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一個周末,我攜妻帶子回老家掃墓。掃完墓以后,我們一起去到叔叔家吃午飯。在吃飯前,叔叔從廚房里端出一盤艾葉粑讓我們先墊肚子。那一只只墨綠如玉的糍粑,被一張張綠油油的沙田柚葉子襯托著,看上去熱氣騰騰的,還一陣陣散發(fā)著山艾特有的清香。在美味面前,我和妻兒當然一點都不客氣,用筷子夾起艾葉粑,一邊吹著氣,一邊往嘴里送。
我一邊吃著艾葉粑,一邊在心里想,自從參加工作后,我的確是很久沒吃過家鄉(xiāng)的艾葉粑了。我的家鄉(xiāng)在廣西,那里的艾葉粑是清明寒食的主要食品,可以說是一種特色風味小吃。盡管我現(xiàn)在所居住城市有一些酒店和街頭早點攤鋪偶爾也能見到艾葉粑的身影,但我卻總覺得,城里那些艾葉粑遠遠比不上家鄉(xiāng)民間的。
記得我小時侯,奶奶最喜歡用嫩嫩的艾葉做糍粑給我們吃。每年春天,當青艾剛長出第一茬嫩芽時,她老人家就開始準備做艾葉粑的事了。奶奶曾經(jīng)告訴過我,做艾葉粑所選用的艾葉以清明時節(jié)的最佳,因為這時候的艾葉長得葉厚肉實,鮮美清香。因此,每年的這個時節(jié)奶奶都會去田間地頭,一手挎籃,一手拿鐮,細心地割下嫩綠的艾苗放竹籃里。把艾苗兒采回家以后,奶奶會先揀去老葉,洗清泥沙后,再放到滾開的水鍋里焯一遍。焯過的艾葉會由灰綠變成深綠色,撈起來再用清水漂洗并瀝去綠色的汁液。接下來,奶奶會用石臼把艾葉舂成泥糊狀,另外把清水泡漲的糯米混合秈米用石磨磨成米漿。等到把艾泥和米漿混合時,再加點艾草灰水,最后捏成一個個圓餅,放到蒸籠里去蒸熟。
每當艾葉粑被奶奶端上桌的時候,家里的,隔壁的,大家都圍在飯桌的旁邊,每人手里捧著一個艾葉粑,一邊喊“好燙啊”,一邊吹著或吃著……艾葉粑獨特的清香和細膩的口感,令每一個人都感覺很滿足。
其實,艾葉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所含的芳香油——清香無比。像別的蔬菜、野菜等植物,如果是煮久了,就會讓人覺得有一種難聞的潲水味。而艾葉呢,無論你怎么煮,怎么蒸,它都不變味,并且保持那一股香氣。這不,在叔叔家里吃過艾葉粑后,我信步走到了村里,而這才看到各家都在忙著做艾葉粑,難怪連村子里的空氣都彌漫著艾葉特有的清香。
家鄉(xiāng)的艾葉粑,確實是綠而不生,香而不苦,軟而不滯,滑而不膩,雖說它算不上名點佳肴,看上去甚至感覺土得掉渣,但是在我心里,它卻是春天里最解饞的一種地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