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代融州報恩寺建置、建筑及住持制度考
——宋代真仙巖文化景觀研究之三

2019-12-15 05:47:27劉漢忠
廣西地方志 2019年4期
關鍵詞:報恩寺羅漢寺院

劉漢忠

(柳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廣西 柳州 545001)

一、報恩寺的建置由來

報恩寺見于今存典籍記載,最早為明初《寰宇通志》所載:“報恩寺,在融縣南五里,宋建?!薄跺居钔ㄖ尽分苯右罁?jù)各地于明初呈送的志書等地方文獻,因此可知,由宋至明初報恩寺仍然存在。明嘉靖、萬歷、清康熙、嘉慶《廣西通志》均未記此寺。乾隆《柳州府志》卷十七記載:“報恩寺,在城西南真仙巖,宋建,今圮?!钡拦狻度诳h志》卷四載:“報恩寺在靈巖,圮?!泵駠度诳h志》卷二《古跡》記有真仙巖寺,同卷《真仙巖名跡》記載報恩寺已圮。新編《融水苗族自治縣志》第二十三編第六章第四節(jié)《宗教信仰》記載:“宋代為融水境內佛教的鼎盛時期,凡縣境中山水明秀處,均建有佛塔佛寺,不下30余座。”但未記寺廟名稱?!稄V西通志·宗教志》記載融水報恩寺:“宋建,清圮?!?/p>

融州真仙巖報恩寺至遲于北宋初期已經建立。筆者研究認為:報恩寺是繼承唐、五代時期的寺廟而來,即真仙巖內唐代已有佛教寺廟設立??疾鞆V西佛教歷史特別是桂林、柳州的佛教傳播史,佛教傳入融州的時間不會晚于唐代,真仙巖佛寺的出現(xiàn)亦當不晚于唐代。例如柳州靈泉寺建立于唐代,柳宗元《柳州復大云寺記》記載:“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大云寺在水南?!膘`泉寺并未列入,其原因見于宋人王安中《新殿記》記載:“靈泉在水南立魚山趾,寺蔽于仙弈之腋。唐刺史柳侯記二山水石、洞穴、魚鳥、草木最詳,寺獨不錄,又不得例大云見于它文。問之父老,昔蓋陋甚。自變律為禪,乃始大作門堂樓殿,欲以冠冕南方?!膘`泉寺由唐代“昔蓋陋甚”之民間私立寺廟,經宋代“變律為禪”,進而“乃始大作門堂樓殿”,成為官寺。設若僅據(jù)柳宗元文,則靈泉寺在唐代已存在亦無所據(jù)。因此,真仙巖內報恩寺由唐代民間寺廟發(fā)展而來,有相應社會條件印證其可能性。新編《融水苗族自治縣志》第二十三編第六章第四節(jié)《宗教信仰》記載:“佛教大約在唐代時傳入融水,1987年在融水出土的銅鐘就是唐代寺院中的大型器樂?!便~鐘款題“信樂寺”,時間為唐貞元三年(787)。信樂寺具體所在不詳,但唐初佛教已進入融州,則是無疑的事實。

二、報恩寺的建筑規(guī)制

梁思成《中國建筑之特征》提到“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賴其建筑之遺跡或記載以測其文化”,因為“建筑活動與民族文化之動向實相牽連,互為因果者也”。此論深邃痛切,研究宋代融州真仙巖景觀建筑,其原因與目的正在于此。

報恩寺建筑布局適應真仙巖具體環(huán)境,遵從宋代禪宗寺院規(guī)制,在廣西宗教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研究等方面具有典型意義。報恩寺位置布局、寺院整體及相關建筑,淳祐二年(1242)杜應然《融州老君洞敕賜真仙巖之圖》(下稱《杜圖碑》)、淳祐五年(1245)甘有立《融州老君洞圖》(下稱《甘圖碑》)詳細清晰繪刻,同異詳略之間可互證互補。這是因為宋代禪寺完整形式已無留存,而宋代佛寺圖例清晰繪刻且存世者,可謂極其珍貴。

