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唐小潔 張鵬 孫善國 張彥兵 李東升 杜洪艷
(江蘇省連云港農墾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 連云港222248;第一作者:836904006@qq.com;*通訊作者:857764621@qq.com)
近年來,隨著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改進,稀落谷措施已成為水稻培育壯秧的著力點,而秧齡是影響移栽水稻群體構建和產量形成的重要因素[1]。因此,確定稀落谷量條件下的適宜移栽秧齡是水稻生產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蘇北是典型的稻麥一年兩熟地區(qū),近年來,“粳稻-小麥”周年種植茬口銜接季節(jié)緊,機插水稻適期播栽壓力大,成穗不足等,限制了機插稻產量的提高[2]。研究稀落谷長秧齡和常規(guī)落谷常規(guī)秧齡兩種育秧方式對秧苗素質、栽插質量和產量的影響,可為稻麥兩熟地區(qū)機插育秧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
試驗設在江蘇省連云港農墾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北區(qū)10#田,試驗田土壤為濱海黏質土,肥力中上,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小麥。供試水稻品種為蘇秀867,千粒重27.7 g,發(fā)芽率90%。落谷時間:5月14日(秧齡40 d)、5月19日(秧齡35 d)、5月24日(秧齡30 d)、5月29日(秧齡25 d)。落谷量:每個秧齡分為2 個播量,常規(guī)播量用干種子92 g/盤、稀落谷用干種子78 g/盤,均為七寸盤。栽插日期為6月23日。水稻一生純N 投入345 kg/hm2,P2O569 kg/hm2。具體出苗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出苗數(shù)統(tǒng)計
稀落谷條件下不同秧齡對秧苗素質的影響調查:分別對秧齡為25 d、30 d、35 d 和40 d 的秧苗進行秧苗素質調查,調查內容:株高、葉齡、莖基粗、白根數(shù)、百株干質量以及是否帶蘗及帶蘗數(shù)量。調查不同秧齡(25 d、30 d、35 d 和40 d)處理對機插質量的影響,調查內容包括:緩苗情況、漏插率、全漂率、勾秧率、傷秧率等。于成熟期取樣考種,割方測產。
由表2 可知,稀落谷條件下不同秧齡的秧苗平均株高、葉齡、莖基寬、百株干質量均較常規(guī)播量處理有所增加,黃葉數(shù)則有所減少,說明稀落谷更利于秧苗素質的提高,利于壯秧的形成。相同秧齡同等管理條件下,秧齡為35 d 稀落谷與秧齡40 d 稀落谷處理有極少量分蘗產生。秧齡過長,秧苗后期缺肥,葉色偏黃,以40 d 秧齡稀落谷處理表現(xiàn)最為嚴重,秧苗整體素質變差。
表2 不同處理秧苗素質對比
表3 稀落谷條件下不同秧齡秧苗對機插質量的影響
表4 不同秧齡稀落谷條件下秧苗緩苗情況
由表3 可知,稀落谷條件下,秧苗漏插率較秧齡25 d 常規(guī)播量處理有所升高,全漂率略有降低,勾秧率和傷秧率隨著秧齡的增加有所增加,以秧齡40 d 處理最高,說明秧苗株高過高易引起秧苗機械損傷,不利于插秧質量的提高。
由表4 可知,秧齡30 d 稀落谷的處理秧苗栽插5 d 后新增白根數(shù)最多為14.8 條,其次為秧齡35 d 稀落谷處理,說明稀落谷條件下秧齡為30~35 d 的秧苗發(fā)根能力快、利于緩苗,而秧齡40 d 時秧苗整體發(fā)根速度變慢,且白根數(shù)與百株干質量均較秧齡35 d 處理低,說明秧齡過長秧苗素質呈下降趨勢,且緩苗速度明顯降低。在設定栽插基本苗數(shù)相近的條件下,對比各秧齡處理產量及產量結構(表5)可知,與對照相比,稀落谷處理隨著秧齡的延長,水稻產量表現(xiàn)出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秧齡為30 d 的稀落谷處理產量最高,其次為秧齡35 d 稀落谷處理,產量最低的是秧齡40 d 稀落谷處理,總體秧齡25~35 d 之間的產量差異幅度為2.4~8.7 kg/667 m2,說明該品秧齡彈性較大。
由表6 可知,秧齡不同、栽插日期相同的各處理,雖然秧田期的天數(shù)不同,但對本田期影響不大,本田期各生育時期基本保持一致,僅秧齡35 d 和40 d 的處理始穂期、齊穗期和成熟期略早1~2 d。總體栽插期一定的情況下,長秧齡對該早熟品種成熟期影響不大。
本研究表明,與秧齡25 d 常規(guī)落谷處理相比,稀落谷秧齡分別為25 d、30 d、35 d 的處理秧苗素質有所提高,移栽后發(fā)根速度快,緩苗期短;在栽插基本苗數(shù)一定的情況下,稀落谷處理隨著秧齡的增加,水稻產量表現(xiàn)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秧齡30 d 的稀落谷處理產量最高,其次為秧齡35 d 稀落谷和秧齡25 d 稀落谷的處理,產量最低的是秧齡40 d 稀落谷處理,稀落谷秧齡在25~35 d 之間的處理產量較秧齡25 d 常規(guī)落谷處理增加57.0~130.5 kg/hm2,說明該品種稀落谷條件下秧齡彈性較大,適當延長秧齡(30~35 d)更有利于獲得高產。同時,不同期落谷但同期栽插的長秧齡處理表現(xiàn)為生育期略有提前,但提前幅度不大,40 d 長秧齡處理僅比25 d 秧齡處理成熟期提前2 d,秧齡較近處理成熟期差異不明顯,這與韓正光等[3]的長秧齡30 d稀落谷處理較秧齡23 d 常規(guī)播量處理的成熟期提早5 d 的結論有所出入。分析原因可能是所選試驗品種的自身特性以及天氣原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本試驗為1年試驗結果,且只選擇了中早熟品種作為試驗材料,建議第2年選用中晚熟粳稻類型品種繼續(xù)進行試驗,以得出更準確的結論來指導大田生產。
表6 不同處理水稻的主要生育時期