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雅 晴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1948-)是當代英國最具影響力與號召力的作家之一。與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并稱為英國“文壇三劍客”。作為英國的“國民作家”,麥克尤恩的小說創(chuàng)作從早期封閉、陰暗的自我書寫轉向后期對社會歷史現實的宏觀書寫,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變體現了他對文學潮流與當下社會的密切關注?!短鹧馈肥躯溈擞榷饔?012年出版的新作,小說以20世紀70年代冷戰(zhàn)時期的英國社會為背景,講述主人公塞麗娜·弗魯姆(Serena Frome)受英國情報機構軍情五處派遣,參與一項特殊的“甜牙”行動,目的是資助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以幫助宣傳主流思想。該小說一經出版便受到廣泛關注。國外學者彼特·查盧斯基(Petr Chalupsky)將《甜牙》與麥克尤恩前幾部小說《贖罪》《無辜者》等進行對比,探討了小說的主題意蘊與敘事策略,認為小說中游戲般的敘事手法是其獨特魅力所在。[1]101勞拉·沃克(Laura Savu Walker)在其文章中探討了《甜牙》元小說與反思歷史的特點,認為麥克尤恩以微妙的平衡力扮演著雙面間諜的角色。[2]498在國內,尚必武運用嵌入敘述、心理敘述、內聚焦等書寫策略,試圖“揭示‘原諒’這一在作品中不斷閃現的詞匯所蘊含的倫理價值和情感元素”[3]64。胡碧媛在其文章中指出,《甜牙》從不同層面探討人性、道德及社會問題,小說的主題與藝術特色也展現了作家嫻熟的文學技巧。[4]20黃一暢運用修辭敘事理論分析小說的倫理向度,揭示麥克尤恩“對后現代元敘事中閱讀倫理的可能塑形”[5]104。
可見,《甜牙》鮮明的后現代特征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重點,其中多以元小說、互文性等為主。本文通過分析小說中不確定的情節(jié)與結局、雜糅的敘述風格、并置的真實與虛構等后現代敘事策略,發(fā)現小說豐富多元的文本內涵,以及潛藏在文本下的現實意義。麥克尤恩借虛構的小說創(chuàng)作,從多個方面為讀者展現了一個七十年代冷戰(zhàn)背景下的西方社會,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真實性的反思,及其作為小說家的社會責任感。
美國后現代主義文論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認為,不確定性是后現代主義根本特征之一?!安淮_定性決定一篇本文如何被人閱讀。作品(本文)的意義取決于解釋這一作品的方式,而不是取決于一系列固定不變的規(guī)則?!盵6]72后現代作家打破了現代主義慣常的“封閉體”寫作,倡導采用“開放體”寫作,終止了情節(jié)的確定性和單一性。后現代主義文學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情節(jié)、形象、主題、語言等幾個方面。在《甜牙》中,作者通過不確定的情節(jié),以及開放的結局,使小說的解讀呈現多種可能。
《甜牙》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主人公塞麗娜為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她40年前受英國軍情五處的派遣執(zhí)行一項秘密任務的經歷。第二部分則以作家湯姆·黑利為第一人稱視角揭開故事真相,對之前的內容進行推翻,即反轉。作為一部間諜題材的小說,《甜牙》展現了冷戰(zhàn)背景下的間諜世界,其情節(jié)看似環(huán)環(huán)相扣,實則充滿了空白性與不確定性。主人公塞麗娜本是一位普通的劍橋大學女學生,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歷史學教授托尼·坎寧,而因此開始走向特工的道路。在與托尼交往期間,塞麗娜不僅享受托尼給予的經濟支持,還享有托尼單獨教授歷史、文學知識的機會,而塞麗娜沒有預想到的是,托尼實際上是軍情五處的特工,且所謂的單獨授課也不過是為日后將塞麗娜送入軍情五處所做的準備。結束與托尼的感情之后,塞麗娜進入軍情五處成為一名低級職員,她出眾的外貌及對文學的愛好使她迅速脫穎而出,被上級選為“甜牙”行動的女間諜?!疤鹧馈笔且豁椞毓ば袆拥拇枺康氖且宰杂蓢H基金會代理人的名義誘使具有反共傾向的青年作家接受資助,并利用他們的作品宣傳主流思想。
