中找到支持自己立場的素材;又要求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能夠較為全面地看待問題;還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表達能力,以文字打動人心。初中語文作文的體裁較為廣泛,常見的有記敘文和議論文兩種。對于記敘文,學生需要有一定的文字駕馭能力,避免文章敘述平淡無奇。對于議論文,學生也需要有較為客觀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全面正確地看待問題。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引導學生記錄生活,鼓勵學生認真感受生活
能夠打動人心的文字不一定需要過于華麗的辭藻,但一定要飽含真情實感。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一定是對相關話題有所感觸,有表達的欲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感受生活,鼓勵學生豐富自身情感和內涵。生活中的感悟往往是稍縱即逝的,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再想去回憶就很難有當時的感受了。記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會隨身帶著筆記本,把靈感和觸動及時記錄下來。也有人會采用日記、周記的方式回顧一天或一周發(fā)生的事情,這種方式有一定復盤生活的作用。相比而言,及時記錄的方法顯然比日記或周記更具有實時性。但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因此即使教師要求學生隨時記錄,學生也難以做到。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另辟蹊徑,讓生活記錄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安排閱讀課或寫作課。在這些課上,教師就可以利用一部分時間讓學生簡單記錄最近遇到的或是聽說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以及自己對這些事情的感受。這些事情可以是學生身邊的事,也可以是學生在新聞報道中了解到的事,還可以是讀書時收獲的感悟。這種方法能夠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記錄生活的習慣,對學生作文大有裨益。
二、以集體閱讀的形式督促學生閱讀
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閱讀,作文能力更是如此。在提升寫作水平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多讀書,多讀好書。很多學生也懂得開卷有益的道理,但卻無法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一個原因是面對琳瑯滿目的書籍,學生不知道怎樣選擇。另一個原因是自制能力不強,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讀書任務從個人閱讀變成集體閱讀。也就是說由教師來選擇合適的書籍,以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方式督促學生閱讀。為了達到集體閱讀的效果,教師需要規(guī)定好閱讀進度。因此在閱讀開始前,教師需要先定下閱讀計劃。這個計劃既要包括整本書的閱讀時長,也要包括每個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閱讀進度。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包括好詞好句的摘抄以及書寫讀書感悟。這些讀書筆記需要定時上交,教師以此來檢查學生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有條件的情況下,讀書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由教師或是學生輪流讀選定的內容。這個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教師和學生可以及時探討書籍內容,“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在分享探討中,學生可以碰撞思維,從而對書籍內容有更全面的認識。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機會,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是一種語言輸入,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因此僅僅依靠閱讀和摘抄是無法真正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要想提高寫作水平,還需要在平時多多進行寫作訓練。上文所述的生活記錄是語言輸出的一種方式,但由于它的目的是記錄實踐及感悟,故而對于語言表達的要求較低,無法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布置適當?shù)膶懽魅蝿眨寣W生得到充分鍛煉。因為寫作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情,所以有些教師并不經(jīng)常布置寫作作業(yè),這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在技巧不夠熟練的時候,寫作的確是一件令學生頭疼的事。但寫多了之后,寫作反而會變得很容易。也只有多訓練,學生才能將所學化為所用,把積累的素材和寫作技巧應用于作文中。在布置習作任務時,教師可以規(guī)定寫作方向及題材,讓學生圍繞話題寫作,也可以不規(guī)定話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但前者的效果會比后者更好,也為學生免去了思考寫作主題的煩惱。同時由于初中作文所涉及的大多是議論文和記敘文,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也可以給出兩個題目,一個記敘文題目,一個議論文題目,供學生選擇。
結語:
作文教學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作文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文學知識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財富。作文的學習是需要不斷積累的長期過程,但由于一些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然有所欠缺,教師需要適時提供幫助,督促學生提升寫作水平,避免錯過鍛煉能力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