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睿
摘 要:對泰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在校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動機進行調(diào)查,以期了解其動機的基本情況,為教師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供有益的建議和依據(jù)。
關鍵詞:泰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乒乓球;動機
乒乓球運動動機是影響學生從事乒乓球運動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意志力和高昂的學習勁頭,充分動員身體各部位及各器官,以掌握相關技戰(zhàn)術,而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無精打采,這都與其運動動機水平是分不開的。
本文通過分析調(diào)查泰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動機,旨在搞好乒乓球課教學,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供理論依據(jù)。
1 研究對象
泰山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2014級、2015級、2016級學習乒乓球的200名學生(女生50名,男生150名)。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中文體育學術期刊和資料,主要參考近五年與體育動機有關的文獻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
2.2 專家訪談法
對2位體育訓練學教授,3位乒乓球?qū)m椊叹氝M行訪談,征詢了他們對高校乒乓球?qū)W習動機調(diào)查指標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查閱相關文獻總結出的有關乒乓球?qū)W習動機方面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確定維度。
2.3 問卷調(diào)查法
問卷編制完成后進行了信效度檢驗。共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符合分析及研究的要求。
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在研究過程中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在計算機上應用Excel1等軟件進行處理,完成相應的統(tǒng)計工作,得到實際所需數(shù)據(jù)。
3 結果與分析
3.1 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調(diào)查可知,多數(shù)在大學中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學生在高考時的專業(yè)并不是乒乓球,有70%的學生是初學者,在以前未接觸過乒乓球運動;在研究對象中,只有30%的學生在大學前接觸過乒乓球運動,這其中也只有少數(shù)學生有一定的基礎,能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術,其余學生只是接觸過并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而且也不常參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乒乓球基礎,因人而異、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2 接觸乒乓球運動的途徑的分析
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可知,50%的學生是通過“同學或朋友的介紹”這一途徑接觸乒乓球運動的,表明同齡伙伴尤其是班級志同道合的朋友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很大;有37.5%的學生是通過“學校開設的體育課”來接觸乒乓球運動,說明學校開設相關的乒乓球課程是學生接觸乒乓球運動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動機提供了某些借鑒;通過“體育明星或通過觀看比賽”接觸乒乓球運動位于第三位,占總人數(shù)的27.5%,體育明星在運動競賽中技、戰(zhàn)術的絕妙表演和高尚的體育道德情操,強烈的吸引著大學生積極效仿。“受家庭影響”而接觸乒乓球運動這一途徑所占比重較小,對學生的影響較小,這可能與這一途徑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關。
3.3 影響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動機的縱向比較
3.3.1 學習乒乓球運動前的動機分析
通過對調(diào)查結果的分析可知,學習乒乓球運動興趣是排在第一位的,占總人數(shù)的75%,這表明興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乒乓球運動感興趣所占比例較高與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有一定的關聯(lián),與傳統(tǒng)三大球類相比,乒乓球具有相對來說對抗性不強,娛樂性大,體力要求不是很高,投入不大,人員容易組合等優(yōu)點,從而廣受大學生喜愛。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的動機位于第二位,約占57.5%,乒乓球運動能有效的發(fā)展人的靈敏性,增強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提高動作的速度和上下肢的靈活性,促進身體代謝,對調(diào)節(jié)和改善人的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也大有益處。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身體素質(zhì)的練習。
“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術”的動機位于第三位,這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是為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他們是想通過乒乓球課程的學習,學會和掌握乒乓球技術或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術。
3.3.2 學習乒乓球運動后的動機分析
調(diào)查結果表明,“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術”排在第一位,占77.5%。這說明一定時間系統(tǒng)的學習后,隨著對乒乓球認識的不斷加深,學生的動機更傾向于學習乒乓球技術,更加注重自己能力和實力的提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專業(yè)思想教育。
“考慮到以后的就業(yè)問題”及“個人興趣”的動機位于第二位,表明興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動機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主導和調(diào)節(jié)作用。為獲得社會承認使學生的動機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上,這種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提高自身成就”排在第三位,占52.5%。作為個體的人參加體育活動,一個功利性的目的是得到他人及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不少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學生,尤其是在上大學之前有一定技術基礎的,他們期望通過乒乓球課程的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從而得到他人及社會的認可。
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的目標不明確,有從眾心理。一部分學生為了更多的和自己的同學在一起,往往會選擇一起上課,從而增加了彼此間“從眾”心理的影響。對此,教師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培養(yǎng)。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在所研究的對象中,他們主要是通過同學或朋友的介紹及學校開設的體育課等途徑來接觸乒乓球運動的,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動機提供了某些借鑒。
4.1.2 大學生在學習乒乓球運動時,有多種動機,如就業(yè)問題,個人興趣,為掌握一定的技戰(zhàn)術等,其中對乒乓球感興趣是學習乒乓球運動動機中較穩(wěn)定的動機。
4.1.3 學習乒乓球運動前后學生的動機是不同的,學習乒乓球運動前,興趣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學習乒乓球運動后,“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術”占第一位,這說明其動機是隨著內(nèi)部需求和外部刺激條件的變化而隨之變化的。
4.2 建議
4.2.1 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應注重研究影響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的原因,積極進行引導;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自身素質(zhì)建設,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手段;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如通過教學目標的設置,積極進行反饋等手段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科學的調(diào)控和有效的激勵。
4.2.2 針對學生的技術實際情況,對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對有一定基礎的同學要有一個教學計劃,對基礎稍差的同學要適當多安排一些示范和講解,減輕其心理負擔,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以增強其內(nèi)在動機。
4.2.3 重視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余時間的練習,組織各種形式的乒乓球比賽,使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技術要領,增強他們對乒乓球技能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為學生參加乒乓球運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器材,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
[參考文獻]
[1].唐芳武.廣東省高校乒乓球普選課學生學習動機的調(diào)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08:27-28
[2].王俊鵬.高校乒乓球轉(zhuǎn)向教學中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A].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9,22(2):55-56
[3].雷剛.對體育系羽毛球?qū)I(yè)學生學習羽毛球動機的調(diào)查分析[D].體育科技,2009,(2):160-161
(作者單位:泰山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