《杜圖碑》山門題“報恩寺”,左為“禪林”,右有“仙關”牌坊,以此與其他建筑區(qū)間隔斷。進殿前院,側有“僧堂”,左右為廂廊式建筑?!敖鹣傻睢鼻霸O置經幛兩座。大殿兩側右為“佛閣”,左為“鐘樓”。殿后進入“法堂”,左右為“行堂”“戒壇”,之后為“方丈”。最后為“寶藏”之地,側旁有“觀音閣”。《甘圖碑》報恩寺建筑刻繪與《杜圖碑》基本一致,手法略異。相異處為名稱不同,或文字詳略不等,刻繪細節(jié)不同之處則如山寺門簾作迎風飄起狀。

宋代禪宗寺院基本延續(xù)唐代傳統(tǒng)。寺院堂殿配列有一定之規(guī),但具體某一寺院則因所處位置不同而略有差異。布局以院為單位,體現(xiàn)中心區(qū)十字格局,即“山門朝佛殿,廚庫對僧堂”格局,而整體則取縱深走向,適應于真仙巖地形。宋代大寺院各重要建筑,報恩寺多具備,鐘樓、戒堂等均依規(guī)制構建。另外,佛寺必備設施如“寢殿”“廚子”“食堂”“廁所”等,則因重要性稍次,或觀念不及,或刻版所限,未一一標刻。各相關建筑無一定不變之局,尤見報恩寺建筑之特色。

(一)“金仙殿”與“大佛殿”

報恩寺建筑《杜圖碑》與《甘圖碑》名稱有異,有出于宗教稱謂之不同?!抖艌D碑》“金仙殿”即《甘圖碑》“大佛殿”。金仙本為道教仙人最高境界,宋代以“金仙”指稱佛教最高果位,源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正月乙卯下詔:“佛號大覺金仙,余為仙人、大士之號。僧為德士,寺為宮,院為觀?!保ā端未笤t令集》卷二二三)。因此可知,北宋前期,報恩寺大殿原名在宣和元年(1119年)時改額名“金仙殿”?!抖艌D碑》直至刻碑時仍然以此刻題,但并不意味此時仍然題額“金仙殿”,因杜為道教中人,習慣以“金仙”稱指佛教最高果位,此由《甘圖碑》題為“大佛殿”可證。

《杜圖碑》“行堂”,《甘圖碑》稱為“官廳”?!靶刑谩睘樾姓呔铀?,又作“行者堂”“行者寮”,見于《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二《訓童行》:“行堂前,掛牌報眾?!蓖瑫砦濉渡硰浀枚取酚涊d:“行堂鳴鈸,引剃頭人出?!?/p>

(二)融州“戒壇”

報恩寺“戒壇”尤其值得注意。宋代僧尼必須開壇受戒為沙彌,是到桑門的必由之路,戒壇因此設立?!端螘嫺濉返泪尪挥涊d宋代七十二戒壇分布,未包括廣西、廣東及陜西三地。實際情況不可能,因為無法想象廣西僧尼受戒要遠赴廣西路之外其他地方。此前有研究者考證陜西興元府唐安寺有戒壇院、廣東潮州設有戒壇,即在《宋會要輯稿》記載之外。今從《杜圖碑》《甘圖碑》刻繪“戒壇”,證明融州有戒壇設置。《宋會要輯稿》記載開壇受戒儀式:每遇誕圣節(jié)開壇受戒,上設十座,說三百六十戒。又有宋代地方志記載,臨壇僧二十余。據(jù)此,則受戒時請高僧十名或二十余名進行說戒。以此規(guī)制可知融州舉行受戒法式情形,此亦為研究廣西佛教史之重要事證。

