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芳
摘要:作為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羌族碉樓構成了羌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從古至今碉樓的功能和作用隨歷史發(fā)展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古代碉樓具有防御、通風報信等軍事作用,后來碉樓逐漸具有居住的功能,并成為維系親屬關系的紐帶,到了現(xiàn)代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碉樓的居住功能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常性的儲存功能。如今碉樓已經(jīng)被打造成為“景觀化”產(chǎn)物,成為了重要景點,同時,羌族碉樓也是族群身份認同的重要表現(xiàn)。
關鍵詞:羌族;碉樓;功用
羌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聚集在川西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歷史悠久,我國境內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經(jīng)頻繁的提到“羌”這個文字,而羌族的著名建筑——碉樓在史料中很早就有記載。碉樓,又稱為邛籠,從外觀來看,有五角、六角、八角、等不同形狀,呈現(xiàn)出外窄內寬的幾何形狀,多是采用黏土混合制成,高度在20米上下。碉樓主要分布在嶺南一帶和羌族、藏族地區(qū),以羌族為主。漢代文獻中已有對于碉樓建筑的零星記載,《后漢書.西南夷傳》說到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余丈”,宋代《太平寰宇記》中說到建筑“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狀似浮屠,其下級開校門,從內上通,夜必關閉”(1),南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介紹茂州時提到“其村皆累石為巢以居,如浮屠數(shù)重,下級開門內以梯上下,貨藏于上,人居其中,畜圂于下……”(2)
一、羌族碉樓的興起和分類
羌族碉樓至今是如何興起的?這個問題眾說紛紜,著名建筑學家季富政提到,羌族沿著岷江南下的羌人和沿著岷江北上的漢人在河谷地區(qū)交匯,征戰(zhàn)頻繁,碉樓具有強大的防御功能所以廣泛修建。羌族人是西北后裔,多年征戰(zhàn)的經(jīng)驗使得羌族的民居、服飾、居住環(huán)境等與游牧民族相契合,逐鹿之戰(zhàn)之后羌人南下,生活習慣隨著地方的改變發(fā)生了變化,保留下來的歷史痕跡就是碉樓。同時也不難看出,碉樓和民族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釋比的神學講述中,碉樓被賦予了神圣的通靈作用,如今的羌族房屋建筑還隨時可見白石,白石崇拜是羌族的重要信仰,修筑碉樓是祭放白石的工序之一。在茂縣,有的當?shù)鼐用襁€說道,碉樓一直都有,在羌人還沒有南下以前,當?shù)氐耐林鸵呀?jīng)有建造碉樓的歷史了。
本次田野調查走訪的茂縣地區(qū)的黑虎羌寨是羌族最具原始建筑特色的碉樓聚集地之一,除開汶川大地震中受損的建筑,保留完整的碉樓外觀多六角、八角形,邊長4-5米不等,通體為錐形,高約20米。碉樓從使用材料角度講將羌族建筑分成石民居、土屋、板屋、碉樓民居等四種,其中碉樓是分布最廣泛的,主要位于茂縣、理縣、汶川以及北川境內;按照原料來分可以分成石碉和土碉,茂縣的碉樓主要是以石雕為主。黑虎羌寨在汶川地震之前共保留有30多座碉樓,地震后完好的僅存18座。主要是以公共碉樓和私家碉樓居多,私家住宅和碉樓之間由通道可以進入,不過大多數(shù)已經(jīng)上鎖,游人不得參觀。
二、羌族碉樓的功用變遷
從已知的材料來看,碉樓最早的用處是用于軍事方面的。距今四千年前,羌人從西北而下遷徙至岷江上游后和其他民族征戰(zhàn)不斷,在特殊的軍事環(huán)境下碉樓應運而生。羌族依岷江而居,逐漸分散為不同的村寨,每個村寨的隘地往往都會設有碉樓,碉樓樓層高,并且通常建立在視野開闊之地,更謹慎者還要兼具河谷的地理優(yōu)勢。這種碉樓也叫哨碉,作用是向各個村寨通風報信和瞭望敵情。茂縣的黑虎羌寨中各個羌寨都必須先要經(jīng)過險要的河谷地區(qū)方能到達黑虎地區(qū),這時碉樓所在地則必須為各個村寨都可以眺望到的位置,以便于提前做好御敵準備。碉樓用于軍事方面的另外一個作用是防御保障,該類碉樓建立的位置不在河谷地區(qū)而是在挨近居住地,或者在村寨四周,就近居民在發(fā)生戰(zhàn)亂時可以躲避在碉樓中,由于特殊的建筑結構,外來入侵人員很難進入。每個碉樓形狀不一,錯落在村寨之間,遠遠望去形成參差交落的美感,成為一種獨特的景觀。根據(jù)史料記載,羌寨碉樓最早建于漢代,而黑虎羌寨的碉樓歷史也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了。法國女探險家弗德瑞克在20世紀曾在川藏線探險,并且提取了碉樓木材樣本拿到美國去檢驗,最古老的木材樣本距今也已經(jīng)有1200年。作為軍事功用的碉樓也已經(jīng)有超過1000年的歷史了。(3)