在這次行動中,共有十個目標對象,塞麗娜負責的是正攻讀文學博士的湯姆·黑利。而至于這次行動中其他幾個目標對象是誰,是何身份等細節(jié),小說都未曾再提起,關鍵人物黑利被選中的原因也未給予過多解釋,“甜牙”行動的真實性無從得知。故事伊始,小說就被蒙上一層不確定的面紗。塞麗娜的上級彼得·納丁在介紹黑利時,說道:“本杰明已經整合了一份文件,我們想聽聽你的意見。如果你樂意,我們希望你能坐上火車到布萊頓跑一趟,看看他。如果你豎起大拇指,那我們就用他。否則我們就把目標轉到別處去。”[7]120可見,納丁派遣塞麗娜接近黑利是為了預先打探情況,評估計劃的可行性,而這份工作后來卻成了簡單的招募工作。軍情五處的高層僅僅掌握了黑利的基本資料,便有如勝券在握一般派塞麗娜前去誘使黑利接受政府的巨額資助,而黑利不僅接受了資助,同時也掉進了塞麗娜“甜牙”的陷阱。這似乎是早已有人摸透了黑利的心思,并利用他的弱點引其上鉤。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塞麗娜的前男友托尼曾被軍情五處懷疑是英俄的雙面間諜,軍情五處也派人試探塞麗娜的政治立場,而在小說結尾,塞麗娜的直屬上司馬克斯卻將“甜牙”行動的機密透露給黑利,塞麗娜被趕出軍情五處,成為唯一的犧牲品。因此也可如是推測,這次行動的目標或許并不是包括黑利在內的十個作家,而是塞麗娜。小說中多個事件的細節(jié)均未給出確定的答案,故事脈絡缺乏連貫、邏輯性,作者似乎正有意在小說中設置多處空白以留給讀者發(fā)揮想象的空間。
讀完小說,讀者會發(fā)現“剛讀完的那個故事突然被賦予嶄新的意義”[7]1,而這種“反轉”不僅使小說更具耐讀性,且使得小說結局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小說最后一章是黑利寫給塞麗娜的一封信,從信中可知,其實早在報紙揭露塞麗娜的真實身份之前,黑利就已經從馬克斯口中得知事實真相。馬克斯是軍情五處的一員,也是塞麗娜的上司,二人曾有過短暫的曖昧關系。一時嫉妒心起的馬克斯將有關塞麗娜與軍情五處的秘密向黑利全盤托出,極度憤怒之下的黑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仇恨,決定隱瞞已知的實情,并以此作為其創(chuàng)作小說的故事藍本,展開對塞麗娜的“甜牙”行動。小說結尾,黑利在信中寫道:“如果你的回答是一個致命的‘不’,那好吧,我沒有留副本,只有這一份,你可以付之一炬。如果你還愛我,你的答案是‘好’,那么我們的合作就開始了,而這封信——如果你同意的話——將會是《甜牙》的尾章。最親愛的塞麗娜,你說了算?!盵7]399小說就此戛然而止,卻余音繞梁。從結尾可看出,《甜牙》實際是黑利所著,他以塞麗娜的口吻講述整個故事。而這部小說到底是作者黑利自己的虛構?還是經過了塞麗娜后來的補充?讀者所讀的版本究竟是黑利所著的版本?還是經過塞麗娜修改過的修訂本?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jié),開放性的小說結尾展現了作者嫻熟的寫作技巧,也揭示了小說不確定性的后現代主義特征。
《甜牙》是一部雜糅了文學、歷史、文化、政治等多種題材的愛情小說。加奈爾·布朗(Jannelle Brown)在《洛杉磯時報》書評指出,“文學才是《甜牙》真正的主題”[5]105,麥克尤恩本人則曾在采訪中提到《甜牙》是一部關于閱讀的小說。[8]可見,多種題材的相互交織,使小說文本展現出多元化的后現代特點。
《甜牙》是典型的后現代文本。小說借鑒了間諜小說的敘述模式,為讀者展現了間諜世界的陰暗與詭秘。而與傳統的間諜小說不同的是,《甜牙》并不單單只是對間諜世界的展示,還結合了政治、歷史等嚴肅主題及謊言、愛情等通俗元素。小說中的英國情報機關——軍情五處,在冷戰(zhàn)正處于膠著期時,與軍情六處爭奪資源,打著自由國際基金會的旗號資助青年作家以鼓勵創(chuàng)作,并借其創(chuàng)作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除了政府機構間的政治,還有“被一整套官僚主義和機構內卷化效應拖得一步一喘的辦公室政治。無論是一份理由曖昧的密控檔案,一篇只消上級一個眼神就推倒主旨的報告,還是一位因為個性張揚就遭到解雇的女職員,都折射著某種早已被習以為常的荒誕性。”[7]5政治成為貫穿整部小說的主線?!坝膶W圈與政治素來深厚的關系,英國小說與間諜業(yè)之間素來糾結的瓜葛(我們熟悉的毛姆、格林、弗萊明和勒卡雷之類,都是著名的跨界人物),均可視為《甜牙》的靈感源泉。”[7]5麥克尤恩將政治與生活細節(jié)相融合,并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素材,展現了政治背后的虛偽、陰暗與復雜性。