(三)佛閣

真仙巖內有兩處“佛閣”?!陡蕡D碑》一處建筑標名兩字難以釋讀,下字似為“氏”字,對應《杜圖碑》的“佛閣”。此文字不同,或亦如“金仙殿”之與“大佛殿”,稱謂雖異而實同一。宋代禪寺建筑內普遍設立經藏或輪藏。報恩寺“佛閣”位置與僧堂、法堂相近,當為佛經收藏之處(真仙巖報恩寺為官額寺院,得賜佛經等物),供僧人讀誦?,F(xiàn)存佛教寺院大多為明清之后規(guī)制,寺院后部通常建有“藏經閣”,分上下兩層,下層稱為“千佛閣”或“萬佛閣”,意為眾僧誦讀佛經之處。

又一“佛閣”見于《杜圖碑》詩并注記云:“劉侯布德于融郡,父宿興祠立壽容。劉侯出鎮(zhèn)玉融□□□□□□□□□文藝□□□□□□□□祠,創(chuàng)佛閣,兩年布政,百廢具舉。”劉邦鳳于淳祐二年(1242)在廣西提點刑獄公事任上曾“創(chuàng)佛閣”。此“佛閣”似非報恩寺內用于收藏佛經之佛閣,原因在于寺內各建筑久已依規(guī)制布局修建,不待此時方“創(chuàng)建”。

另一“佛閣”即與佛教相關之閣樓?!抖艌D碑》:“近寺石崖小巖,有自在觀音菩薩石相。壬寅歲夏,川僧住持因重修法堂見之。提刑劉大夫施錢百阡,命福老于藏前創(chuàng)一閣,扁曰清凈,□□望之?!贝恕安厍皠?chuàng)一閣,扁曰‘清凈’”當即所創(chuàng)建之佛閣。

(四)寶藏

《杜圖碑》報恩寺內有“寶藏”,《甘圖碑》作“天塢寶藏”,為文字詳略之異?!皩毑亍蔽恢迷谒聝茸詈蟛浚嘧铍[秘處。所藏何物未見說明,據(jù)佛寺規(guī)制,當為收藏佛祖法物、圣物之屬。宋代官寺多有賜物,如佛寶、御書、藏經等。可參考之例,如日本僧人于開封啟圣院所見,寺院后部有“佛牙堂”,寶藏佛牙一枚。融州報恩寺“寶藏”之物當為此類,否則不至以“寶藏”名之。

(五)經幢

《杜圖碑》金仙殿前立有石經幢兩座,分置左右。中唐以后經幢為多段石柱和多層盤蓋相間疊加,盤蓋四周雕出垂幔、飄帶、花繩等圖像。至北宋石幢雕刻內容日益豐富,花紋裝飾日趨華麗,經文所占比例則日漸減少?!陡蕡D碑》繪刻較簡,基座之上以樹枝形示意?!抖艌D碑》繪刻繁復,幢基、平座石、幢身、腰檐、上檐、幢頂相疊,一一可見,有如微雕。殿前經幢所刻何經無記載,據(jù)悉融水當?shù)赜腥耸詹赜薪洿蓖仄?,經考為《盂蘭盆經》七語經咒,是否與此經幢相關,待考。報恩寺另有經幢一處,為張孝祥所書《金剛經》,《杜圖碑》《甘圖碑》所示在羅漢閣下。

(六)三藏殿

《杜圖碑》“羅漢閣”之下為“三清諸圣”(道教),即《甘圖碑》所標“三官堂”。但《甘圖碑》“五百羅漢”(即《杜圖碑》“羅漢閣”)至“三官堂”之側標名為“三藏殿”(未繪出圖形,或與“五百羅漢”圖合一示意),此屬佛教?!抖艌D碑》未標刻。