一方面碉樓可以起著防御外敵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在空間層次方面,碉樓而是轉為人們日常生活所用。碉樓作為民居使用也可以當做是更堅固的防御系統(tǒng),在本次考察的黑虎羌寨中,羌寨碉樓和民居融合是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有的居民樓房和碉樓相鄰很近,底層用小通道連接起來,碉樓和樓房互通后,當?shù)孛癖妼⒌飿菑氐赘脑斐闪司用裼玫?。碉樓一層通常用作養(yǎng)殖牲畜,二層作為臥室使用,三層則作為儲存空間。除此之外,碉樓有著防御外敵功能的同時,也兼職著防偷盜的作用。
不難看出,碉樓延伸出來的居住功能同時也是維系族群親屬制度的紐帶之一,這種碉樓式的民居樓層眾多,有的甚至可達七八層,通常情況下一座碉樓中居住者眾多,多為一個大家族幾代人或近親。該居住方式和相鄰式的親屬聚集有所區(qū)別,在相鄰式的居住環(huán)境中,人為的可以主動沒有交集,而在樓層式的非隔絕的空間中,高層居民和底層居民不可避免的有所交際,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持良好親屬關系的作用。本次田野調查途中遇見的不少當?shù)鼐用駨男≡诘飿侵虚L大,有的甚至和上三代祖輩在一起居住了十多二十年時間,這些人和長輩們的關系情誼深厚。
到了現(xiàn)代,碉樓已經(jīng)不再延續(xù)著以前的居住功能。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當代羌族都住進了現(xiàn)代民居,碉樓似乎已經(jīng)失去了具體的功用性,但另一方面卻也凸顯出了它作為民族名片的經(jīng)濟價值。自汶川大地震之后,茂縣的旅游業(yè)逐漸被打造起來,加之茂縣距離成都市區(qū)僅三個小時車程,天氣涼爽怡人,每年夏秋季節(jié)都會吸引了大批游客避暑光臨。作為一個“用石頭寫成的歷史”的民族,如今川西地區(qū)的羌族碉樓具有極高的旅游文化含義,茂縣政府于2013年建成了一個專門以“碉樓”為主題的旅游地——中國古羌城,以舉行迎賓、集會、慶典為主,供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參觀。碉樓是羌族的民族文化,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逐漸被“景觀化”,其中的經(jīng)濟利益不容小覷。同時相對于漢族人民來說又是異域文化,通過建造旅游景點這種方式,可以加深漢族人們對他者文化的認識,傳播當?shù)匚幕耐瑫r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可謂一舉兩得。
三、總結
從古至今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大多會經(jīng)歷從實用性到觀賞性的社會生命歷程,羌族碉樓最早作為軍事功能使用,后來回歸到民眾的生活之中,到現(xiàn)在被打造成為了民族景觀??梢哉f,羌族碉樓的歷史就是羌族歷史發(fā)展的縮影。對于現(xiàn)代羌族人來說,碉樓不僅僅具有居住和經(jīng)濟價值,更深層次的是它代表著族群的歸屬和認同。筆者田野考察過茂縣城區(qū)和黑虎羌寨,兩地漢化程度日益加深,除了一些老年人身上還保留著族群特征,穿著民族服飾和說羌語以外,大多數(shù)的青年人和漢族人在吃穿住行上無異。鑒于此,民族文化和遺產(chǎn)也成為了當代羌族人群對本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寄托。
注釋:
樂史,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卷之一百七十
九·四八夷[M].中華書局.2007;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九·茂州·風俗形勝[M].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
弗德瑞克.視野中的謎——散落在川藏地區(qū)的神秘星形碉樓[J].中國國家地理.2006
參考文獻:
[1]樂史.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M].中華書局,2007.
[2]王象之.輿地紀勝[M].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
[3]季富政.中國羌族建筑[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4]弗德瑞克.視野中的謎——散落在川藏地區(qū)的神秘星形碉樓[J].中國國家地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