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西曦
“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葉連平獲得過很多榮譽。住平房、穿舊衣,他攢下退休金給學(xué)生,生活或許有些拮據(jù),但葉老師在精神世界里“過得很充?!?。
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干好工作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守崗位。葉連平退休后29年,從未間斷過教書育人;發(fā)起成立葉連平獎學(xué)金基金,累計資助100多名學(xué)生;與時間賽跑,“要把余下的每一分鐘都留給孩子”;扎根基層教育,“誓在講臺上呼出最后一口氣”……“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堪為葉老師的座右銘。葉老師的堅守啟示人們:做一行愛一行,活到老干到老,最為可貴是堅守。
唯有堅持,才能在“有限”中抵達“無限”;唯有奉獻,方可在“有價”中創(chuàng)造“無價”。把傳道授業(yè)視為職責(zé)使命,點燃千百名農(nóng)村兒童求知的熱情,葉連平說“播下去的種子豐收了”,就是最大的快樂和慰藉?!傲罟依顫M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生命長短固然有限,卻可追求無限價值;職業(yè)生涯或有盡頭,愛與付出永無止境。
每一次堅持與每一份堅守的背后,都是熱愛、執(zhí)著與擔(dān)當。傳承百年技藝,“中國年畫王”楊洛書92歲依然刀耕不輟;畢生只為修史的戴逸,耄耋之年仍潛心編纂《清史》;從醫(yī)70余年,“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96歲時還親自主刀手術(shù)……可見,生命的厚度與深度,往往取決于專注。對年輕一代來說,若能認準一事,潛心鉆研,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沒有什么高峰不能攀登。
有人稱贊葉連平為“鄉(xiāng)村永不熄滅的燭光”,他自己卻說,“我充其量是只螢火蟲,因為失去的時間太多了,怎么也補不回來,我只想追趕時間……”無論身處哪個崗位,只要干一業(yè)、愛一業(yè),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就能追上時間的腳步,讓平凡的人生彰顯非凡的力量。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