(七)五百羅漢堂

自唐代開始,一些大型寺院修建有五百羅漢堂。融州報恩寺于主體建筑之外,另有五百羅漢佛像堂,即《杜圖碑》“羅漢閣”和《甘圖碑》“五百羅漢”。嘉祐五年(1060)《融州真仙巖新修五百羅漢佛像記》記載創(chuàng)建情形:“融郡之南,不遠五里,有巖曰真仙:以石肖老聃,國賜此名,一郡之勝概甲于廣西。歲有令節(jié),傾城聚賞,故僧得衣欲來賞者有所瞻仰,以發(fā)善心。覩物興思,人之常情也。所以募眾僦工,創(chuàng)五百羅漢及佛相?!保ㄎ灏倭_漢)“數(shù)雖眾,而人施一相,費輕易舉,不窮人之財也。費輕而舉易,不在論禍福,人之樂從,則不損佛之教也。倚巖構堂,鮮費土木,不勞而成,不苦人力,則不陷佛于貪邪也。創(chuàng)一事而三善立,于僧之果此為得矣?!蔽灏倭_漢佛像堂達如此規(guī)模,可見報恩寺規(guī)模、規(guī)制及地位。

(八)張孝祥書《金剛經》碑

張孝祥大書題刻“天下第一真仙之巖”往往為人所樂道。然宋代之后及今研究文論從未涉及張孝祥書刻佛經于真仙巖之事?!抖艌D碑》刻繪“金剛經”一處,置于碑亭中,題詩并注云:“一石鐫經顯居士,萬碑題詠稱名公。于湖居士書《金剛經》□□□□□□□□□石以亭蓋□□□石乳□□□□□□□□,三次修換,顯其張公墨跡。巖中奇特,足稱士夫題詠,碑刻甚多?!睔埼牟坏K大意,指張孝祥書《金剛經》刻碑立于真仙巖,其間經三次修換,方得完善?!陡蕡D碑》亦標有“金剛經”安置于碑亭,與《杜圖碑》一致。

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于湖居士,宋代名臣,書法名家。而立之前,書法名氣之盛可見證于寧波天童寺《宋故宏智禪師妙光塔銘》。史稱其人書藝亦未臻化境,朱熹嘗謂“使其老壽,更加學力,當益奇?zhèn)ァ?。乾道元年?165)為靜江知府,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有《朝陽亭記》等多件作品刻于桂林。張孝祥《于湖集》有關佛教、佛寺詩文甚多,真仙巖書刻《金剛經》尤見其心志所系。林半覺先生《愛國詞人張孝祥桂游石刻研校》(《廣西師范大學學報》1982年第1期)僅記張孝祥于真仙巖題“天下第一真仙巖”。今據(jù)《杜圖碑》《甘圖碑》揭出張孝祥書刻《金剛經》,為宋代書法史、佛典傳刻史增一重要內容。

(九)佛塔

中國佛教寺院的佛塔設置,早期居于寺院中心位置,至宋代多已移于院外。真仙巖有宋代佛塔,見于民國《融縣志》第八編《古跡》所載:“真仙巖古塔,在巖門,石造,計七層,高丈余。每層四周鐫有佛像,甚精巧。宋淳祐間杜應然建。塔已欹斜,作欲倒勢,而數(shù)百年屹立如故。俗謂塔下有仙,理或然歟。為仙巖最著勝跡?!本砬坝姓掌6艖粸辄S冠中人,自然不會建造佛塔,民國《融縣志》所述有誤?!陡蕡D碑》《杜圖碑》未見刻繪佛塔,以圖碑方寸之地,景觀未必能巨細無遺。石塔建置于巖門,符合宋代移于院墻之外的風氣?!抖艌D碑》《甘圖碑》未予刻繪,或亦與此相關。

(十)自在觀音、羅漢巖

真仙巖報恩寺建筑之外,與佛教文化相關勝跡有自在觀音、羅漢巖等,數(shù)量與道教勝跡相較為少,或反映道、釋二教進入之先后,以及氣象興盛之有別?!抖艌D碑》載:“近寺石崖小巖,有自在觀音菩薩石相。壬寅歲夏,川僧住持因重修法堂見之。提刑劉大夫施錢百阡,命福老于藏前創(chuàng)一閣,扁曰清凈,□□望之?!卑l(fā)現(xiàn)并命名年代為南宋淳祐二年(1242),此時真仙巖內諸多自然名景已命名殆遍。

