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成
清代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款題畫始自蘇(軾)、米(芾),至元明而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由題益妙。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后世乃為泛觴?!?/p>
方薰所說的“款題畫”指的是“文人畫”,即文人士大夫們作的畫。
文人畫的特點是:“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zhì),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功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逼洹拔娜酥邢搿弊x畫之人從何獲取呢?從其畫中的“款題”獲取。
比如明代畫家唐寅有一幅《落霞孤鶩圖》,畫面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叢林掩映的水榭中端坐著一個文人模樣的人,他正目視遠方,若有所思。
如果《落霞孤鶩圖》沒有“款題”,這幅畫只是一幅山水畫,我們只能從畫中研究唐寅的繪畫風格和筆墨情趣。然唐寅卻在畫中題寫了一首詩:“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边@首詩讓我們讀出了畫外之人生境遇:唐寅2 9歲時考中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可謂少年得志。但他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因好友科舉舞弊案的牽連被捕入獄,從此功名斷絕。這樣的人生不平,這樣的心理落差,向誰傾述呢?如何釋放?他是善書又善畫的文人,自然借山水傾述,借筆墨釋放。畫中的詩,讓我們看到了畫面之外的東西,讀得:唐寅是在以畫表達對人生的思考,以詩表述他對《滕王閣序》作者王勃少年得志的羨慕,為自己坎坷的遭遇鳴不平,表達了對自己多舛人生的感嘆。詩,將山水畫與人的命運聯(lián)系在了一起。
畫無聲,如果沒有畫中的“款題”,畫,只能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然文人士大夫們在畫中留下“款題”后,就為讀畫之人提供了許多畫外的東西,比如政治、思想、情感、藝術主張等:
例如:宋末元初著名美術理論家、書法家、畫家趙孟頫,《秀石疏竹圖》中的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如書畫本來同。”為讀畫之人提供了“書畫本來同”、“以書入畫”之美術理論思想的史料。
明末清初杰出畫家、書法家朱耷,《墨蘭圖》中的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弊屪x畫之人讀得了明代皇家世孫,在國破家亡之后,對故國和家鄉(xiāng)的深切懷念,以及希望世人能讀懂他的內(nèi)心世界的愿望。
清代著名畫家、濰縣縣令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讓讀畫之人更是讀到了史上清官對老百姓命運深切關注的情結(jié)。
鄭燮不僅是好官,而且是很有見樹的畫家,他在《墨竹圖》中題寫了一首詩:“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傊?,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這首詩紀錄了鄭燮作《墨竹圖》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在繪畫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美術思想:因為被眼前的美景觸動而有了畫竹之意,然此意已不是眼前的竹,而是胸中的竹了,動筆后呈現(xiàn)在紙上的竹又與胸中竹不同,它滲入了筆墨情趣。這首詩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定則”和“化機”的藝術真諦和“藝術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美術思想。
