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勇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科 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也隨之不斷增強,臨床的各種疾病診斷方式也不斷出現,主要有:心電圖、超聲、放射等醫(yī)療工作中相關設備的檢查以及血、尿、便等檢查[1-2]。其中,胸部X線和螺旋CT檢查是臨床上肝癌診斷中較為常用、也是較為重要的檢查手段,兩種檢查手段均為放射影像學檢查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及時發(fā)現患者的初期疾病,以便及時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為了研究應用胸部X線和螺旋CT檢查在疑似轉移性肝癌人群中的具體效果,本文就我院接收的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37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193例為男性患者,185例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在27~62歲之間,平均(54.51±4.57)歲。所有入組患者以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且同意,符合入組要求。
1.2.1 對所有患者使用胸部X線檢查方法進行檢查
在檢查前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注意事項和基本檢查知識,囑咐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除去身上金屬物品,雙手下垂、站立至檢查臺,保持身體直立并保持放松,使用胸部DR檢查儀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檢查,對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分析。
1.2.2 對所有患者使用螺旋CT檢查方法進行檢查
在檢查前向患者以及家屬講解注意事項和基本檢查知識,囑咐患者除去身上金屬物品,幫助患者平躺在檢查臺上,置于床面中間,取仰臥位,身體兩臂上舉抱頭,保持此體位。確定掃描范圍、層厚、層距;設定螺旋CT機的參數、電壓、電流、螺距等,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的胸腔開始至肝下界的膈面。依次進行順序拍攝定位片、平掃和增強掃描圖像,對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分析。在檢查過程中嚴格按照螺旋CT機要求操作,確保結果的準確。
觀察、比較經兩種不同檢查方法檢查出的被檢者發(fā)生病變的陽性例數。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所有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分析發(fā)現,在378例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中,經胸部X線檢查出發(fā)生病變的檢出率為67.72%(256例),經螺旋CT檢查出發(fā)生病變的檢出率為94.18%(356例),兩組比較可見,經螺旋CT檢查后的發(fā)生病變的檢出率均高于經胸部X線檢查,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轉移性肝癌是臨床的常見惡性腫瘤,而診斷非常關鍵,是一種針對癥狀或者相關因素來進行后續(xù)診察的手段,轉移性肝癌應用到的輔助診斷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胸部X線檢查和螺旋CT是較為常用的兩種放射性檢查方法[3-4]。X線攝片是利用人機體組織密度的不同來觀察厚度或者密度差別較小的部位的病變,顯像較為清楚,能發(fā)現細微的病變;影像資料的客觀記錄還有利于疾病復查時的對比,但患者在接受透視的過程中受到的射線劑量也相對較大;另外,胸部X線檢查有一定的限制性:病灶與病灶間的呈像存在相互影響、掩蓋情況;不能發(fā)現直徑在一厘米以下的結節(jié);對一些位置的呈像不夠清楚。螺旋CT檢查可以彌補X線檢查的不足:可以清晰地顯示體內的情況;一次性可以拍出多張截面影像[5-8]。
本文運用兩種不同的檢查方案對本院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進行相關檢查,結果顯示經螺旋CT檢查后的發(fā)生病變的檢出率均高于經胸部X線檢查(P<0.05),螺旋CT檢查在疑似轉移性肝癌患者中的綜合優(yōu)勢顯著,可以將其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