羅漢巖見于《杜圖碑》所載:“羅漢數(shù)軀朝向北,斗星七位轉回東。溪北有羅漢巖,石柱有轉山北斗相?!泵麜r間與巖內《五百羅漢像》塑造及羅漢閣建立時間相先后。

與杜應然同時,紹定元年(1228)劉繼祖《劉公巖詩》記載真仙巖景觀有“觀音坐領諸羅漢,鳥猿白鶴相為伴”,此與“中有龐眉老仙伯,玉局高座為真宅”諸道教名勝相存相融,而“果然幻出神仙府,古佛老仙成同游”,實為真仙巖佛道文化共存情形生動體現(xiàn),筆者將以“三教文化之典型”專題述論。

三、報恩寺的住持制度

報恩寺至遲北宋初期已建立。宋代寺院建制表明,官額寺院賜名、更名,往往背景相同、時間相同。據(jù)宋代文獻可知,融州報恩寺名稱幾經變更,大體為:最初敕封“崇寧”(具體在崇寧二年九月),崇寧三年下詔在“崇寧”后添入“萬壽”二字,而為“崇寧萬壽”,以后又敕封“天寧萬壽”,即將“崇寧”改為“天寧”(在政和元年),此后復敕封“報恩光孝”(全名為“報恩光孝寺”或“報恩光孝禪寺”,具體時間不詳)。此為“報恩寺”更名大體情形,大凡北宋時期賜名“報恩”的佛寺,均如此數(shù)度易名。柳州靈泉寺由唐入宋,文獻記載先后得名“天寧萬壽禪寺”“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七年),與真仙巖報恩寺可以互證。《永樂大典》引明初《蒼梧志》記載“報恩光孝禪寺”初名慈福寺,“宋崇寧二年改賜崇寧萬壽禪寺,政和元年改天寧萬壽禪寺,后元改今額”,亦同樣可證。官額寺院、道觀依朝旨詔令執(zhí)行,具有同一性。真仙巖道教“報恩觀”數(shù)度改名,與報恩寺一致,可以相證。

宋代融州報恩寺所奉為臨濟宗,為宋代嶺南盛行且一枝獨秀之宗派。數(shù)百年之后,清康熙年間真仙巖《水月和尚舍利塔》銘文記載“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可知報恩寺法嗣代系。

北宋時融州報恩寺已是十方住持寺院,至于何時起實行十方住持不可考,但最遲不晚于敕封“崇寧”之時。崇寧二年十月下詔敕封崇寧寺觀,如是師徒甲乙承繼者,必須改為十方住持制度。宋代禪寺不斷分化,形成多種類型,有甲乙住持院、十方住持院和敕差住持院三種,后來取消敕差住持院。甲乙住持院是師徒相承制,從屬一定宗派,很少更改。十方住持院則是由各方公請著名僧人住持。實行十方住持制度后,寺院主首(建炎年間通稱為住持)由官方決定或監(jiān)督選舉產生。住持制度與寺院經濟有著重要聯(lián)系,如佛寺修復寺院、大興堂殿需要經費,相當部分可得自于官府提供。《慶元條法事類》記載,原為甲乙住持制承續(xù),因“毀壞寺觀不能興葺者”,可以按十方住持制另由官定主首,據(jù)此可以獲得官府資助,以修復寺觀。報恩寺在宋代能夠長期存在并積極擴展,與其屬于十方住持制下的官寺有著重要關系。筆者曾對宋代佛教儀軌等有所探討,收錄于拙著《廣西文獻知見錄》《域史考鏡輯存》,可參看。融州報恩寺因此得到朝廷諸多賜給,依制每遇天寧節(jié),“節(jié)鎮(zhèn)州與紫衣、度牒各一道”,并“賜經一藏”(《宋會要輯稿》禮五之十五),報恩寺自然在受賜之列。此時按朝制,報恩寺已專用于“祝圣道場”,即專用于為皇家祈禱,民間祈?;顒颖仨毟脑谒逻M行。

