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雨(湖北美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回看中國動畫的發(fā)展歷史,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歷史實在不短。中國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誕生于1926年,比起1926年誕生的世界公認的第一部動畫片《滑稽臉的幽默相》,僅僅晚了20年。
1922年,萬氏兄弟制造出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6年萬氏兄弟制作了《大鬧畫室》。1935年萬氏兄弟制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但是這些還顯得默默無聞了些,真正對世界產(chǎn)生了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長篇《鐵扇公主》,在亞洲產(chǎn)生了巨大的轟動。中國動畫的萌芽在亞洲還是比較先進的。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動畫也就是常說的的美術片,迎來第一個高潮。在此時,大量藝術和技術方面的人才出現(xiàn)了。1953年,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被拍攝出來,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同框出現(xiàn)在一個影片之中。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獲得了國際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上獲獎。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問世。1958年出現(xiàn)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水墨動畫出世《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這時期著名的動畫有:《大鬧天宮》《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孔雀公主》。接下來的文革時期,題材受限,使中國動畫陷入低谷。
這時期中國動畫迎來復興,被稱為白銀時代。大量的優(yōu)秀動畫涌現(xiàn)出來。
這時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動畫系列,比如《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不論情節(jié)還是色彩都帶有明顯的中國風格。單集動畫《山水情》被稱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后期很多題材新穎、想象力奇特的外國動畫低價進入中國市場《花仙子》《變形金剛》。
國產(chǎn)動畫開始出現(xiàn)粗制濫造,內(nèi)容幼稚。由于網(wǎng)絡的發(fā)達,很多進口動畫乘虛而入,《圣斗士星矢》《忍者神龜》。在這種危機之下,中國動畫開始反思,《寶蓮燈》《我為歌狂》的問世,稍微改善了中國動畫的危機,然而卻沒有起到期待的作用,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很多地方都不精細。直到1999年央視制作的《西游記》才挽回狂瀾。
動畫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喜羊羊與灰太狼》《風云決》《梁?!返膯柺?,似乎讓中國動畫一點點的復蘇。
現(xiàn)在的電視熒幕上出現(xiàn)的動畫常青樹《喜洋洋與灰太狼》,是受孩子們追捧的熱門,雖然這個動畫中也有很多值得表揚的地方:羊兒們的團結(jié)友愛,灰太狼和紅太狼這對夫妻的關系處理就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觀念,老舊觀念認為女性應該從屬于男性,男性是家庭中的主導,而在此動畫中似乎打破了男性主導的觀念。但是紅太狼的平底鍋捍衛(wèi)著女性的“權(quán)益”,時而妖嬈的以美貌驅(qū)使丈夫去抓羊,自己成天好吃懶做……我認為這確實是作者的失誤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年幼的孩子們,他們處在一個對任何事物都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難免會被動畫中的一些行為誤導,比如:可能女性才是家中主導?暴力和美色才能使自己獲得收益?好吃懶做也沒什么不好?這樣塑造一個形象雖然很有趣,但是很難讓小朋友們從中發(fā)現(xiàn)哪樣的行為是不應該的。這也有悖于我國人際關系中的“禮”,生活中所奉行的“勤”。這也算是一種負面的示范吧。還有另一部受到小朋友追捧的《熊出沒》,其實細細想想,它的情節(jié)有些類似美國動畫《貓和老鼠》,也是兩個主人公對決的搞笑故事。但是《熊出沒》中不乏人類肆意破壞森林、亂砍濫伐的場景,濫用槍支和人類以暴力對抗動物的畫面數(shù)不勝數(shù),這也有悖于我國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張。過于渲染暴力是這些動畫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容易給不成熟的孩子做出負面的示范與誤導,讓他們開始思考是不是現(xiàn)實的人類社會也是這個樣子的,給他們以后的行為模式可能會過于偏激、對于自然環(huán)境可能會去破壞埋下伏筆。如今社會還有一部分網(wǎng)絡動畫,比如《十萬個冷笑話》這一類惡搞題材,雖然這個動畫的市場主要是面對成年人,但是也有很多家長不了解而會帶著孩子去觀看,動畫中對于一些歷史人物、神話人物的惡搞雖然很有趣,但是也可能讓孩子們對于歷史有了誤解,成年人當然會將這當成消遣與娛樂的方式,但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們卻會因為這樣肆無忌憚褻瀆傳統(tǒng)人物的行為,對歷史產(chǎn)生偏見。
