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我剛從事泌尿外科手術工作時,泌尿外科主要以前列腺增生、結石、精索靜脈曲張等手術為主。當時,科室每年收治的前列腺癌新發(fā)病例只有幾個,很多醫(yī)生只是在教科書里看到過“前列腺癌”這個名詞。而目前,腎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泌尿外科腫瘤發(fā)病率明顯升高,成了泌尿外科主要的手術病種,每年,僅我們醫(yī)院就做1000多臺前列腺癌手術。
面對腫瘤的挑戰(zhàn),很多人會認為“開掉就行了”。這種看法不全面,也不夠科學。開刀不是萬能的,治療腫瘤最關鍵的是“治人”,應把病人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簡單的“治病”。從醫(yī)生的角度而言,手術固然可以做到安全、麻利、觀賞性好;但從病人的角度而言,他們最終追求的是生存率和治愈率。腫瘤治療需要實現從“治病”到“治人”理念的轉變,“三分手術,七分綜合”——應采取多學科綜合診治的方式。
多學科協(xié)作模式(簡稱MDT)是實現腫瘤綜合治療的最佳手段。這是一種新型治療模式,需要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護理部等多學科醫(yī)務人員通力合作,借助各自專業(yè)知識,利用各科的技術和設備,針對某一疾病進行討論,確定腫瘤的病理類型、分級與分期,還要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心理承受能力等諸多因素,再權衡利弊后制定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方案,并定期評估療效、調整方案,保證病人利益最大化。
我們曾診治過一名前列腺癌伴多發(fā)盆腔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為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我們召集了泌尿外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核醫(yī)學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等多位專家,多次、分階段進行了討論。
經討論,多學科專家達成共識:患者盆腔淋巴結轉移灶數目多、體積大、范圍廣不宜立即行根治性手術或放療,應首選內分泌治療,再根據治療后的反應情況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措施;由于患者有嚴重的下尿路梗阻癥狀,故可以先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電切術后,患者排尿困難癥狀明顯改善;經過內分泌治療患者前列腺體積縮小,腫大淋巴結也較前顯著縮小,整體治療效果很好。針對下一步的治療,我們又進行了多學科討論,大家最后達成共識:患者身體狀況良好,應該抓住時機行前列腺癌根治術及擴大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術后6周,患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降至正常范圍,手術達到了預期效果。后來,這名患者獲得了長達4年的無瘤生存期(后發(fā)生骨轉移,經治療病情穩(wěn)定),這與多學科團隊根據最新的指南和患者自身實際情況采取的綜合性治療措施是分不開的。
國外研究亦表明,治療前列腺癌,有MDT團隊的醫(yī)院比沒有MDT團隊醫(yī)院的治療效果要好20%~25%。實踐證明,針對疑難腫瘤病例,多學科協(xié)作是最佳治療模式。
大眾醫(yī)學201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