北宋時期報恩寺僧職、融州僧官設置,見于《融州真仙巖新修五百羅漢佛像記》(曲江譚允撰文,太原廖成書,江夏黃頃篆額,嘉祐五年庚子三月三日刻立,桂林龍升刻碑)記錄(嘉慶《廣西通志·金石略》未著錄),長期以來未引起注意并加以利用。碑文末有題名:

巖主僧德誠,管內僧判得文,管內僧監(jiān)德暎,賜紫僧如白,前主首僧如觀、如愿。

此則題款,不僅有助于了解報恩寺僧職以及融州僧官設置情形,而且對廣西佛教史同樣有重要參考價值。研究表明,宋代于經制州設有“僧正司”,置“僧正”“副僧正”“僧判”。融州報恩寺為官額寺院,相應設置有僧官管理。北宋時融州僧、道(道教宮觀)管理機構已設置于真仙巖,直至明代。此題款反映出宋代報恩寺僧職(寺院主首等)、僧官(僧、道官歷來有廣、狹二義,廣義為僧人、道士擔任僧、道管理事務,即僧官)并列平行。“巖主僧德誠”即寺主(主首),亦即“住持”(建炎年間起主首通稱“住持”)。僧判、僧監(jiān)為執(zhí)事僧?!肮軆壬O(jiān)德?!庇谖鯇幇四辏?075)八月一日詠真仙巖詩,題款為“都僧正釋德?!??!肮軆壬小敝肮軆取睘槿谥莨軆?。“管內僧判”“管內僧監(jiān)”即僧官,且由僧人擔任(此與明清不同)。賜紫僧如白,即獲得朝廷賜予紫衣的高僧。得賜紫衣有多種情形,其中每遇天寧節(jié)“節(jié)鎮(zhèn)州與紫衣、度牒各一道”;宋仁宗天禧二年(1018)正月下詔,僧道正任滿七年,可得賜紫衣、加師號,而在之前是五年之期(《宋會要輯稿》),因此僧如白很可能之前擔任過融州僧道正?!扒爸魇咨缬^、如愿”則為前任主首。

有關文獻往往只記錄住持僧一人,其實北宋時期報恩寺的僧釋人物眾多,其興盛狀況為明清佛寺不可比擬。

南宋寶慶、紹定年間報恩寺住持為僧智性,紹定元年(1228)正月饒囗《劉公巖記》載:“郡守劉公囗暇,乘興尋幽,訪囗囗囗,見之囗囗囗囗,喟然嘆曰:其殆山靈閟此清景,而有所囗乎?乃命報恩性老重開拓之役,捐錢七萬以佐費,指授規(guī)矱,爰謀伐石?!鳖}款:“儒林郎、柳州司理參軍饒囗撰并書,鄉(xiāng)貢進士、州學學正覃芹,鄉(xiāng)貢進士、真仙囗(書)院山長梁翔磨崖,報恩住持僧智性開山。”劉繼祖《劉公巖詩》題識“戊子元旬,領館客游山,先登老人巖,次入真仙洞,已而縱觀西峰新巖及彈子巖。因以古風四十韻紀始末,錄呈諸丈,并簡性公”,詩句“性公名共此山顯,朱容專美于劉公”,“性公元是名佛流,為佛出力旁搜求”,題款有“開山僧智性摩崖”,稱“性老”“性公”,可見智性居尊年長。融州知州、柳州司理、融州學學正、真仙書院山長以及幕客(館客)等人與智性同游山水佳勝之處,并擇址開山。情形如《劉公巖記》所述:“指授規(guī)矱,爰謀伐石,煅囗囗囗以囗囗囗競施,畚鍤偕集,不日而石囗囗囗,夷險平欹,鋤榛刬類,隱然囗宅,囗明透徹,囗豁囗霧,萬景現(xiàn)前。”“乃峙閣以奉古佛,敞庵以囗囗自囗大,進達橫術,表以高闊,繚以周囗,花竹松杉,映帶左右?!敝切圆粌H主持報恩寺事務,而且另外開辟有佛寺?!抖艌D碑》記載:“近寺石崖水巖,有自在觀音菩薩石相,壬寅歲夏,川僧住持因重修法堂見之。提刑劉大夫施錢百阡,命福老于藏前創(chuàng)一閣,扁曰清凈,□□望之?!笨纱_定淳祐二年(1242)時報恩寺住持為“川僧”。“川僧住持”是否為智性,無法確定。此時智性已退位或圓寂,由“川僧”繼任住持,亦有可能。(“福老”二字據(jù)陳垣先生《道家金石略》,筆者所見圖影處殘損,為何人無考。)