除上述之外,《甜牙》實際上也是一部成長小說。與“描述主人公成長經歷及其道德上和心理上的成熟過程”[9]35的成長小說一樣,主人公塞麗娜經歷的利用與被利用,信任與背叛,仇恨與原諒的過程是成長小說的基本模式:天真——考驗——成熟。小說的成長主題主要體現在塞麗娜的情愛當中。塞麗娜出身于教會家庭,在“四面筑起圍墻的花園里長大,體驗過其中必然蘊含的一切愉悅與局限”[7]3。父母疼愛有加,癡迷文學,享受高等教育,塞麗娜的成長環(huán)境與成長過程是單純而美好的。進入劍橋大學后,塞麗娜結識歷史系教授托尼·坎寧,并開始了一段跨越年齡的地下戀情。兩人一起在郊外的小別墅里度過了一段專屬于彼此的美好時光,而好景不長,這份戀情最終以一場精心安排的騙局結束。托尼以戀情被妻子發(fā)現為由,結束了這段婚外情,遭受打擊的塞麗娜對于這份感情始終難以釋懷。實際上,托尼早已計劃好將塞麗娜當成禮物作為送給軍情五處的補償。進入軍情五處,塞麗娜一直處于上級的監(jiān)視狀態(tài)下,她也逐漸發(fā)現隱藏在這世界背后的陰謀與黑暗。“甜牙”行動的秘密泄漏后,塞麗娜成為軍情五處唯一的犧牲品,因為“特工的身份一旦暴露,從此便百無一用”[7]363。幾經欺騙與背叛后,塞麗娜也逐漸變得更成熟。從結尾黑利的信中可以看出,塞麗娜經受住考驗,最終選擇了原諒。
麥克尤恩獨到的寫作技巧使小說的敘事空間立體化,敘述風格與敘述模式的雜糅凸顯了小說的后現代特征。
琳達·哈琴(Linda Hutcheon)將后現代主義與編史元小說之間劃上等號,她認為編史元小說“強調現實和歷史都是語言的建構物”,且“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頻繁調用能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以促使讀者重新思考歷史、傳統、宗教和意識形態(tài)等問題?!盵10]191真實與虛構的并置凸顯了小說《甜牙》的后現代特征。《甜牙》的時間背景設于上世紀70年代冷戰(zhàn)時期的英國社會,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碰面,他們的生活彼此交織、相互影響。麥克尤恩以虛構的方式讓歷史真實人物與小說人物會面,真實事件與虛構事件重疊,從而進一步反思現實、反思歷史。
小說中,歷史人物頻繁登場,與虛構人物共處同一時空。小說人物托尼·坎寧是劍橋大學歷史學教授,而他的另一身份,是軍情五處的特工。在塞麗娜初次見到托尼時,就介紹道,“他是教授,一度是內政大臣雷吉·莫德林的朋友,后者曾經到他學院里來共進晚餐。某天晚上,這兩個男人喝得爛醉,說起在北愛爾蘭推行不經審判即可拘留的政策,雙方爭執(zhí)不下,就此失和?!盵7]16雷吉·莫德林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是英國保守黨著名的政治家,是英國政府北愛爾蘭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與著名的1972年北愛爾蘭游行民眾事件“血腥星期日”直接相關。而“血腥星期日”這一歷史事件也被寫入小說中?!叭ツ晁脑碌耐芾飯蟾娉雠_……聲稱,派遣一支像傘兵部隊那樣沖動好斗、目標明確的隊伍去維持一場民權游行的秩序,顯然是一次操作失誤。這本來應該是北愛爾蘭皇家武裝警察的任務?!盵7]92軍情五處是英國的軍事情報機構,是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的諜報機構之一。主要職責是為政府處理安全、防務、外事、經濟方面的事物搜集情報。小說中,軍情五處還通過資助青年作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來達到滲透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并與情報司、軍情六處合作,共同培養(yǎng)作家、報紙、出版商?!皢讨巍W威爾臨終時給了情報司一份三十八名‘共產主義同路人’的名單。而情報司則幫忙將《動物農場》翻譯成十八種語言,同時替《一九八四》做了大量推廣工作?!盵7]117可見,意識形態(tài)為統治階級服務,歷史也如此,因為“在歷史事件被構建為歷史事實的過程中,就難以排除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盵10]195“小說中的歷史事實雖然經過作者精心選擇,并有據可查,但他們是為小說虛構服務的?!盵6]312麥克尤恩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頻繁調用,以及利用虛構的小說對真實素材的改編,創(chuàng)造出一個多元化的后現代主義敘事空間。