“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文人士大夫以“款題”讓“無聲畫”成了“有聲書”,讀畫之人不僅能欣賞到畫家的精湛技藝,更能讀得有史料價值的豐富知識。
瓷畫有“款題”是在清末官窯關張以后,那些有思想、有主見的瓷畫藝人們,學國畫大家,在瓷上作畫題跋,創(chuàng)造了瓷上“文人畫”?!爱嬛蛔悖}以發(fā)之”,為世人讀懂瓷畫提供了解說詞。
潘匋宇是清末民初景德鎮(zhèn)少有的現(xiàn)實主義瓷畫家,他的人物瓷畫多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他有一幅粉彩瓷板畫《曳車圖》,畫面描繪的是普通人家搬家的情景:一男子躬身努力地拉著板車前行。車上,有一婦人和五個孩童擠坐在日常生活用品間。孩子們或與母親交流,或看風景,或?qū)P耐嫠?,或凝神沉思。一家人其樂融融?/p>
然潘匋宇在瓷畫上題寫了長達700多字的短文:“天地蓬廬,看光陰都成過客;風塵轍跡,問宇宙誰是閑人。持門戶以全生,阿奴碌碌,詠役車而卒歲,良士休休。同為擔荷之身,各有室家之累?!煞蛑驹谒姆?,負重合出門之轍?!笕伪叵瓤嘀?,英雄無奈;多情非我莫能,干卿甚事?……驍騰萬里向空闊,丈夫何必愁室家?!踵岛?!人生到此其可已矣,不然那得九州之內(nèi),盡如鼾榻之旁擁鴻妻與驥子,終吾身以徜徉。”“款題”,揭示了潘匋宇作畫的目的:表述“艱難苦掙于名利之場的庶民,能樂觀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實況。
畫里還有吳少樵的補題:“潘君匋宇為彩瓷名家,色色彩彩,惟妙惟肖,尤能匠心獨運,不落恒蹊,偶見所繪曳車圖,頗寓涼意。竊嘆人生自少而壯而老,雖處境各有不同,而勞形于名利之場,大都為室家之計。吾少也賤,見失怙恃,終鮮兄弟,一身擔拄,以妻拏之累,迫而為衣食之謀。應世無才,徒傷老大。今已四十年矣,瞻望前途,益增身世之感。潘君以是圖見贈,爰綴數(shù)言自笑亦復自嘲云。”補題,又讓讀畫之人明白,原來這幅畫是潘匋宇為好友吳少樵而作的。
田鶴仙是民國時期景德鎮(zhèn)專事梅畫的瓷畫家,為自己取號“梅華主人”。田鶴仙繪梅只畫梅樹,不畫背景,以“梅花弄影”之法,用綽約梅影襯映虬勁盤曲的梅枝,營造虛實相襯、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他有一幅粉彩瓷板畫,畫的是綠萼梅。畫里的梅樹,老干橫斜粗壯蒼勁,枝丫抱體屈曲穿插。滿樹花朵繁華,花瓣潔白,萼蒂碧綠。梅影若隱若現(xiàn)韻清神幽,虛虛實實猶如梅舞。留白處題寫了一首詩:“畫里梅花墨未干,一枝冰雪又生寒。當年風景猶能記,曾在孤山頂上看?!痹娢臄⑹隽水嬚邔Ξ斈瓿鲇螘r,所見“綠萼梅”的記憶猶新,讓人不禁感嘆,畫家的默寫能力和藝術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
當今,有許多人作畫,或不落“款題”,或只落“某某畫于某年某月某日某地”,這樣很容易讓一件技藝很高的作品與讀者擦肩而過,因為讀者只能看到技藝,而觸不到能與之心靈交流的內(nèi)容,不能感動讀者。
當然,“文人畫”追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美術境界,追求“以書入畫,以畫入書”的筆墨情趣,畫之不足,題詩發(fā)之,我們不一定能像他們那樣做得那么好,但至少不要讓那些賞識我們美術作品的人,因為沒有讀出畫里蘊涵的內(nèi)容,而錯過了一件好的、值得收藏的藝術作品,這對雙方都會留下遺憾……
最后談一下個人的創(chuàng)作感受吧:筆者以前的畫也少有“款題”,曾經(jīng)花了很多時間精心創(chuàng)作的瓷畫,只能聽見客人贊“這畫功夫不淺”,也就略過了。后來,我從“文人畫”中感悟出,“款題”,能在瓷畫與讀畫者之間起到心靈溝通的作用,便開始研習如何為瓷畫寫“款題”:比如在畫有牡丹和白頭鳥的瓷畫上題寫“富貴白頭”,在畫有松樹和綬帶鳥的瓷畫上題寫“延年益壽”……,有了“款題”,便聽到了客人們說:“這畫功夫不淺,寓意又好,真不錯?!笨腿藗冏x懂了我的畫,愿意與我深入交流,我的瓷畫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我非常開心。
其實,為畫寫“款題”也不是易事,需要“善書善畫”,需要有文化修養(yǎng),但這些我們都可以努力做到,因為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努力了,我們也能像前輩那樣“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讓我們的作品也能像“文人畫”那樣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