另,真仙巖會一閣非智性所建?!抖艌D碑》載:“列三寺觀學俱近,會一樓堂像闡洪。洞前有一寺、一觀、一縣學,三教俱全。紹定己丑,杜應然創(chuàng)閣在巖內,名曰會一,上奉三教圣相,下為鐘、呂二仙堂。劉判府書閣名,唐司理為之記?!泵鞔_記載會一閣是杜應然于紹定二年(1229)創(chuàng)建,位置在御書閣旁。舊籍記錄會一閣為智性修建,嘉靖《廣西通志》卷三十六《臺榭》載:“融縣會一閣,城東五里真仙巖旁,宋僧智性建。寶慶三年融州參軍唐麟記?!蔽从洿藭r存毀情況。事實上,明初會一閣已毀,見于《寰宇通志·柳州府·樓閣》所載:“會壹閣,在融縣真仙巖,旁有御書閣。以上俱廢?!焙蟪雠f志輾轉承襲,道光《融縣志》卷四《古跡》記載:“會一閣在真仙巖側,宋僧智性建。寶慶二年,參軍唐麟有詩紀其事。久圮。”乾隆《柳州府志》卷十八的記載相同。杜應然、智性為同時代之人,杜應然不可能將他人所建攬為己作,因此會一閣并非智性所建。

四、報恩寺的結局

報恩寺由元入明已逐漸毀圮。元代偶存題刻詩所記多與道教物相有關。明弘治年間桑悅《仙巖記》于佛寺建筑未著一字?!缎煜伎陀斡洝穬H載“僧棲”多次:“方徘徊延佇,而僧棲中有二客”,“其下則溪匯為淵,前趨峽壁,激石轟雷。其隔溪東崖,南與老君對者,溪上平聳為臺,后倚危壁,為下層;北與僧棲對者,層閣高懸,外復疏明,為上層,但非鵲橋不能度”?!吧畻奔瓷藯又?。此時尚有建筑“層閣高懸”,但已屬遺構。建筑多已損壞,所遺諸多部件為徐霞客所見:“然竊計巖中有遺構,可以結桴小筏浮水,但木巨不能自移,還將與參慧圖之。”參慧為巖中棲居者,“赴齋壇”于外間佛寺,尤見報恩寺趨于消寂的情形。