在論及歷史的真實與小說的虛構問題時,哈琴認為,“歷史不再是絕對的真實,小說也不見得純屬虛構,因為歷史和小說都是話語、人為建構和表意系統,我們對過去和歷史的認識都來自被闡釋和編制過的‘文本化的殘余’(textualized remains)。”[10]194這些“殘余”缺乏完整性,且是主觀的產物,如“目擊證據、日記、書信、回憶錄等等。倘若是官方記錄,那就更難逃各種機構、制度和利益集團的操縱、歪曲或壓制了。”[10]195小說《甜牙》的主體部分以回憶錄的形式講述塞麗娜約四十年前的一次特殊經歷,并通過塞麗娜的第一人稱視角追溯歷史。而小說結尾,讀者會發(fā)現,整部小說都是黑利在基于一些調查之后,以塞麗娜的口吻寫成的、帶有虛構性質的創(chuàng)作。讀者與塞麗娜一起掉入黑利埋設的“甜牙”陷阱。小說的虛構本質被揭露,歷史的真實性也有待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記錄歷史事件的官方媒介——報紙,實際上也不過是意識形態(tài)操控下的產物。報紙在《甜牙》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托尼在為塞麗娜授課時就要求她每天看一份報紙,“他當然指的是《泰晤士報》,在那個年月,它仍然是赫赫有名、教人敬畏的報紙?!盵7]31在那個喧嚷的70年代,人們了解時事多半通過報紙、雜志等媒介,不管是軍事訊息,還是政治新聞?!皥髷偵厦繌垐蠹埖念^版都登著‘石油輸出國組織油價危機’的報道。西方對以色列加大支持力度,所以正在遭受懲罰。出口給美國的石油一律禁運。礦工工會的領導正在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他們怎樣才能最好地利用眼下的局勢?!盵7]209報紙被視為記錄真實事件的載體,小說通過新聞報紙客觀再現歷史,展現了某種歷史性的危機,然而,小說又揭示了其不可靠性。當彼得·納丁與塞麗娜提到《邂逅》時,他說道:“這是一份月刊,知識分子的玩意,政治,泛文化之類,它跟大多數知識分子刊物不同,一旦涉及共產主義,尤其是蘇聯那種,它往往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或者干脆就是敵意。他們打的算盤是誘導歐洲持中左立場的知識分子遠離馬克思主義觀念”[7]106。報紙這一媒介背后是權力的運作,也就說明報紙不過是主觀、虛構性的創(chuàng)造。
麥克尤恩對歷史人物的調用和歷史事件的情節(jié)編排賦予了小說豐富的視覺意象與想象空間,使讀者穿梭于真實與虛構、歷史與現實之間,同時,對70年代紛亂動蕩的英國社會的全景式展現,促使讀者重新反思歷史、審視現實。
后現代主義者認為,“文學不在于如何表現世界或解釋世界,而在于對人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提出挑戰(zhàn)?!盵11]73素有英國“國民作家”稱號的伊恩·麥克尤恩,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將小說創(chuàng)作與時代歷史相結合,以更為成熟的姿態(tài)展現其小說的時代威懾力。在小說《甜牙》中,麥克尤恩巧妙利用情節(jié)的斷裂、空白以及開放的結局使小說展現不確定性的特征,消解了文本封閉、固定的隱含意義;對多種敘述風格的融合則體現了小說多元化的后現代特點。他以虛構的方式再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社會現實,將小說與讀者置于開放的歷史語境中,進而反思歷史的本質。麥克尤恩運用多種后現代敘事策略為讀者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元的文學世界,同時也折射了當代社會人類的真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