前段時間大火的《大圣來了》是當今中國少有的真正有情懷的動畫,居高不下的票房,也說明了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人們也還是希望能有精神上的寄托,也希望能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升華,劇中的大圣富有靈氣,也符合我國名著《西游記》中對于孫悟空勇敢、正義、無所畏懼的形象刻畫,并且在之前的基礎上賦予大圣自己的個性與思想,使整個動畫人物有血有肉,痞痞又善良的形象十分討喜生動,自己覺醒的過程也是相當熱血的,激起觀眾的共鳴,與劇中的大圣一起實現(xiàn)自我救贖。
新一代的動畫片,往往在面對正確價值觀的傳播和觀眾的心理需求中失去平衡,使得制作出的動畫往往顯得空洞與模糊。
中國動畫的主要受眾人群范圍是6~12歲的觀眾。很多動畫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幼稚,使得對于其他人群的吸引力十分微弱。而且這部分的動畫往往制作的畫質(zhì)比較粗糙,抄襲的行為也比較普遍。
很多動畫選擇大篇幅地講述類似的情節(jié),劇情拖拖拉拉,每一集的情節(jié)也大同小異,內(nèi)涵也很膚淺,使得大量受眾人群逐漸失去興趣,中國動畫也一直沒有找回20世紀的輝煌。
外國動畫有著更高的精細度,中國有著一種觀念那就是動畫是用來給小孩子看的,所以很少注重去盡心刻畫,覺得孩子們不會注意這些,只會注意情節(jié)。
日本的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畫為什么總是能吸引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是他的代表作,并不是說哪一部格外優(yōu)秀,縱觀他的所有作品,不能發(fā)現(xiàn)它們共同的優(yōu)點:畫面精致有細節(jié)、溫暖動人有愛心、腦洞夠大有笑點、內(nèi)容豐富有情節(jié)、經(jīng)典鮮活有意義。他的動畫中的每一幕每一句話都值得觀眾細細去品味。場景的規(guī)模無論大小,每一個細節(jié),宮老總是細細地刻畫,小到紋理的細微變化,他都不放過,所以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遍一遍重復去欣賞也不會覺得乏味的原因,每看一遍都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魅力。劇中的臺詞也都充滿著深沉的意義,不是空洞乏味的只言片語。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他曾經(jīng)提到“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誰都不會一帆風順,只有一顆舍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能擁有一生的幸福和愛?!边@只是他的眾多名言中的小小一句,每一部作品中的名句數(shù)不勝數(shù),這是心中有著怎樣的熱愛才能將每一句臺詞都細細斟酌,將自己的想法融入作品,用最簡單質(zhì)樸的方式傳達給觀眾?!笆裁磿r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緒堆積的像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彼淖髌凡粌H僅是給孩子們看的動畫,也吸引了很多成人。只是不同的人群看了之后能收獲的東西不一樣而已。孩子們收獲的是樂趣、視覺享受、豐富想象力的充實,然而成年人往往看著看著不自覺眼淚就掉了下來,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場景或者是一句話或者是角色的一個表情變化,勾起我們內(nèi)心隱藏的情緒,自然緩慢地宣泄而出。深刻的意義可能孩子們還暫時無法理解,但是隱隱約約他們也能感受到一點點的震撼;動畫的表達形式,成年人也并不會覺得低級幼稚,每一幀的細節(jié)都滿滿當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深層次的內(nèi)涵更是激蕩著我們的內(nèi)心。這才是真正的老少皆宜,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jīng)歷但,都會被吸引,得到不同的感受,這正是宮老的作品總是這么動人的理由吧。
回想起我小時候看的動畫,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幼兒園的時候《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經(jīng)典動畫,后期上了小學高年級我還記得的就變成了《花仙子》《名偵探柯南》,不知道是因為我不記得在小學和幼兒園這期間我還看了什么,還是那時候的電視上能吸引我的變成了進口動畫,可能是后者吧?,F(xiàn)在長大了,每次陪家里的小朋友看電視,《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是大多數(shù)小朋友的選擇,也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兩部,也許是我接受的教育多了,變得挑剔和矯情,里面的很多情節(jié)我都覺得有些難以接受,暴力的畫面出現(xiàn)的時候,小朋友們往往變得很興奮很激動,揮舞著的小手,會不會在長大之后變成對小動物或者同伴揮舞的拳頭?也許創(chuàng)作者就是知道小朋友們會對什么樣的情節(jié)有興趣,才加入了這些吧,可是這樣的話,會不會已經(jīng)開始背離給小朋友看動畫的初衷了呢?這樣是真的帶給他們快樂了還是大部分都是負面的示范呢?動畫面向的觀眾也有我們成年人,可是我也實在是對這兩部動畫提不起興趣,很多畫面過于動畫化,省略了太多細節(jié),經(jīng)不起細細去看,有些情節(jié)就是純粹為了好笑而做得好笑,笑笑之后卻沒覺得有什么意思,多看幾集,似乎已經(jīng)可以猜到后面的情節(jié)是什么了。
動畫的低齡化,使得幼兒之外的觀眾失去興趣,很少再有家長會很有耐心地坐下與孩子一起欣賞動畫,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模式成了孩子看電視、父母坐在旁邊玩手機,這樣在有些負面的示范的畫面出現(xiàn)的時候,家長也沒法正確地去引導。也許這也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吧。
現(xiàn)在中國似乎也慢慢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很多新生的動畫公司開始重視畫面的精細刻畫、題材的新穎、情懷的注入、有內(nèi)涵的劇情,中國動畫也在慢慢復蘇,希望中國動畫能早日找回20世紀最初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