由明代至康熙年間,真仙巖仍有住巖(住持)僧。今存《水月和尚舍利塔》銘文記載水月和尚為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代僧人,“原命生于甲寅年正月初五日子時生,大限歿于乙丑年十月初一日丑時影化”,其舍利塔由眾信善于康熙二十五年菊月望日捐資修建,而立碑則為其徒弟寂乾、寂融、寂超、寂純等人。甲寅即萬歷四十二年(1614),乙丑年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水月和尚長期在真仙巖修持。乾隆《柳州府志》卷三十八《藝文》有殷弼《贈老君洞水月禪丈》詩:“浮生麋鹿性,強半屬林泉。聚石來何日,班荊知有緣。蘆花江上月,老子洞中天。握手同長嘯,鐘聲破暝煙?!币箦鰹槊髂┲燎蹇滴跄觊g人,其壽命在道光《融縣志》中有兩說,一為81歲,一為90歲。禪丈與殷弼雖為僧俗兩界,但年輩相同。此詩又見于道光《融縣志》卷十一,作者為李文彧。李文彧卒于雍正三年(1725),此時距水月影化(得壽71歲)已整整40年。設若李文彧得壽60歲上下,則水月影化時李文彧年方20歲,既然年輩不同,“班荊知有緣”“握手同長嘯”顯非后輩對佛僧長老應用之語。

僧人有法名,有字號,因此參慧與水月是否為一人值得考慮。徐霞客于崇禎十年丁丑(1637)六七月間寓居真仙巖,住巖僧參慧多有助力,游記多次提及。殷弼詩題稱“水月禪丈”,墓碑稱“水月和尚”,“水月”為字號。設若水月為參慧(則“參慧”為水月法名)。徐霞客年輩較長,可徑稱其水月法名。因此推考徐霞客筆下的參慧有可能是康熙年間的水月禪丈(水月和尚),尚待印證。在此之后,僧人住巖修持可見證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八月梁廷桂撰《夏日招僚友游真仙巖記實》:“有僧高臥巖之藪,默默無□似得□?!?/p>

《甘圖碑》背面,清康熙年間刻有修建《韋馱囗囗》碑文,今存碑石一角有“屋宇整備”“韋馱一尊尚無”“有住持”“募化樓殿工坐”殘文,下列捐資姓名數(shù)十人中有王世臣、劉英世。道光《融縣志》卷六《選舉·貢生》記載王世臣為康熙三十三年歲貢,劉英世為康熙五十一年歲貢。王世臣、劉英世為地方樂于捐助者,另見于康熙三十七年《景滁亭碑記》題款,由此可知康熙中期報恩寺仍然有住持僧,并修建屋宇樓殿,因塑立韋馱像而勸募(明清寺院通常將韋馱像安置在天王殿彌勒菩薩之后,面對釋迦牟尼佛像),可見當時報恩寺恢復到相當規(guī)模。此碑年款已殘缺,如上推時間在康熙二十四年之前,“住持”當為水月和尚;如在之后,則應為另一承繼者。

康熙年間之后,報恩寺未能恢復而趨于毀圮。乾隆《柳州府志》卷十七《寺觀》記載報恩寺“今圮”,道光《融縣志》記載“圮”,當為志書編纂者親見記錄,則乾隆年間報恩寺已毀圮。(本文資料得到融水覃超軍同志襄助,特此說明)

猜你喜歡
報恩寺羅漢寺院
Fantasy and reality
顧繡羅漢朝觀音圖軸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39:56
報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蓮
少林功夫拳(四)
報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蓮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西藏研究(2017年1期)2017-06-05 09:26:11
明代報恩寺琉璃寶塔探析
貪珠羅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7:14
李宏禹作品
蜘蛛
躬耕(2016年9期)2016-10-13 20:59:25
苍山县| 阿荣旗| 内黄县| 大竹县| 淮阳县| 郎溪县| 景洪市| 九龙城区| 大埔县| 墨江| 静海县| 石城县| 巴塘县| 房产| 竹山县| 西充县| 淮阳县| 海丰县| 盐亭县| 峨眉山市| 吕梁市| 塘沽区| 陇南市| 郴州市| 溧阳市| 嘉义市| 自治县| 台前县| 买车| 周宁县| 贡山| 霍邱县| 元朗区| 五莲县| 河北省| 固镇县| 阿克陶县| 瑞金市| 北安市| 铅山县|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