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關于恐怖主義犯罪的修正,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新增加5種罪名,其中包括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二是修改已有的4種罪名,調(diào)整了相關犯罪的構成要件及刑罰。其中,幫助恐怖活動罪規(guī)定“資助恐怖活動”、“招募、運送人員”等幫助行為作為正犯處置,是幫助行為正犯化的典型。
此次修正具有四個顯著特點:第一,預備行為的實行化,即將以前作為預備犯處罰的行為規(guī)定為單獨的實行行為,如新增加的“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第二,幫助行為的正犯化,將原本作為共犯處理的幫助行為作為正犯處罰,例如,“幫助恐怖活動罪”。第三,處罰的擴張化,改變“結(jié)果犯”、“情節(jié)犯”的立法模式,直接規(guī)定為行為犯,即抽象危險犯,例如,新增的“強制穿戴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罪”。第四,刑罰配置的完善,對“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增加規(guī)定了財產(chǎn)刑,加大了對恐怖主義的經(jīng)濟制裁。
將恐怖犯罪中的幫助行為以正犯規(guī)制,學界有爭議,且?guī)椭刚富髮椭傅念A備行為、幫助行為進行處罰,這間接擴大了犯罪圈,使其正當性遭到質(zhì)疑。據(jù)傳統(tǒng)刑法理論,幫助行為的危害性小于實行行為,故量刑較輕,而在恐怖主義犯罪中,幫助行為的危害性與實行行為相當,故將恐怖主義犯罪的相關幫助行為正犯化。
德國學者烏爾里?!へ惪嗽凇讹L險社會》中提出“風險社會”理論,由此,“風險刑法”理論產(chǎn)生。風險刑法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刑法觀念,如法益保護前置。且現(xiàn)代風險諸如恐怖主義活動等的出現(xiàn),對公眾的生存造成了根本性的威脅,故恐怖主義犯罪的幫助行為對法益的侵害已經(jīng)迫近。在恐怖主義視閾下,為恐怖活動提供資助等幫助行為雖未直接實施恐怖活動,但卻為恐怖組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戰(zhàn)斗人員,對社會的危險性并不亞于直接實施恐怖活動。因此,必須對恐怖主義犯罪領域中的相關幫助行為正犯化,即將恐怖主義犯罪的處罰前置。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既是司法政策,也是立法政策。“寬嚴相濟”之“寬”,意指刑罰適用輕緩;“嚴”則指嚴格,對一些嚴重犯罪要嚴格處置。在恐怖犯罪中,則體現(xiàn)為“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協(xié)調(diào)”。受“輕刑化”思想的影響,人們似乎更多得關注“寬”而忽視了“嚴”,但事實上,“寬”和“嚴”是相互統(tǒng)一的。面對恐怖主義威脅的現(xiàn)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該發(fā)揮其“嚴”的功能,即通過幫助行為正犯化,將恐怖主義的犯罪圈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迫使相關犯罪行為人放棄犯罪,實現(xiàn)一般預防。
幫助行為正犯化實質(zhì)是對刑法的擴張,若沒有科學適度的司法理念,則可能違背刑法謙抑性原則。因此,在適用恐怖主義犯罪幫助行為正犯化之條款時,有必要進行適度限制。
日本學者川端博曾說,“所謂謙抑主義,指刑法的發(fā)動不應以所有的違法行為為對象,刑罰限于不得不必要的場合才應適用的原則”。①刑法的謙抑性,包括刑法的補充性、片段性、寬容性。恐怖主義犯罪法益保護前置——幫助行為正犯化,擴大了法益保護范圍,刑法的邊界隨之拓寬,但人權保障的措施卻沒有相應的發(fā)展。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平衡刑法謙抑原則與法益保護,以達到保障人權的目的。根據(jù)刑法謙抑性原則的內(nèi)涵,具體到恐怖主義犯罪的個案中,司法工作者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國刑法典第3條明確規(guī)定罪刑法定原則,這體現(xiàn)了我國刑法禁止隨意入罪的人權保障機能,具體到恐怖主義犯罪中,則要求司法工作者在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貫徹罪刑法定原則。
客觀上,只有實施了客觀且具體的行為才能認定為犯罪,禁止思想定罪、模糊定罪。此外,刑法處罰幫助行為時,需與嚴重暴力的恐怖主義行為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即幫助行為造成了一種將要促成恐怖犯罪實現(xiàn)的危險,這種危險具有法益侵害的緊迫性。主觀上,要求實施幫助行為的行為人具有直接故意。換言之,即要求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具有為實施恐怖主義活動做準備的意圖。若僅僅具有實施恐怖主義活動的“念頭”或“傾向”,沒有其他具體行動,則不能證明其具有幫助實施恐怖活動的故意,從而不能認定為幫助實施恐怖活動罪。
[ 注 釋 ]
①川端博.刑法總論講義[M].東京:成文堂,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