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麗
(新疆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下,國際之間的交往合作加深,跨文化交際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怎樣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跨文化交際實踐能力成為相關教育人員需要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外語、漢語國際教育、國際貿易等專業(yè)的跨文化交際教育十分迫切。但是從當前專業(yè)教學情況來看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跨文化交際障礙,而出現(xiàn)這種障礙的原因是不同的文化習慣、思想價值理念、社會規(guī)范、思維模式。為了能夠提升跨文化教育成效,需要在教學中積極思考文化本體知識本身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生活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實際生活,在生活的影響下文化業(yè)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發(fā)展特點。因此,人們在對不同社會文化進行比較的時候往往局限在將個別同類文化來作為比較對象,缺乏對文化意義的擴展考察,也沒有積極主動地從文化哲學自覺意識出發(fā)來比較問題。但是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其本身發(fā)展是要高于自身存在結構的,在分析比較文化的時候只有關聯(lián)這一結構才能夠準確地判斷文化之間的異同以及文化品質的認知情況。
簡單地說一個意識的構成具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內容層和特殊內容層,在這樣的意識背后也包含存在理念,也就是概念上規(guī)定的關系。按照意識存在結構的整體關聯(lián)規(guī)定,所有意識的存在都會被放置在一個統(tǒng)一的關聯(lián)網絡中,在這個網絡中存在一個關鍵概念,文化觀念在這樣的觀念世界中會形成一種構造關聯(lián)。任何一種文化思想理念在這樣一個本體結構中都是存在的。
一種文化模式的形成需要經歷社會化的洗禮,對人們的思想行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引,不同的文化也賦予了人們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出現(xiàn)不同的缺位和錯位現(xiàn)象,由此形成了文化差異,出現(xiàn)了跨文化交際障礙。比如,在中國人們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會將客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和客人交流的過程中主人一般都會為了讓客人滿意適當的退讓個人利益,因而在客人離開的時候往往會對主人說:“讓您受累了?!倍诿绹藗冊谡写腿说臅r候往往會留給客人足夠多的自由,對待客人也比較自然、隨意,并在和客人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客人的獨立和感受,且在和客人溝通的時候不會壓制自己的真實感受。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名漢語志愿者來到泰國的小學教漢語,因為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這個學校規(guī)定師生每天在上課之前都需要做出祈禱,但是這位中國志愿者在確定自己是無神論者之后拒絕每天祈禱,校長對此表現(xiàn)出十分的不滿,說不祈禱的教師是不能夠在學校任職的?!睆倪@個交際沖突來看,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志愿者和他所認識的宗教故事錯位密切關聯(lián),沒有做到入鄉(xiāng)隨俗。
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交際的一方處于一種新的環(huán)境下,在和人交流的時候會自然地從記憶中提取類似的故事,借助本土文化記憶來行事,沒有對當地文化進行記憶和體驗。在他們應用這些和當地文化實際不想符合的故事來指導個人行為的時候,交際往往就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中國人在沒有付給外國人小費的時候就會遭遇到冷遇;在和外國人見面時沒有養(yǎng)成提前預約習慣的時候就會被拒絕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都是故事缺位的一種表現(xiàn),在故事錯位和文化差異背景下很容易引起交際沖突。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個人文化修養(yǎng)深刻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教師不具備較高水平的文化修養(yǎng),那么在對學生所進行的后期文化實踐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理想的問題。
在當前的外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外語學習主要是通過教材和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來獲取相應的知識,學生的外語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能夠使得教學符合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思想的培育需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通過學習了解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在出現(xiàn)文化沖突的時候,教師要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交際觀念,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反對外來文化。另外,教師還需要利用自己的條件和能力來組織學生開展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從而在活動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當前社會,民族種類多樣,不同民族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語言,這些語言是民族文化特色中的重要組成,在人們的文化實踐中,很多文化內容都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信息。為此,在開展外語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并通過科學的對比分析來思考中外文化差異,完善學生心中的認知。
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中,教師需要從詞匯差異、語用差異、思維差異、文化差異等來對語言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結合研究結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應對,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第一,詞匯差異。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深刻認識到詞匯學習在整個外語表達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比如,中國學生在學習外語的時候會將一些單詞和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在實際語用中單詞的意義是需要考慮整個語境的,需要從跨文化角度來思考。第二,語言運用的差異??缥幕浑H近幾年在發(fā)展中面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引起了語用差異。比如,中國在見面打招呼的時候喜歡問一句:“吃了嗎?”而這種問法在國外看來是不合禮貌的。為此,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對方的文化內容,從而提升跨文化是語言交際的成效。第三,思維方面的差異。不同國家都具備自身的文化特點,這些文化導致思維方式的不同。為此,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要注重關注思維差異。
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中要對本民族文化形成深刻的認識,在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過程中突破種族文化現(xiàn)狀,積極傳播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從而幫助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實現(xiàn)深層次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對中外文化進行學習和比較,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夠因為發(fā)生沖突就片面地認為國外文化是錯誤的。從而通過對兩個國家文化的比較來提升人們的母語文化和國際文化水平,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對國際文化的多方面認識,從中汲取精華,拓展自己對國際文化的認知。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是對知識的單純講解,向學生片面的介紹各類文化交際內容,那么就會導致整個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不明顯。為此,在具體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第一,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扮演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增強自己的學習體驗。比如對于中國人問候常用的 “你去哪兒?”“你吃了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回憶自己和中國人相遇時是怎樣的情境?會聽到怎樣的對話?在這樣的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下教師向學生細致的解析在日常問候背后中西語言文化的差異。第二,直觀教學法。直觀教學法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視頻等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來作為一種傳遞媒介,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以期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成效。比如,在學習征婚啟事文化的時候,如果教師僅僅是采取單純的講解方式,在書面語言使用多、詞語生僻的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簡單介紹征婚啟事之后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當下流行的 《非誠勿擾》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中外嘉賓的發(fā)言來了解當下年輕人的戀愛觀,并在這個過程中了解一些課本中沒有的詞匯和語言表達形式,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跨文化交際。第三,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教師通過選取當下流行的案例和現(xiàn)象,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獨立的研究和討論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不同國家對外漢語交流生通過和他人的合作能夠在了解對方所在國家文化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和他人合作交流、解決溝通的能力。案例分析法一般適合應用在中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課堂中,這些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漢語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應用漢語表達自己的基本觀點和想法。比如,在學習中產階級家庭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選取當前中國中產家庭送小孩出國這一現(xiàn)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來對所在國家的階級形態(tài)進行討論交流,在表達觀點的過程中學習新課,增強對不同國家跨文化的認識。
綜上所述,語言是國際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應用的主體方向。外語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迎合時代發(fā)展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交際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突破文化之間的限制,從而為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