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斯琪 趙宏,遼寧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中國婚禮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是一種繼承,也是一種發(fā)展。婚姻可以等待,婚禮同樣不可以兒戲。在日益重視文化發(fā)展的中國,在不斷追求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新一代,“追求文化根源,重視傳統(tǒng)民俗”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種新的“時尚”。
中國婚禮中的每一個道具和過程都反映出一種長期未見的文化氣息。據說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是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的。在《通鑒外紀》記載過“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痹谶@之后,文中提到的“儷皮”(成雙的鹿皮)也逐漸成為經典的聘禮之一。巧合的是被形容夫婦的“伉儷”之儷,亦是此字,不過是否有所關聯(lián),倒是沒有查到相關的信息。在歷史上,周代是中國禮器收藏的時代,自那以后,許多規(guī)則和原則都已經過去,整個婚禮儀式也將在那個時候開始成形。那個時期的婚禮叫做“昏禮”,用“昏”字是因為人們在迎接新娘的時間是在黃昏。黃昏時太陽西洛,月亮東升,所以“陽往陰來”的象征由此而來?;瓒Y在五禮中屬于嘉禮,也是人生意義非凡的一禮,在它之前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應該算是別具意義的?!敖Y婚的意義”這件事是婚禮特別看重的,覺得代表著夫婦之義、結發(fā)之恩,所以過程很:“共牢而食,合巹而酳”,而后攜手入洞房?;槎Y的禮儀在那時是比較嚴格嚴肅的,基本沒有太多喧鬧,女方家中三日長燃蠟燭以此表達對女兒的思念,男方家中三日內無娛樂,為了使新娘心中有所慰藉。據說昏禮所用的“昏服”是黑中揚紅的“玄色”,在五行思想中代表天的顏色,也是頗具神圣意味的。在結婚后的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要去拜見舅姑,告見家廟,到這時候新娘就算正式、完全的進入夫家家族。
中式婚禮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鳳冠霞帔、大紅花轎、掀蓋頭、拜天地……每一個儀式,每一道流程,都折射出一種久違的文化氣息。
轎子停下后,新郎手持弓和箭,分別向天空、地面和新娘射出三支箭,意味著箭弓的形狀良好。
另一層含義是給新娘一個下馬威,提醒她成為媳婦后要恪守婦道,做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媳婦。
新郎和新娘一起跨過火盆,意欲辟邪,祈禱婚后能過上好日子。
流行于漢族地區(qū),特別是唐宋時期,及后世沿革。鞍”與“安”同音,取其“平安”長久之意。當新娘的前腳跨過門檻,后腳還沒抬起來時,馬鞍就由全家人帶著父母和孩子一起拉出來,這與“烈士不二夫,好馬不配雙鞍”的意思不謀而合。
這個儀式是在洞房花燭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新郎用桿將新娘的蓋頭掀起。掀起蓋頭后,新郎要用他的手觸摸新娘的頭發(fā)。秤桿揭蓋頭,意喻稱心如意,撫摸頭發(fā)象征白頭偕老。
踩瓦片意味著一切不好都如同碎瓦片一樣,要開始一個嶄新的生活。
拜堂也稱“敬天敬地”。是古代的婚禮儀式之一。中國婚禮儀式。又稱拜高堂、拜花堂。
在過去,當新娘和新郎拜天地時,新娘和新郎向他們的祖先、父母長輩致敬。一共包含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用兩根紅線喝一杯酒。在古代,葫蘆被分為兩個。喝了一杯酒,象征著在結婚后,丈夫和妻子成為一個整體,在結婚后彼此相愛,分享歡樂和悲傷。婚禮不是讓新人上臺表演,而是通過這些有意義的婚禮儀式,對生活作出承諾。
旗袍自1990年代初開始在婚禮上流行,但當時基本上是紅色,款式也不多見。十多年來,婚紗在色彩、風格、質地等方面得到了豐富,成為東方新娘永恒之愛的象征。
大紅:它適合年長的新娘,因為它可以顯示新娘的沉穩(wěn)和大氣。玫瑰紅色:適合年輕的新娘,因為她們的皮膚很好,可以讓新娘看起來年輕漂亮。白色:適合生活質量更高的新娘,旗袍下部分可以卷起紅色的邊緣,或者衣身大面積的銀色亮片,會顯得很優(yōu)雅。黃色與橘黃色:也是新時代的新娘可考慮使用的顏色。另外,旗袍花紋的寓意,也有一番含義:龍鳳:龍鳳呈祥“呈祥”意思“情長”、寓意吉祥,新人成雙成對。石榴:寓意多子多孫、
中式婚禮作為人類的文化精髓,一直在不斷的發(fā)展和豐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文化的廣泛傳播,國際影響力的提高,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吸引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尊重并且接受中國傳統(tǒng)婚禮文化。同時我們也需要融合現(xiàn)代文化,更好的順應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新潮流。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